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交船

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9月29日上午在青岛交付,这标志着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斥资5.5亿元,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打造,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8.90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介绍说,与中国现有的其他海洋科学考察船相比,“科学”号具备较高的适航性和耐波性,稳定性好、操纵灵活、作业空间大,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验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之一。它将是中国未来10年到20年海洋科学考察主力船之一。 据了解,“科学”号配备了七大船载科学探测与实验系统,还搭载了高精度星站差分GPS定位导航系统、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多道数字地震系统、缆控水下机器人、电视抓斗等多种国际先进的探测设备,具备全球航行及全天候观测能力,......阅读全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船时新机制“首航”成功

  海洋科考船出海费用实在太高了,每天仅油费平均就需7.5万元。十余年来,当很多海洋科研人员因无钱、无船出海而望洋兴叹时,有船单位也在发愁——船舶和设备即使闲置也需花钱养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进考察船资源和调查数据的共享?5月25日,

海洋科普正起航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推出“未来海上科学城”活动,海陆互动科普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今年3月28日,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了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名单,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考船”成为首批入围基地之一。  青岛作为一

基金委发布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以下简称共享航次计划)用于资助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潜水器,为必需进行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调查设施保障,以确保考察任务的实施,获取海洋和极地现场观测资料,推动海洋科学调查资料共享,培养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项目建设指挥部考察海洋所

  9月19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推荐,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一行二十余人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工程经理部办公室考察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并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交流。

我国最先进科考船“科学”号交付使用

  9月29日,青岛奥帆中心港口,红白两色的“科学”号披着朝霞,静静停泊在岸边。  这艘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吨位4471吨,续航力1.5万海里,造价5.5亿元,当日由武船集团交付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使用。  “‘科学’号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上了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在广州开工建设

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开工仪式现场。  11月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开工仪式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根据建造计划,科考船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英国耗资3.4亿美元建造新极地考察船

图片来源: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4月25日,英国财政大臣George Osborne宣布,到2019年,英国将建造一艘新的耗资2亿英镑(3.4亿美元)的极地考察船。该考察船尚未命名,它将允许研究人员更深入地进入南极和北极,并部署机器人潜艇和水下

青岛建国家级海上移动实验室 年底使用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学考察船专用码头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预计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将成为科学考察船的岸基支撑平台和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基地,推动我市海洋科研的全面开展。   据悉,该专用码头是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位于西海岸新区,在原薛家岛轮渡突堤码头

中科院“实验1”号新型综合科考船三亚首航

      5月9日下午3时许,中国科学院新型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在海南三亚举行盛大首航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强等为“实验1”号首航剪彩。 5月9日下午,中国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我国计划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在遥远的地球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中国目前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今后有望不再“单兵作战”。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在7日召开的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以增强极地科学考察能力,同时提升建造破冰船的水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

   关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保真采样与深海微生物高压培养

    正在香港访问的中国“大洋一号”深海考察船的科学家1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科学家在大洋航次中首次成功实现保真采样与深海微生物高压培养。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国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通知

关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项目申请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需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  一、“船时”受理情况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调查船时费专款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的

新型地球物理科考船开建

  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的“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开工仪式在广州举行。  据了解,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是一艘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种用途船舶,具备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观测能力。该船总投资5.175亿元,设计总吨3990,总长90.6米,

科学基金项目共享航次申请开始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公告,自10月18日开始受理科学基金共享航次申请,本次受理至10月31日结束。  本次试点实施共享航次计划,旨在为必须进行海上考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供船舶运行时间,以确保科学基金项目海上考察任务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加强海

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举行首航仪式

1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口,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准备出航。当日,中国印尼科学考察船“海王星三号”举行首航仪式。考察船将在靠近印尼西爪哇的印度洋东部海域,调查爪哇上升流变异和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以及南海—印尼海水交换和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 新华社供图

国科大海洋学院院长孙松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日前,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大会选举推荐,并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院士证书授予仪式将于2019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孙松,1959年12月出生,山东莱阳人,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海

俄罗斯制定南极考察新战略

  作为在未来10年重申其在南极洲存在的一项斥资9.75亿美元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罗斯正计划让5艘新的极地考察船下水。   根据一份在2020年之前重点开发南极地区的政府战略文件,莫斯科还将在那里重建5所考察站以及3所季节性基地。   这份文件确定了将改善对气候变化的监测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调研海洋所

  10月2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石光明处长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调研。   海洋所科研处负责同志介绍了海洋所发展历史、重要成果及近期院地合作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研究所人才队伍、研究领域、科技成果、科学考察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需求。   石光明就蓝色硅谷建设、“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

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代亮和科研处、科考船队负责同志到码头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航期约10天,将开展多学科综合性海洋调查,深入认识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变化规律与机制,围绕“

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海翼”号在“探索一号”科考船的螺旋桨附近做了一个漂亮的回旋后,潇洒地驶离母船,如同游子远行前的告别。  之后便是12小时的漫长等待。当接收到下潜深度6329米这个数据的时候,大家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近日,又一条属于“世界之最”的消息从中国科学院传出: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关注极地科考 “实验6”号科学考察船举行上船台仪式

   11月18日,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上船台仪式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据悉,上船台是新船开工建造以来了第一个建造节点,标志着该船的建造进入了全面分段建造、逐步上船台组装合拢阶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工程部经理龙丽娟,副所长杜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民义

“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下水

11月30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总吨位4864吨,总长99.6米,型宽17.8米,吃水5.6米;续航能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

海洋国家实验室东部园区: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东部园区施工现场。  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大浪潮下,不断致力于海洋建设,加强海洋科技研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互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现阶段唯一的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海洋科研创新领域,不断走向国际前列。目前,东部园区项目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充分依托近海便利条件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完成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招标

  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完成了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的招标工作。   受海洋所的委托,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和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于5月10日至11日分别采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公开招标方式对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13项船载实验探测设备进行开标与评标工作,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李乃胜:深海探测与工程装备

四月的海南,艳阳高照,姹紫嫣红。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中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全国海洋界倍受鼓舞。总书记的视察既是对海洋事业的关心关怀,又是对走向深海、经略海洋的指导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奋进。 南国边陲,一个年轻的海洋科研机构,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海斗”号深

中科院南海所新型科考船开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16日在广州开工建设。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科考船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重要的开放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介绍,从中科院南海所建立至今,使用过“珊瑚”号、“实验”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号等多艘科考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