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洲成立新的科学机构“科学欧洲”

全欧50多个科研和基金组织的代表于10月21日在柏林宣布成立名为“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或称SE)的科学机构。 科学欧洲(SE)的成立实际上来自于两大泛欧科学机构——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和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EUROHORCs)——的合并。随着科学欧洲(SE)的成立,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将不复存在,而欧洲科学基金会将继续执行当前正在运行的项目,并将在未来几年中结束其活动。上述两大机构合并的计划去年就已经提出。 柏林大会还产生了科学欧洲(SE)的决策机构——SE理事会。理事会由主席、两名副主席和7名直选的理事组成。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负责人保罗.博伊尔(Paul Boyle)当选为科学欧洲的第一任主席。副主席之一PAR Omling还被欧洲科学基金会推选为ESF的理事会主席。这一职务将保证ESF在结束使命时科学欧洲(SE)可以顺利接手ESF正在执行的项目。 匈牙利科学院......阅读全文

芒草:突围中国生物质能源困局?

  理论上,中国需要生态恢复的土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如用来种芒草,按10吨/公顷的保守产量计算,一年干芒草产量能达10亿吨,如用于燃烧发电,即能达到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5%;而如果拿出5亿吨转化成乙醇,则能取代中国2010年全年的汽油用量。  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提法正变

王扬宗:汉语“科学”一词的由来

■王扬宗  我国古代虽然有发达的科学和技术文明,但是并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儿来总括天文、数学、地理等学问。从明末西方科学传入,到20世纪初确立用“科学”代表science,“科学”的译名几经变化,见证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坎坷历程。 从“自然哲学”到“格致之学”  18世纪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发布

  该项活动旨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该项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传播工作的一个品牌,在科技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1、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墨子号”卫星实现千公里级

中科院发布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截至2018年已举办13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欧洲地平线计划 关注基础研究、创新、社会问题三大领域

  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下一个7年(2021年到2027年)的科研资助框架——“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据悉,该项目的临时预算约为1000亿欧元,是欧盟历史上最大手笔的科研资助费用,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基础研究、创新和社会重大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欧盟委员会表示,“

苏州大学迟力峰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正在陆续公布2020年新增院士名单。根据8月29日发布的信息,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迟力峰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

中国学者入选2020欧洲科学院院士,名单刚刚公布!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共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361位学者当选。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

孙枢:科技发展“里程碑”下的思考

  在当今科技全球化时代,我们关心国际科技的进展,国际也随时注视着我国科技的动向。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同我国科技进展相关的两项指标在国外引起注意,最先是《自然》发表文章强调“中国研发强度超越欧洲”,随后美国两年一度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2014》报告在“学术性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的产出”一节中重点指出,

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发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胡振江,北京大学讲座教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信息工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担任东京大学情

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发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并于1988年成立。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

吕永龙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长Sierd Cloetingh 教授来函通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研究员,201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

中科院吕永龙研究员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长Sierd Cloetingh 教授来函通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 研究员,当选2019年度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12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Science杂志9月最受关注的文章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Science》12月最受关注的文章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10所欧洲顶级生命科学机构结成联盟

图片来源:E. Pain/Science  近日,10所欧洲顶级生命科学机构结成联盟,以使自身更具竞争力,并在欧洲科学政策中拥有强大和统一的发言权。5月29日,这一新组织——EU-Life在作为其成员之一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CRG)召开首次会议。“我们联合起来,可以真正地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科学抗霾,任重道远:北京大学朱彤教授专访| NSR访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彤教授 1991 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为政府提供重大国际活动(包括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控制空气污染问题的建议。  朱彤教授曾是国际全球大气化学

《科学》:科学家利用新技术描绘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蓝图

德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新型显微镜描绘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期间细胞的行为和运动情况,并将过程制成了三维数字影像。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个脊椎动物的完全发育蓝图,而且这一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老鼠和青蛙等其它脊椎动物的胚胎。相关论文10月9日在线发布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 图片说明:荧光显微镜能够

2018《环球科学》十大科学新闻:霍金逝世、贺建奎事件前二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定义2018年的话,我们可能会选择“进步”与“反思”。中国科学在持续进步,克隆猴“中中”与“华华”、单条染色体的酵母,都是世界级的研究成果。“火星快车”在火星上发现大面积的液态湖泊,也是空间探索领域的巨大进步。但在科学快速进步的同时,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心肌干细胞发现者造假事件,也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洋垃圾”禁令一年 中国决策影响全球固废处理系统

  曾经的“洋垃圾”进口第一大国,正一步步收紧固体废物进口政策。  2017年7月30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将于2018年初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废纸、废纺织原料和钒渣在内的24种“洋垃圾”。2018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将全面

转基因产品的艰难旅途

      对于转基因产品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可以分为支持派和反对派两大阵营。支持转基因产品的人士认为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使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免遭农药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

Science解开古老的遗传谜题

  在中世纪的末期麻风的发病率为何会突然下降?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们从经历几个世纪的人类古老坟墓中挖掘出了导致这一疾病的中世纪病原体菌株,对其基因组进行了重建,由此阐明了这一含糊不清的历史时期,并提出了了解流行病的一些新方法。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13日的《科学》(Science)

科学家预测:至2040年或会有100人入住月球

  据台湾“中央社”9月25日报道,欧洲科学家描绘出月球殖民的景象——2040年之前,将会有100人住在月球,融冰为水、用3D打印建造房子与工具、吃着用月球土壤种出的植物和从事低重力、“会飞”的运动。   据法新社报道,虽然被人嘲笑相关谈话犹如科幻小说,但如欧洲太空总署(ESA)策划“月球村”(M

盘点2019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新鲜事

  2019年即将过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对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获“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并于

脑洞大开!Science公布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

  每年Science杂志都会评选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020年12月18日,Science杂志公布了评选出的2020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新冠疫苗的研发居于榜首,另外9项研究则囊括艾滋病、室温超导、CRISPR治疗遗传性疾病、全球变暖等多个领域。《科学》杂志在文章中表示,尽管2020年全球多国饱受

吕永龙分享| 投稿顶级期刊,这些技巧你值得拥有

   投稿时,该选择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性期刊?  先从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试投,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用“试错法”投稿可行吗?  怎样在150字内把摘要写好?  投稿信一定要写吗?  被拒稿,要不要申诉?  这一系列关于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疑惑,你都知道答案吗?  在近日举行的“如何将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顶

分析表明期刊影响因子价值被片面夸大

   科学家对期刊影响因子(JIF)可谓又爱又恨。JIF是用于给技术类期刊权威性排名次的衡量标准。他们不只用其决定向哪里提交研究论文,还包括评价同行以及影响谁得到工作机会、终身职位以及项目资金。所有这些均要依赖这一简单、易读的数据。  然而,很多人认为一份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无用的,或者甚至有损于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