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Science 发表了27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37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成,65篇是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其中有27篇是中外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38篇是国内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 按单位来划分(文章数目大于5):中国科学院34篇,清华大学14篇,上海科技大学11篇,复旦大学8篇,中国医学科学院7篇,北京大学6篇,香港大学6篇; 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3篇CNS):饶子和6篇,秦川6篇,高福5篇,王佑春3篇,邵峰3篇,武桂珍3篇,秦成峰3篇等; ......阅读全文

Cell、Nature、Science发布开放获取新政

  Nature  2020年11月24日,施普林格自然宣布,从2021年1月开始,研究成果被《自然》系列期刊录用的作者将可以选择开放获取出版,文章处理费为9500欧元(约合11300美元)。  同时,施普林格自然还推出一项开放获取试验项目,作者只需投稿一次,就有机会将论文发表在项目试点期刊中的一本

Science今晨撤回“天使粒子”论文,张首晟为通讯作者之一

北京时间11月18日凌晨3点,《科学》杂志发布“编辑撤稿”声明,撤回了一篇关于“天使粒子”的论文。这是继2021年3月《自然》撤回一篇该领域研究论文后,马约拉纳费米子研究又一次遭遇国际顶刊撤稿。此次被撤回的论文发表于2017年7月21日。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观测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即“天使

高校科研奖励盘点-NSC通讯作者奖励多少钱?

  自从国家鼓励科研创新以来,各个高校推出了多种版本的科研激励措施。有媒体整理了当前部分高校(主要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出台的科研奖励政策,诸位可对照看看自家学校处于怎样的水平。  一般科研奖励可以分为四类:  (1)CNS类的期刊,通讯加第一作者,一般10万起步,50万也常见  (2)自然科学类,

Cell:“致命”的细胞通讯

  五月十五日,墨尔本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惊人的发现,疟原虫能够在人体内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相互“交谈”。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社会性行为能够帮助寄生虫生存,增加它们成功感染其他人的机会。   细胞间通讯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机制,能够影响种群密度和分化。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疟原虫的交流途径,

冷冻电镜+清华大学=7篇Cell、Nature、Science

  施一公  该校的施一公院士、颜宁教授是这一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最近,两位学者都有新成果发表在CNS上。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发表两篇长文,题目分别为“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自然》刊发!南航以通讯作者单位发布最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41.shtm2023年7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航空学院郭万林院士团队殷俊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A. Geim团队A. M

基因编辑可能会诱导癌症续,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齐发声

  2018年6月12日,同时有2篇Nature Medicine发表文章,宣称CRISPR/Cas9技术,可能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这给CRISPR/Cas9技术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血雨腥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CRISPR/Cas9技术到底何去何,使人非常的茫然。iNature

2023年张锋团队发表4篇Nature,Science及Cell

  RNA引导系统利用引导RNA和靶核酸序列之间的互补性来识别遗传元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生物过程中都起着核心作用。例如,原核CRISPR-Cas系统为细菌和古细菌提供了对外来遗传因子的适应性免疫。Cas效应物,如Cas9和Cas12,执行引导RNA依赖的DNA切割。虽然目前已经研究了一些真核生

下一步将如何?Nature、Cell等顶刊纷纷回应曹雪涛事件

  针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论文风波事件,11月21日,被质疑论文所涉及的国际期刊《细胞》(Cell)表示,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对于曹雪涛博士不发表任何评论,但是对于本期刊的图像筛查政策以及如何处理论文发布后问题的一般性说明,可以参见 “作者须知”。  国际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

2019年至今-中国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NSC发文17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进步显著,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越来越多,包括著名的Nature、Science、Cell等学术期刊。  2019年开年,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期刊发文表现依然优异。尽管过去不到

今年杀疯了!张锋团队接连发表Science、Nature和Cell

  non-LTR逆转录转座子,或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LINEs),是一类丰富的真核转座子,通过靶启动逆转录(TPRT)插入基因组。在TPRT过程中,一个目标DNA序列被切割并启动逆转录转座子RNA的逆转录。  2023年4月6日,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

Cell子刊:细胞通讯的新途径

  日前,丹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细胞彼此通讯时采用的一个新机制。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可以增进人们对细胞表面纤毛的认识,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相关疾病和出生缺陷。   细胞表面的纤毛   原纤毛(Primary cilia)是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表面突起结构。这些结构负责从其他细胞接收

强强联手-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4篇。

   本周,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4篇。  Nature的两篇,分别来自山东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以及华东理工大学;Science的两篇,分别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  值得关注的是,山大副校长、新科院士陈子江和中科院刘江团队强强联合,再发Nature

29篇新冠领域研究、共108篇已发表的CNS名单都在这里了

  截止2020月5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 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8项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9篇,Nature 发表了57篇,Science 发表了32篇

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通讯作者来自浙大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解剖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发表撤销声明,撤销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的一篇学术。   《解剖记录》在撤销声明中称,傅衍等发表于2010年1月的论文违背了期刊准则,包括数据的不实陈述和与之前发表的数据重复。特别是,作者重复使用发表在《生物和医药学报

著名干细胞科学家Nature、Science、Cell连发重大成果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多能干细胞(能够发育成为所有的组织类型),它们的特性与在发育胚胎中的位置密切相关。与科学研究中传统采用的干细胞相比,这些细胞呈现出时间相关的发育阶段。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资深作者是Salk生物研究所资

大爆发!浙江大学2021年17篇Nature、Science、Cell详细解读

  自2021年以来(截至2021年8月12日),以浙江大学作为通讯单位的研究团队在Cell ,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17项研究成果,在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这些研究成果:  【1】化学反应往往被概念化为单个分子转化为产物,但通常在探索整体

上海九院发表Cell,Nature,Science,在结构领域取重大进展

  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酸4(H3K4)上实现组蛋白H3的甲基化,并且在造血,脂肪生成和发育中的转录调节中具有关键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关于MLL活性调节的知识仅限于组蛋白H3肽的催化,以及H3K4甲基标

2022年中国学者在CNS发表154篇生命科学领域文章-最多的是…

  2022年已经结束,2023年已经开始。值此之际,iNature编辑部统计了2022年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文量,共计154篇,iNature对此进行了汇总:  【1】按杂志划分,Cell 有35篇,Science 有46篇,Nature 有73篇;

Cell子刊:新型细胞通讯抑制肿瘤生长

  人们发现在一些健康人的体内,可能长期存在着微小的肿瘤。不过这些肿瘤并没有形成新的血管,也没有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现在,科学家们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原因。   肿瘤的发展需要形成新的血管,以便将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肿瘤细胞,支持其快速生长。Uppsala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的细胞通讯模式

中国学者一周6篇CNS!浙大”开挂“

   看点预告  ● 浙大继续“开挂”,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团队10月刚完成Science首秀  ● 寻找马约拉纳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鸿钧团队发Science  本周,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6篇。  其中,浙大

独立通讯作者,山大在健康偏好研究领域有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15.shtm近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健康偏好研究中心李顺平教授团队在健康偏好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为健康管理与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循证决策依据,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A

Circulation:最新研究!机械心脏可再生心脏组织

  在一项新的初步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机械心脏(mechanical heart)会刺激衰竭心脏的不活跃部分再生,这为开发心脏再生疗法带来了希望。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10日在线发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directional Cha

Nature、Science和Cell同发布讣告悼念这位杰出的生物学家

  BioArt按:今年10月底,BioArt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杰出的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和MIT教授Susan Lindquist不幸因罹患癌症离世的消息,详见BioArt此前的报道《【深切哀悼】杰出的生物学家、MIT教授Susan Lindquist》。笔者最近注意到,尽管Su

Nature、Science、Cell共探讨:实验室老鼠“脏”一点或许更好?

  谈及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老鼠,多数都被安放在恒温恒湿、干净甚至于无菌室中,接受统一的处理和食物喂养。很明显,这与下水道、地洞、丛林等原生态环境有着极大反差。实验室老鼠被统一化饲养,是为了试验变量因素的可控制以及可重复性。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这种理想化条件下获得的动物试验数据,是否能够同理转

北大教授饶毅:在顶尖杂志发论文也可能害作者

  造假文章、其他原因错了的文章和质量不好文章会害作者   6月23日,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教授在其博客中发表了《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一文,分析了过度依赖SCI所带来的弊端。6月24日,饶毅再发博文《“杂志拜物教”:何时发Cell Nature Science 论文害你》,告诫年轻人,在C

清华、同济再发Science、Nature

  2022年,是中国高校CNS井喷之年。  近日,又有2所985高校,分别再添一篇Science和Nature。  清华大学  5月5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洪朝鹏课题组联合中外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全球土地利用综合排放清单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耦合,系统揭示了2004-2017年间全球贸

Nature子刊:截断癌转移的通讯渠道

  癌转移是造成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癌转移研究得越来越多,但还不清楚癌症是如何从原发瘤扩散到其他部位的,比如从乳腺组织迁移到大脑或骨髓。  布莱根妇女医院(BWH)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癌细胞使用微小的管道与正常细胞通讯,并通过“代谢劫

Nature惊人发现:神经元通讯无需突触

  十一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显示果蝇触须中相邻的嗅觉神经元可以相互阻断,即使二者并没通过突触直接相连。这种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神经元通过电场使其邻居沉默,而不是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   “Ephaptic coupling这一理论

Cell子刊:控制脑细胞通讯的关键蛋白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发送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促使这些神经元改变其电反应。大脑中的神经元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讯。日前,Bristol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控制神经元通讯的关键性事件,这一研究发表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