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离职事件扑朔迷离,矛头直指核反应堆?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核安全所”)90余人集体离职的消息,不仅引发外界关注,在中国核能业界也掀起了一阵激烈的反响。 7月21日,中科院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目前尚未有定论。 关于“集体辞职事件”,核能业界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中科院核安全所新型核反应堆研发的方向,以及在整个业界的定位上。这个新型核反应堆,就是中科院核安全所正在研发的“铅铋冷却反应堆”——在该所俗称“核电宝”。 但多名业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科院核安全所目前尚缺乏实战经验,使得该核反应堆未来难以进行工程化。而这或许是引发集体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辞职谜团 关于这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原因,在网上和核能圈里众说纷纭。总结起......阅读全文

中科院离职事件调查组成立 增选院士吴宜灿最近很头疼

  今日,中科院发布公告,公告称: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该工作组由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中科院机关相关厅局负责同志组

人才留不住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在一个美丽的半岛上,得名“科学岛”。在这里,数千名科研人员创造出“人造小太阳”等实验成果,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他们为什

认准的事 一头扎下去

  2018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宜灿接连在国际上获得重要奖项,分别是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和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以表彰其在核能中子物理前沿领域以及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吴宜灿获奖是实至名归。  30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核能与核安全的源头和关键——中子输运问

核电公众认知待刷新 1颗脱落螺丝钉致1000万损失

  在渤海辽东湾东侧的红沿河核电站,在海风习习中,人们在这个有上百个足球场大小的核电站生活区里来来往往,神态自若。这看上去与外面的世界并无太大区别。  不过,核电站主控室里则是另一番光景。五六名工作人员在集中精力地盯着电脑显示屏,根据上面变化的数据来操作那些比飞机驾驶舱里数目还要繁多的机关按钮。  

砥砺前行铺就中国自主核能软件璀璨之路

①吴宜灿研究员与团队成员在讨论技术难点 ②③ITER 模型及建筑物核辐射剂量分布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2015年1月,习近平就我国核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介入!是“权力的游戏”还是“宫斗”?

  国家砸了最多钱的科研机构,竟然闹出了最多博士集体出走的特大事故。  舆论一夜引爆,全民热议,中央迅速介入,副总理刘鹤亲自听取汇报。  原来科研博士集体离职,传言是因为一场宫变。  新院长和老所长权力斗争——  新院长刘建国假公济私,在多个重要岗位安插自己的女学生,克扣项目经费;  一口气撤掉了3

国家科技大奖为创新氛围再添“一把火”

   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三江源地区生态恢复……借着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东风”,一批深奥的科学名词“飞入”寻常百姓耳中。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硕果累累,以获奖项目为代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国不断涌现,筑牢了国家核心竞争的基石。  ——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走

世界最强氘氚中子源究竟“强”在哪

  核能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称为核能系统的“灵魂”,是反应堆中核反应的触发粒子和能量载体,也是产生核热能和引发放射性的源头。中子源是产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备科学装置,也是开展中子物理与辐射安全、先进核能系统关键技术及核技术交叉应用等研究的重要实验平台。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完整名单)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赵忠贤,男,1941年出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如果哈佛大学“心机”教授在中国......

  这两天,哈佛大学公布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关于心脏干细胞研究论文造假处置结果一事仍在发酵。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就此事件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10月20日,已有3000多微信用户参与问答,超九成投票者认为哈佛大学的处理“做法合理,对学术不端绝不姑息”。  哈

如果哈佛大学“心机”教授在中国......

  这两天,哈佛大学公布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关于心脏干细胞研究论文造假处置结果一事仍在发酵。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就此事件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10月20日,已有3000多微信用户参与问答,超九成投票者认为哈佛大学的处理“做法合理,对学术不端绝不姑息”。  哈

ADS:为核废料处理处置提前布局谋篇

   “太过先进,无法展示”?!近日,微信上一篇关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文章引发热议。ADS是个什么鬼?到底有多先进,以至于无法展示?这项核能新技术靠谱吗?《中国科学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从事ADS研究的有关专家。  最具潜力的核废料嬗变装置  “因为这个新兴研究方向还不为人所知,才

一项无法展示的先进技术 ADS为处理处置核废料提前布局

  “太过先进,无法展示。”  近日,微信上一篇关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文章引发热议。ADS是什么?到底有多先进,以至于无法展示?这项核能新技术靠谱吗?《中国科学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从事ADS研究的有关专家。  最具潜力的核废料嬗变装置  “因为这个新兴研究方向还不为人所知,才会弄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 毕生抒写绿色王国史诗

近日,溢满温暖阳光的昆明,91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植物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 104名新当选院士平均55岁

  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年龄普遍低于60岁,70岁以上的只有4人。工程院新增选院士中,“高官”和“高管”的身影减少,只有三人入围。而此前引发媒体关注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当选,而南京大学的掐架教授双双落选。   年龄   新当选最年长者77岁   新当选的53名中科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是中国科技

长春应化所:世纪辉煌,熔铸应化丰碑

技术领先的电子加速器辐照消毒灭菌中心 建立在浙江台州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生产装置 建立在浙江海正的年产5000 吨聚乳酸树脂生产线,正在建设年产5 万吨生产线 建立在长春高新北区的高分子水润滑轴承中试基地 建立在山东神驰的稀土异戊橡胶万吨级生产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科教融合3.0:盘活资源,全面发力

   高翔于2007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博士毕业。他笑称:“我在校读书的这5年,是科教融合发展的一段平稳期。”就在他毕业那年,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国科大完成了从研究生院到大学的跨越。  在此期间,一批科教融合学院成立,中科院的相关研究

中国博士诞生记:谁是中国的第一位博士?

  波折考研路  国家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的文件在1977年10月正式下发,这时,早已经过了传统的夏季高考时间,但是整个国家对知识的渴望已经迫不及待。  当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77级大学生实际上是19

打破国外垄断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麒麟刀”

“麒麟刀”创新产品发布仪式 苏亮摄  12月10日,“麒麟刀”精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创新产品发布仪式在南京举行。“麒麟刀”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中科凤麟)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悉,“麒麟刀”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是首个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

黄鸣龙:严谨治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物简介  黄鸣龙(1898—1979),江苏扬州人,有机化学家,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体化学,发现了甾体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朱显谟:百岁院士梦牵“黄河清”

  李振声院士曾动情地说:“朱老为了国家的需要,举家西迁杨凌小镇,献身于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深深感动了当时年轻的我,使我坚定了扎根杨凌同样可以作出世界性科研成果的信念。帮朱显谟先生搬家的经历,影响着我一生的科学事业。”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刚迎来他100岁的生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

官方刚通报论文造假处理结果 饶毅连夜举报裴钢院士!

  经过将近一年的严肃调查处理,1月21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了对网络反映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人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从化石窥见青藏高原生长的秘密

西藏始攀鲈化石伦坡拉盆地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包括棕榈、栾树、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苏涛分别结束了他们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这两位年轻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