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实验

测序中,4 个系列的 DNA 片段在变性的条件下在一个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分析。本方案介绍了制备均一缓冲液和丙烯酰胺浓度胶的方法。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溶液过硫酸铵水溶液去离子水去污剂乙醇KOH 甲醇溶液聚硅氧烷溶液TBE 电泳缓冲液TEMED尿素仪器、耗材弹簧夹干胶架封胶带胶板(配对的) 和隔板手套凡士林保护性的工作合纸鲨鱼齿梳子有臂的烧瓶隔板注射器试管架实验步骤材料缓冲液和溶液参照附录 1 配制贮存液、缓冲液、试剂。稀释贮存液到适当的浓度。丙烯酰胺溶液(45%m/V)丙烯酰胺(DNA 测序级) 434 gN,N'-亚甲双丙烯酰胺&nb......阅读全文

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检测

实验方法原理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检测,对于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由于这种电泳方法不破坏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所以可选用的检测方法很多。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单体贮液Tris-甘氨酸缓冲液贮液电极缓冲液样品缓冲液过硫醆铵浓缩胶缓冲液贮液分离胶缓冲液贮液实验步骤一、早期染色方法用染料和生物大

制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及操作指南

说到Western Blotting,估计所有技术员都会联想到蓝底上的黑色条带,或者是仪器扫描的白底黑条图片。经过了漫长的实验流程,得到的会是清晰的、符合实验理论的完美结果,或者更多的是其他让自己略感失望的结局。比起其他分子生物学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似乎更加冗长、更加考验技术,

电泳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概述】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EP)。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最早发现。 

EMSA实验问题与解答

以下问题是以Promega公司试剂盒为例。凝胶迁移实验1)什么是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是一种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Native-PAGE原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Native-PAGE)是在不加入SDS 疏基乙醇等变性剂的条件下, 对保持活性的蛋白质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于同工酶的鉴定和提纯.未加SDS的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使生物大分子在电泳过程中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和电荷,它们的分离

利用核苷酸交换和剪切技术进行DNA碎裂和定向

利用核苷酸交换和剪切技术进行DNA碎裂和定向进化             实验材料 T4 DNA 连接

PCR-SSCP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目的】1.了解PCR-SSCP技术的原理。2.了解并熟悉PCR-SSCP技术的步骤。 【实验原理】 PCR-SSCP是1989年日本Orita等创建的筛查突变的新技术。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点突变筛查手段。PCR-SSC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PCR扩增后的DNA片段经变性成单链DNA,

PCR-SSCP 技术实验

实验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用来显示在PCR反应产物中单碱基突变(点突变)

利用核苷酸交换和剪切技术进行DNA碎裂和定向进化实验 2

3.3 酶解反应和化学切割将尿苷酸交换 PCR 纯化后的产物进行 UDG 酶解反应,在交换核苷酸位置切割 DNA。该酶对双链和单链 DNA 均有效,通过对双脱氧尿苷 C1' 位点的亲核攻击引发水解反应,高特异的去除尿嘧啶基团 [12] 。哌啶用于经 UDG 酶切割去除尿嘧啶后的骨架部分

PCR-SSCR技术

实验概要掌握PCR-SSCR技术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

等电聚焦和二维凝胶电泳实验

对于复杂混合物,如全细胞裂解物或富集的亚细胞组分,通过两步正交的分离 (orthogonalseperation),二维凝胶 (2D 胶)电泳可以很好地分离成几百个至上千个单个蛋白质。第一次分离基于电荷,即使用变性等电聚焦电泳; 第二次分离基于表观分子质量,即使用变性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胶电泳)电泳的方法与银染方法

PAGE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主要是以PAGE为介质,根据DNA分子大小和电荷分离DNA分子。PAGE胶电泳采用银染法进行显色。银染的原理:一、银离子(一般是AgNO3 )和DNA结合;二、还原剂甲醛把Ag+ 还原成银颗粒,最终DNA呈现为黑褐色。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

PCR-SSCP 技术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PCR-SSC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PCR扩增后的DNA片段经变性成单链DNA,单链DNA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形成不同的立体构象,其构象直接影响泳动速率,相同长度的

甲基化干扰法鉴定与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放射性标记DNA探针的制备l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1.按照(三)中操作流程灌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将10×TBE稀释成0.5×的工作浓度。聚丙烯酰胺的工作浓度取决于待测DNA片段的大小,200bp左右的片段需要4~5%的凝胶,小

从包涵体中纯化表达蛋白

            实验方法原理 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表达,常常导致形成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质颗粒或包涵体。这些由表达蛋白聚集成的包涵体很容易与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分离。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的细

凝胶迁移实验(EMSA)实验方法

凝胶迁移实验有称凝胶阻滞实验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是一种用于蛋白与核算相互作用的技术。最初是用于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相互作用的验证性实验,也可应用与蛋白-DNA、蛋白-RNA互作研究。 一、实验原理 EMSA主要基于蛋白

PAGE胶制备方法

实验概要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是依据混合蛋白的分子量不同来进行分离的。SDS是一种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广泛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在样品介质和凝胶中

核酸凝胶电泳-3

3、电泳:电压<10V/cm,电泳至溴酚兰移出样品槽到凝胶板的2/3距离时,关闭电源。4、取出凝胶块,置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上观察,即可见桔红的DNA区带。【注意事项】1、加样时枪头不要碰坏孔壁,否则DNA带型不整齐。大多情况下,加样时不必更换枪头,可在阴极槽中反复吸打电泳缓冲液清洗,但对Southe

DNA结合蛋白的磷酸化研究

磷酸化化学计量的确定及磷蛋白形成动力学的测定l      磷酸化作用化学计量的确定1.在冰上建立下列反应混合液:Tris-HCl(50mmol/L;pH8.0)/MgCl2(10mmol/L)    

凝胶迁移实验(gel shift)基本知识问题与回答-3

TFIIB与预启动复合物结合后,致使RNA聚合酶II和TFIIF结合到转录启始区。故TFIIB在预启动复合物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当用纯化的 TFIID作凝胶迁移实验时,poly dI-dC不用加入结合反应中。结合缓冲液含10%甘油,20mM Tris(pH8.0), 10mM MgCl2,

PCR-SSCP 技术实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可用于:(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筛查检测;(2)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析;(3)基因诊断,基因制图等领域。实验方法原

从包涵体中纯化表达蛋白

实验方法原理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表达,常常导致形成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质颗粒或包涵体。这些由表达蛋白聚集成的包涵体很容易与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分离。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的细菌经离心浓缩后,可通过机械法、超声处理法或溶菌酶加去污剂的方法进行裂解。包涵体经离心沉淀后,可用Triton X-10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简  介  这个方法是应用最早也是最常用的突变筛查方法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很大的改进,并被诊断室所广泛使用,最近有篇关于该问题的综述(Fodde>和 Losekoot 1994 年)。原  理  如果 DNA 双链分子全长不断增加温度或用化学变性剂处理,两条链就会开始

等电聚焦和二维凝胶电泳实验

等电聚焦和二维凝胶电泳实验             试剂、试剂盒 样品缓冲液

PCR-DGGE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目的】 1.了解PCR-DGGE技术的原理。 2.了解并熟悉PCR-DGGE技术的步骤。 【实验原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根据DNA片段的熔解性质而使之分离的凝胶系统。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链,称之为变性。核酸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

从M13噬菌体模板合成固定长度的单链DNA探针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Klenow 片段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模板 DNA 寡核苷酸引物

从M13噬菌体模板合成固定长度的单链DNA探针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Klenow 片段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模板 DNA寡核苷酸引物试剂、试剂盒乙酸铵DTTEDTA乙醇NaCl酚氯仿TBE 电泳缓冲液Tris-ClKlenow 基础缓冲液dNTP 溶液仪器、耗材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碱性琼脂糖凝胶黏性贴片或磷光黏性贴片Sephadex

包涵体的纯化-2

1.2.7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 PrP-pET-32a(+)转化表达菌E.coli BL21(DE3),TB培养基中,25℃,AMP 200 ug/ml,摇床(250 r/min)培养至OD600约为1.5,更换等体积新鲜TB培养基,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AMP 200 ug/ml,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2

8、包涵体复性液配方 对于包涵体复性,一般在尿素浓度4M左右时复性过程开始,到2M 左右时结束。对于盐酸胍而言,可以从4M开始,到1.5M 时复性过程已经结束。TRIS系统和PBS系统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需要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试验,确定合适的缓冲系统;不过复性过程主要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