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重磅|3篇Nature背靠背发表,科学家发现新型的致癌机制

在所有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剪接体(Spliceosome)、和核糖体(Ribosome)执行。首先,储存在遗传物质DNA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必须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转变成前体信使RNA (precursor messenger RNA, 简称pre-mRNA),这一步简称转录(transcription);其次,前体信使RNA由多个内含子和外显子间隔形成,必须通过剪接体的作用去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之后才能转变为成熟的信使RNA,这一步简称剪接(splicing);第三,成熟的信使RNA必须通过核糖体的作用转变成蛋白质之后才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描述这一过程的规律被称为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核心重要性。但是,现在Nature 背靠背发表3篇文章,揭示剪接过程的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癌症是由称为驱动因子的基因组改变引起的。尽管已知有数百种编码......阅读全文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物医学界,一时之间,将人们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个科研界的新宠

一文带你了解Nature杂志不得不看的重磅级亮点研究

  时间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11月份即将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11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来源:Drs. Christopher Parkhurst and David Artis (WCM)  【1】Nature:首次揭示机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肝癌新成果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OH1去泛素化及稳定E2F1促进了肿瘤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0月2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刘永忠(Yongzhong Liu)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肿瘤

生物物理揭示g-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如果把炎症和肿瘤比作相助相生的亲密伙伴,g-干扰素无疑是两者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之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课题组一直关注于研究g-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最近,其研究成果(2篇)连续在Cancer Research发表。  其中一篇题为

大连理工樊江莉开发超敏荧光探针增强细胞活性氧的检测

  次氯酸(HOCl)是免疫细胞为抵抗感染而产生的活性氧(ROS)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HOCl在体内平衡中引起对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并且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2018年9月24日,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课题组等人在Nature protoco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q

中大首席专家PLOS解析肿瘤miRNA

  7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马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Over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 Mediator Gene TRIAP1 by miR-320b Loss Is Associated wit

3月22日《自然》杂志精选

  本期封面所示为“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的一个细节内容,它是由Kate Nichols(TED Fellow计划的一个资助对象)制作的一个大型玻璃艺术品,是用银纳米颗粒作为“颜料”创作出来的。作品的颜色来自金属颗粒中电子的振荡(局部化的表面“等离子

Nature:全球白血病疗法集锦

  科学家或开发出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方法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彼得-麦卡伦癌症中心(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急性髓性白血病抵御突破性疗法的分子机制,或为开发新型疗法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提供一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揭示病毒致癌新机制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Brigham妇女医院及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Neuropilin 1作为入口因子促进了EB病毒(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月8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曾木圣

Nature子刊:新突破!日本科学家发现可防治胃癌的酶

  日本研究人员15日在英国《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酶,有助防治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癌。  胃癌是人类第二大癌症杀手,尤其在东亚地区多发,日本每年约5万人死于胃癌。大部分胃癌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幽门

高产华人教授Nature子刊切断癌症的活路

  靶向癌症疗法是通过阻断单一致癌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阻止肿瘤生长。然而由于癌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激活替代信号通路,它们往往能够逃避这些治疗继续生长。此外,肿瘤中还包含有小部分癌症干细胞,它们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和耐药的原因。因此,消灭癌症干细胞有可能是实现长期缓解的关键,但当前还没有可以特

胰腺癌细胞通过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而躲避饥饿的机制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lasma membrane V-ATPase controls oncogenic RAS-induced macropinocytosis”的文章,发现了胰腺癌细胞通过一个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的过程来避免饥饿的机制。  RAS(rat

研究解读DNA损伤领域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道,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DNA损伤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  【1】Nature:重大进展!揭示修复酒精引起的DNA损伤的新机制  doi:10.1038/s41586-020-2059-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

Nature Genetics 揭示eccDNA功能—驱动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组重排

  在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重大科研成果相继刊登上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重量级期刊,这无疑将eccDNA推向21世纪20年代科学研究的风口浪尖,吸引无数科学工作者的眼球。前期报道表明eccDNA能导致原癌基因扩增,极大地促进肿瘤

揭示eccDNA新功能—驱动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组重排

  在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重大科研成果相继刊登上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重量级期刊,这无疑将eccDNA推向21世纪20年代科学研究的风口浪尖,吸引无数科学工作者的眼球。前期报道表明eccDNA能导致原癌基因扩增,极大地促进肿瘤

李磊博士等揭示肿瘤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的新机制

  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PA)是真核生物中一种广泛存在的基因转录后调控过程。大多数的APA都发生在3'UTR区域。通过对3'UTR区域的不同多聚腺苷化的选择,APA可以影响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细胞定位等重要过程。贝勒医学院终身教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终身讲席教授李蔚教授实验

曾庆平:癌也许永远不能被彻底根除?

  尽管从个体发育的角度探索癌的起源蹒跚而行,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认识癌的发生却初现端倪。6月24日,德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宣布,他们在基础后生动物水螅的两个种中首次发现自然发生的肿瘤,并由此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癌像地球上所有多细胞生物一样古

复旦大学Cell发布表观遗传重要发现

  来自复旦大学、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由RACK7/KDM5C复合物充当增强子“刹车”,抑制了增强子过度激活。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蓝斐(Fei Lan)教授与施扬(Yang Sh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蓝斐教授的主要科

华裔牛人Nature解析代谢物致癌之谜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网络保健集团、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确定了一种突变代谢酶产物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因果关系。相关论文发布在7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研究的是著名华裔科学家、多伦多大学网络保健集

Nature重要论文:揭示新癌症易感基因

  由英国癌症研究院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一种称作PPM1D的基因的罕见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增高有关联。这些突变并不遗传,新发现有可能揭示癌症形成的一种新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结果表明,携带PPM1D的妇女每五人中大约就有1人会

量身打造!RNA-Capseq更适合临床融合基因检测

  基因融合或易位可能产生功能改变的嵌合蛋白,也可能重新排列基因启动子,通过激活原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它们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3] 例如,BCR–ABL1融合会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下游PI3K和MAPK信号通路的组成型激活,使细胞逃避凋亡,实现无限增殖。

circRNA_104075在促进肝癌发生和进展的机制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癌症。由于缺乏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HCC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相比于长链非编码RNA和miRNA,circRNA作为一种新型环状RNA,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结构,在组织和血液中具有

管坤良教授Genes&Dev点评重要致癌通路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细胞抑制生长性信号通路,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多细胞动物果蝇、小鼠、哺乳动物中都存在Hippo。最早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就发现Hippo信号传导路径是调节细胞大小、器官体积的主要信号通路,之后又有研究证明这条信号通路还调控干细胞自我更新及组织再生,特别是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Nature重磅揭秘:喝酒伤害DNA,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重要发现:酒精可导致永久性DNA损伤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先前的有很多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是借助细胞培养来调查酒精致癌的确切机制,但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们利用小鼠,证明了酒精暴露(alcohol exposure)如何导致永久性的基因损伤。  首先,他们让小鼠接触稀释酒精(diluted alc

清华学子PNAS揭示抗癌的免疫新通路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鉴定了一个先天免疫新通路,可以帮助哺乳动物抵御病毒的致癌作用。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与病毒有关的癌症其实是相当普遍的,“超过20%的人类癌症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文章第一作者Dr. Xiaonan Dong说。Dong博士毕业于

清华学子PNAS揭示抗癌的免疫新通路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鉴定了一个先天免疫新通路,可以帮助哺乳动物抵御病毒的致癌作用。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与病毒有关的癌症其实是相当普遍的,“超过20%的人类癌症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文章第一作者Dr. Xiaonan Dong说。Dong博士毕业于

江南大学Nature子刊解析促癌lncRNA

  最近的初步研究报道了长非编码RNA——UCA1在结直肠癌中的促癌作用。然而,UCA1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4月5日,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刊登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LncRN

世界最著名细胞系基因数据公开 引发伦理风暴

电镜下的海拉细胞   美国黑人女性丽爱塔•拉克丝(Henrietta Lacks)已经死去62 年了,但她的细胞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些细胞来自拉克丝的子宫颈,并以她名字的缩写被命名为“海拉细胞”(HeLa Cells)。   今年3月初, 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

天津医科大学PNAS发布表观遗传新发现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Ezh2通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调控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1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天津医科大学的王玺( Xi Wang)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Harvey Cantor,及哈佛医学院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