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刘若庄教授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若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8日零时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刘若庄先生1925年5月25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195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8年创建了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北京师范大学量子化学研究室,该研究室是我国运用量子化学手段研究实际化学体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理论化学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之一。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化学评审组评委、国家教委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阅读全文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刘若庄教授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若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8日零时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刘若庄先生1925年5月25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

庄松林院士团队:不断追寻科学之“光”

  “我自己很喜欢和年轻人相处,因为和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打交道,可以保持对科研的热忱和学术敏感,因此我一直叮嘱团队的每个老师都不要有私心,多看年轻人的长处,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我们领域的‘后起之秀’。”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教师团队“队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

深切缅怀刘光鼎院士

今天一早,从新闻上得知【1】: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我们尊敬的刘光鼎院士不幸于2018年8月7日傍晚18:49离开我们,享年89岁。让我们永远记住刘先生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伟大贡献。 看到刘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无比悲痛,想起了与先生交往的

刘丛强院士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经过全世界提名和五轮严格评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于2017年2月15日公布了新增院士(会士)名单,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院士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此次公布的来自英国和其他国家新当选的60名院士名单中包括3名荣誉院士和9名外籍院士

刘云圻院士受聘复旦大学双聘院士

  12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聘任仪式在光华楼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为刘云圻颁发聘任证书。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云圻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分子材料和器件是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刘云圻的加盟不仅会带动材料科学系在分子材料与器件学科方向的快速发展,也将有助于提升复

刘若鹏代表:中国应抓紧尖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

中新社广州2月25日电 题:“超材料狂人”刘若鹏:中国应抓紧尖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中新社记者 王坚“大湾区尤其是广东应该大幅增加尖端技术领域的硕博人才培养规模与企业引进,引进的大量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后还将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并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中国在科研发展上最强有力后盾。”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

记张存浩院士:静深若海 击石有声

  大连的冬海平静深邃,阳光撒入海面,令人倍感温暖坚定。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年轻学子,怀揣着科技报国梦来到这片海滨,来到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   “为新中国而工作”,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一种朴素情怀。那一年,这个年轻人刚刚23岁。   岁月如

刘先林院士为院士工作站发展指明方向

  刘先林院士自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来,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多个院士工作站,为了扎实推进各地工作站的开展,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3月2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次院士工作站工作会议。来自北京、山东、河南、云南、吉林、山西等地的院士工作站和有意新建院士工作站的单位代表共3

刘昌孝院士:生物医药全面开花

个体化治疗和免疫疗法成创新热点 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的个性化药物仅占21%,2015年增长至28%,其中抗肿瘤药物增长至35%。这与业界对个性化药物优先审批有关。针对遗传性罕见病的新药的批准数量也在扩增,这反映了基因组学和个性化药物的进步。 数据分

刘经南院士:创新须改造文化基因

  过度行政化、资源分配不公、奖惩失措、创新文化贫瘠,是当下科技管理体制失效的主要表现,也是科技体改不得不加快推进的现实动因。院士群体代表国家最高智力资源,得益于体制的同时又或为体制所累,在这场变革中,成为推动者还是观望者,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  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围绕科技体改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