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军《Cell》文章:disc1基因的正常功能

虽然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出了一个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情绪障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但是有关这个基因如何促进这些疾病的发生还不清楚。现在,美国霍普金斯的一项新研究结果通过确定这种基因在正常成熟大脑中的作用,从而提供了重大线索。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本期的《Cell》杂志上。 研究的这种基因叫做disc1,它编码一种在成熟大脑中充当新生神经细胞的一类“音乐指挥棒(musical conductor)”,指导新细胞达到适当的位置,以使它们能够完美地整合进我们复杂的神经系统中。如果DISC1蛋白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新的神经元就会无法融入神经系统“大家庭”。 霍普金斯细胞工程研究院的华裔副教授宋红军(Hongjun Song,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解释说,DISC1在成熟神经发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比之前想象的更为广泛。之前的一些研究暗示,DISC1对神经迁移和延伸很重要,而这项对小鼠的新研究则揭示出这种蛋白质比之前推测的更为关键,并且可能揭示......阅读全文

宋红军《Cell》文章:disc1基因的正常功能

虽然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出了一个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情绪障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但是有关这个基因如何促进这些疾病的发生还不清楚。现在,美国霍普金斯的一项新研究结果通过确定这种基因在正常成熟大脑中的作用,从而提供了重大线索。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本期的《Cell》杂志上。 研究的这种基因叫做disc1

上海交大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抑郁症发病机理有望被破解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

中科院海外评审最新《Cell》:旧基因新发现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细胞工程研究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个在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神经失序症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基因,其作用比之前科学家们认为的要广泛的多,这些新发现的功能也许解释了为

Neuron解析DISC1在神经新生中的新机制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TOR Inhibition Ameliorate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ficits Caused by Disc1 Knockdown in Adult-Born Dent

精神分裂症治疗找到新靶点-为药物研发开辟新路

  最近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称,DISC1蛋白在大脑皮质发育的两个关键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可动态调节。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新的靶点,针对DISC1蛋白缺陷的新药研制成为可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

国际研究小组找到精神分裂症治疗新靶点

  最近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称,DISC1蛋白在大脑皮质发育的两个关键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可动态调节。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新的靶点,针对DISC1蛋白缺陷的新药研制成为可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

Sci-Trans-Med:罕见蛋白或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最近,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叫做“Thorase”的蛋白质的罕见突变,这一突变会导致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受体的破坏。通过利用抗癫痫药物perampanel靶向Thorase的功能,科学家们称他们能够成功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我们的研究表明Thorase的活性与行为异常之间的

“疯老鼠”成功培育-精神分裂或与基因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兄弟姐妹,即使没有患病,他们的大脑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也会有明显的异常,但是这些异常在人长到20岁之后就会消失。这个发现证明精神分裂症可能与基因有关。 为了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患精神分裂症的老鼠。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让动物患精神分

中科院动物所焦建伟周琪等Cell-Reports发表神经生物学成果

  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员课题组,与周琪研究员、胡宝洋研究员以及赵同标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Tet3-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Fibr

中科院动物所焦建伟周琪等Cell-Reports发表神经生物学成果

  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员课题组,与周琪研究员、胡宝洋研究员以及赵同标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Tet3-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Fibr

华人科学伉俪Cell子刊发表神经学研究新成果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宋红军(Hongjun Song)和明国丽(Guo-Li Ming)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早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相恋了,现在在事业上两人又相辅相成,共同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联合署名发表在Cell、PNAS、Nat Neurosci等国际权威学

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团队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  “这项研究证明青春期大

自然选择“青睐”精神分裂症基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有创造性,更善于解决生存问题  遗传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很可能赋予携带者某些优势,从而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并在人类中长期存在下来。相关论文将发表在近期的《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遗传发育所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取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幻觉、幻想、情感失调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影响全球约1%的人口。目前主要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引发的。CRMP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和囊泡运输调控。人类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示CRM

遗传发育所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取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幻觉、幻想、情感失调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影响全球约1%的人口。目前主要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引发的。CRMP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和囊泡运输调控。人类遗传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示CRM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院长:医生不会被机器取代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院长Paul B. Rothman  前不久,以“未来医学教育展望”为主题 的第七届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邀请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医学院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主管医学教育的院长和教育专家,以及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国内一流医学院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肿瘤“液体活检”新方法

  肿瘤无创诊断技术,也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日前,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团队在Nature发文,论文标题为“Genome-wide cell-free DNA frag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霍普金斯研究人员发现新的结肠直肠癌生物标记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它与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的形成相关,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结肠直肠癌的标志物。TREATMENT WITH THE DRUG D-PDMP REDUCED BETA-1,4-GALT-V PROTEIN LEVEL IN HUMAN COLORECTAL C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到更好的阿兹海默症诊断工具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子,这些分子会绑定活体人脑中的tau蛋白缠结,并使其"发亮"。Tau蛋白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和其它相关的痴呆症。两项研究将同时刊登在12月出版的《核医学杂志》上,其中一项研究为"本月焦点文章",它介绍了三种候选分

霍普金斯大学拉尔夫·赫鲁班:癌症的发生只是概率问题

  癌症早期检测无疑是当今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打下的基石,和对癌症中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科学家终于即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拉尔夫·赫鲁班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多个跨学科团队联合开发的 CancerSEEK 就是这类测试之一。Ca

昆明动物所等在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重症精神疾患,也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重症精神疾患。全球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高达1%,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发病,其中遗传因素占据主要作用(遗传力高达81%)。现有研究报道了许多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和多态位点,但目前我们仍然

日本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成功根治自闭症

  日本科学家对正处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移动阶段的胎儿期小鼠进行HDAC6抑制剂投药,进行后续观察时可以发现,这些小鼠的神经细胞移动恢复正常,多动、重复动作、适应新环境能力等问题均得到恢复。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已经刊载在《EMBO Reports》上。  在过往针对自闭症等发展性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欧亚人群有差异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在欧洲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易感位点rs1344706,在中国人群中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精神分裂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并有非常高的遗传力。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

《自然》:研究证实基因变异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近日,两项大型精神分裂症研究提出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基因变异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将精神分裂症高风险与三个缺失了部分DNA的染色体区域联系了起来。虽然只有很少的患者携带这些突变,但是类似的缺陷可能有助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其它案例。 图片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新证据表明DNA缺陷可导致

跨越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鸿沟—从基因组研究到疾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症状复杂,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为困难。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报道了百余个精神分裂症显着相关的遗传位点,指向数百个基因。然而,这些易感位点大部分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域,且由于连锁不平衡效应的存在,易感

精神分裂症或源于一个基因功能下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彻底弄清。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一个与调节神经活动有关的基因功能出现下降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这个发现有望促进研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   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细胞负责调节周围神经细胞的活动,可以

NatureGenetics:最大规模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扫描

――超过41,000位患者的全基因组扫描,揭示了携带精神疾病极大风险的“拷贝数变异”目前发现的许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遗传变异都是罕见突变,因此很难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医学院Jonathan Sebat博士研究组完成了目前为止最大的全基因组研究,分析了超

人工智能找到了400多个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

  近日,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了来自13个大脑区域中的413个精神分裂症相关基因。这项研究发表在了《Nature Genetics》上,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与人数超过

-吸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

  一直以来,吸烟与精神病就颇有渊源。过去的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吸烟,因为他们将抽烟作为一种自我治疗,以缓解出现幻觉或者幻听的痛苦。近期,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言论:吸烟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并且这种趋势呈现低龄化。结合61份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香烟中的尼古丁可能会损伤大脑。  尼古丁

英确认一种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变异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新近研究发现一种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酒精依赖症有关的罕见基因变异,有此基因变异的人,患上以上三种精神疾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到3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精神遗传病学》杂志上。  公报称,研究人员对4971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