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染病研究”高层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7日,为纪念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作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功举办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染病研究”高层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卢力捷(Emmanuel Lenain),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布雷绍(Christian Bréchot),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研究网络名誉主席、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Francoise Barré-Sinoussi,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党委书记汤伯伟、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倪福弟,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苏刚,赛诺菲公司亚洲区高级副总裁Jean-Luc Lowinski,法国RESOLIS主席 Philippe Kourilsky等中外嘉宾及上海巴斯德所全体职工和研究生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巴斯德所联合所长孙兵主持。 Emmanuel Lenain......阅读全文

詹纳和巴斯德 免疫学的两座里程碑

  疫苗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将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肤上的水泡中的液体,接种到一个8岁健康男孩身上,堪称医学史上最为冒险的一次实验,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由此诞生,詹纳也被后人誉为“免疫学之父”。詹纳(Edwar

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4月26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访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出席研究所新科研大楼启用仪式。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陪同访问。  上海巴斯德所新科研大楼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岳阳路园

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揭晓 巴斯德所安瑞璋获奖

  9月28日,2020年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颁授仪式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学联合所长安瑞璋获此殊荣。上海市市长龚正向其颁授证章、证书。这也是安瑞璋继荣获2018年度“白玉兰纪念奖”之后再次获奖。今年,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10位外籍人士荣获“白玉兰荣誉奖”,获奖者来自经贸、金融、科技、教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专家组到上海巴斯德所现场检查

  4月18日,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教育司副司长刘登峰带领的“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承担的专项任务“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检测技术平台”的子课题“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基因、抗原和抗体微阵列检测技术的建立”进行现场检查。国家卫计委科教司、上海巴斯德所、上海市卫生局科

白春礼在上海分院考察调研

  3月27至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深入中科院上海分院考察调研。白春礼在考察中强调,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经过知识创新工程13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现在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关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前瞻布局的关系、稳定支持

这些生物学家,称得上“xx之父”

  作为一个平凡的小卒,对于行业中大神级别的人物总是充满了膜拜之情。这些大神中更有出类拔萃者,在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人们通常会给他们冠以"……之父"的名号,以此来形容其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在生物领域里面,也有这样一些令人崇敬的"爸爸"们,他们的大名和科研

一文讲述疫苗历史:技术、疾病与挑战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回报率最高的公共卫生投入之一。正如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的,“面对传染病的大流行,开发有效的疫苗始终是最为紧急的优先事项”,这代表了医学界普遍的共识。追溯疫苗发明的历史,会发现其中有科学的理性,有科学家的睿智、直觉和奉献

巴斯德所合作研究揭示H1N1疫苗免疫后抗体应答重要规律

  12月9日,国际知名科学杂志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抗体应答产生随时间变化的详细情况,同时初步探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体应答与人群中已经存在的季节性流感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2009年

中科院第三届病毒及免疫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现场  11月29日至30日,中科院第三届病毒及免疫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近60位传染病学研究专家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一五”中长期规划国家“

世界上最好的医学技术是什么?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好的医学技术是什么?什么药物能够拯救人类,或者哪些医学技术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伯特·汉森(Bert Hansen)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科学与医学史教授,曾撰写《从巴斯德到小儿麻痹症的医学进展》一书。  “狂犬病疫苗改变了医生的基本预期。”  尽管许多人感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一)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历史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临床检验技师的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搜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重要历史事件)  (一)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列文-虎克于1676年发明了一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二)传染因子的确立  1.19世纪60年代,法

基金委与NIH生物医学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共接收项目申请183项,根据双方项目指南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58个项目申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申请人单位名称18161101162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HIV-1感

上海同济大学Nature发表疟疾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核酸外切酶介导的新生(nascent)RNA降解导致了与重症疟疾相关的一些基因沉默。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2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张青锋(Qingfeng Zhang)研究员和法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Science新文章发布免疫学重要发现

  我们人体上居住着数十亿的共生细菌,每个个体均表现出独特的细菌多样性。这些微生物群参与了包括消化、维生素合成和宿主防御在内等多种机制。科学已经确证,一些共生菌丧失会促进过敏发病。  现在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地解释了这一现象,阐明了微生物群影响免疫系统平衡的机制:一些微生物的存在特异性地阻

中国确认无脊髓灰质炎十年之后:脊灰灭活疫苗上路

  2010年7月3日,在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国家10年之后,一场有关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内部研讨会在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生物所)召开。  研讨会的内容,是探讨刚刚完成的昆明生物所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二期临床实验

研究人员研发出针对恶性疟疾的新型激酶抑制剂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课题组合作研发出针对恶性疟原虫PfPI4K激酶的新型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CHMFL-PI4K-127。相比较传统的抗疟疾药物只能清除红内期的疟原虫,该新型抑制剂不仅能够同时清除红内期以及潜伏肝内期疟

巴斯德所召开中科院创新和新型疫苗“十二五”规划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6月29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中科院创新和新型疫苗“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林、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时玉舫、武汉病毒所所长陈新文、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文军、生化细胞所副所长刘小龙、

2位女科学家得诺贝尔化学奖,华裔科学家张锋失之交臂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编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CRISP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诺奖候选的光环所围绕。为了CRI

新冠病毒“备受争议”的神秘来源

  随着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专家也对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来源投下更多关注的目光。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比对、跨物种感染研究以及关键的“中间宿主”等领域,对新冠病毒来源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视角。  一、华

高福:破解病毒密码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免疫应答,在SCI国际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度科技创新

特朗普移民禁令阻碍国际疾病研究

  疾病不分国界、法律和隔离墙。抵抗疾病的工作需要依靠科学家网络尽早发现疫情暴发,了解疾病如何蔓延,然后予以阻断。研究人员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旅行禁令阻碍了这一过程,使美国处于危险之中。  这项于1月27日颁布的政策禁止难民在120天内进入美国,叙利亚难民除外,他们被无限期地禁止进入美国。伊朗

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生命科学领域三大研究平台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的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揭牌。同日,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奉贤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签署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协议。仪式现场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上

回顾: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百年发展史

  垃圾围城,困扰着中国众多城市,尤其是以填埋为主地区,许多地区日益面临无地可埋的尴尬境地,清远也不例外。  垃圾焚烧,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国备受关注,甚至是一个敏感词。然而,随着垃圾焚烧技术提高和逐渐成熟,国家已经将焚烧作为垃圾处理主要模式进行推广,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将此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我国科技工作者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纪实

  当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蔓延之时,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在研究所和实验室里摆开了不见硝烟的战场,对这一新型流感开展了紧张有序的研究。   流感病毒来自何方、通过什么方式传播、如何尽快获得甲型H1N1流感毒株……为了科学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用

汤森路透BioWorld:十大制药新闻

  2014年之于生物制药产业,仅用“好”来形容远远不够。繁荣的资本市场、创记录的IPO数量以及几年前还只是理论、而今年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科学技术,都为这一年添上了浓墨重彩。近日,BioWorld总结了2014年生物制药领域最重大的十个事件与趋势。其中,西非的埃博拉疫情高踞榜首。  1.埃博拉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研究表明新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