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所在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的机制解析中获进展

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对盐胁迫敏感,盐渍环境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生物钟是内在的时间维持机制,在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学界尚不清楚水稻生物钟核心组分是否参与耐盐性调节及其相关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雷课题组发现,在转录水平,水稻生OsPRR(Oryza sativa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基因家族的5个成员中只有OsPRR73基因可以特异性地响应盐胁迫信号。在T-DNA插入或基因编辑导致osprr73功能缺失的突变体中,多个水稻生物钟相关基因的表达时相和表达幅度受到影响,表明OsPRR73是水稻生物钟的核心组分。在高盐环境中,osprr73功能缺失突变体均表现出钠离子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高度积累,从而耐盐性降低的表型。通过进一步的表型分析,研究人员发现,osprr73突变体对Na2SO4敏感,而对MgC......阅读全文

我国耐盐优质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5.shtm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继一周多之前耐盐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取得盐碱地实收亩产超275公斤的重大进展之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植物所在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机制解析研究中获进展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对盐胁迫敏感,盐渍环境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生物钟是内在的时间维持机制,在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水稻生物钟核心组分是否参与耐盐性调节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雷研究组发现,在转录水平,水稻生OsPRR(Oryza

植物所在生物钟调控水稻耐盐性的机制解析中获进展

  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对盐胁迫敏感,盐渍环境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生物钟是内在的时间维持机制,在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学界尚不清楚水稻生物钟核心组分是否参与耐盐性调节及其相关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雷课题组发现,在转录水平,水稻生OsPRR(Ory

中科院耐盐水稻“盐黄香粳”亩产达500公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7.shtm 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        受访者供图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进行了田间实收测产,最终达到亩产5

新研究揭示水稻种子耐淹性调控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37.shtm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州飞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淹水条件下水稻种子胚

植物耐盐机制揭示

  在盐渍化土壤中,为何有的植物耐盐而其它植物却不能?内质网成为植物耐盐与否的关键因素,但内质网如何产生作用?长期以来,科学界未有定论。近日,国际植物领域期刊《植物生理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成超教授和黄金光副教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发现拟南芥盐敏感突变体SES1是内质网的

研究表明盐地碱蓬异型种子植株有不同的耐盐性

  种子异型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种子类型的现象,是植物在不可预测环境下所采取的“两头下注”对策。不同类型种子长成的植株对相同的环境因子可能会有相同或不同的反应。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课题组通过测定不同盐氮处理下(低氮,中氮,高氮;低盐,中盐,高盐)盐地碱蓬异型种子

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水稻是喜温性作物, 对温度很敏感, 最易受冷温伤害, 所以低温冷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但是水稻不同品种的耐冷性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低温对水稻品种的耐冷性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水稻耐冷育种的资源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也可以为一部分耐冷性较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

研究揭示番茄耐盐基因

  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土壤生态条件大不如前,基础地力下降,耕地盐碱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除了“治疗”盐碱地,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作物的耐盐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逆境中心”)研究员朱健康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

耐淹水稻通过国际大田试验

科学家说,一种可以耐受完全淹没达两星期以上的新型水稻品种“大获全胜”,通过了大田试验并正在接近正式释放。 科学家希望这种水稻可以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大显身手,在这些地区,每年至多400万吨的水稻——这足以养活3000万人——因为洪水而损失。 “Sub1”水稻和在亚洲的农民和消费者中间都很受欢迎的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