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昉回应转基因七疑问:转基因将成为常规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 “转基因”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日前,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一文,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28日,人民网记者就网民所关心的七大疑问,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 疑问一:“转基因增产”是真是假? 此前,农业专家解释“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品种能减少害虫和杂草危害,减少产量损失,实际起到了增产的效果”。随即,网上有质疑称“产量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农业上的增产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反问“如果旱灾水灾造成颗粒无收,我们能不能说转基因种子和农药投入增加了更多的损失呢?” “转基因增产”没有疑问 不是单一基因所致 黄大昉表示:“从基因来讲,增产不是单一基因而是综合因素、很多基因决定,不要简单地理解没有增产基因作物就不可能增产。增产实际上从科学界来讲是没有疑问的。” 他举例说:全世界从1996年实现转基因......阅读全文

黄大昉:什么是转基因

  转基因,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基因的转移。实际上,转基因有广义和特定的两种含义。广义的转基因就是泛指生物间基因转移。自然界中物种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交育种,都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都经过了转基因。例如,我们现在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吃的几乎所有的食品,并不是自然

黄大昉:“反转基因思潮”辨析

  即便有少数专家不赞同转基因技术,也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是积极、理性的学术争论,都会有利于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完善。生物学家、环保学家、科学哲学家、经济社会学家应该积极交流,使科学技术永不脱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黄大昉   古往今来,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都不平坦,除了无尽的求索、艰辛的实践、理

黄大昉: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鉴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各国也高度关注其发展中有没有潜在的风险,特别是生物基因跨物种转移是否会对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也始终坚持在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早在1996年

黄大昉:转基因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自转基因技术出现的那一天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是力挺发展转基因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黄大昉又一次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

黄大昉回应转基因七疑问:转基因将成为常规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   “转基因”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日前,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一文,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28日,人民网记者就网民所关心的七大疑问,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   疑问一:“转基因增产”是真

黄大昉: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可安全食用

  2月23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该组织有关转基因作物全球发展态势的连续第14个年度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就现在的知识水平和法律管理的一系列措施来讲,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

黄大昉:推进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产业化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产业化发展。   他表示,虽然国内整体转基因技术水平与跨国公司有差距,但中国已经具有了三项比较好的成果,从科研角度是有条件产业化的。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黄大昉:中国转基因种植排世界第6不光彩

  近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刊登总结去年全球转基因商业化趋势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0万公顷,全球排名第六,主要作物为棉花、木瓜等。此外,报告称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作物将来可能是中国最先商业化的作物。   国际非营利组织国际农业生物技术

黄大昉:转基因食品是目前检测最全面、监管最严格的食品

   1月13日,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解读食品安全热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昉研究员在由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提出,转基因食品是目前检测最全面、监管最严格的食品。黄大昉表

黄大昉研究员:科学理性,学术争论的底线

  古往今来,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都不平坦,除了无尽的求索、艰辛的实践、理性的学术争论和广泛的科学传播之外,也不乏对科学理念的坚守和对反科学思潮的批判。   现代反科学思潮溯源   上世纪中叶开始的新技术革命对于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科学技术的谬用、误用以及

转基因水稻确定安全-3至5年内有望上市

 政协委员联名呼吁暂缓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农业部专家回应          针对去年年底国家农业部首次颁发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汪苹、张济顺等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疾呼“目前还没有足够科学手段去评估其风险,应暂缓转基因水稻商品化”。不过,作为评审专家之一的黄大昉教授,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独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7年增加100倍

  “这一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农业科学技术有这种发展势头,17年面积增加了整整100倍。”7月11日,中国科协组织了题为“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用一组数据说明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际农业生

-我国转基因品种审定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00万公顷,中国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六。但截至目前,我国有关转基因品种审定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企业的研发和商业化工作亟待政策明确。   去年,我国种业改革迈出大步,全国种子企业数量由此前的8700多

转基因食品可否登上中国人餐桌

  “由于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科学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内理性认识和支持转基因发展的正能量正在上升,社会舆情逐步有所转变。”近日,在转基因科学传播座谈会暨“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仪式上,获得本年度“新语丝科学精神奖”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  而最近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社会

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17年增加100倍

  “转基因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史上的奇迹,这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中国科协今天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说。   黄大昉给出的第一组数据是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17年以来,相应农作物面积情况。根据国际

《科学新闻》:两种转基因作物或将进入商业化种植

  2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向外界透露,目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已基本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可用于商业生产,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认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此信息是黄大昉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   ISAAA主席C

转基因育种企业处境尴尬-种业巨头面临经营困境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00万公顷,其中中国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六。   对于种子企业,这一连串的数字可被解读为巨大的商机;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截至目前,我

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可控口舌之争拖慢产业化

  专家称转基因安全与否之争拖慢了产业化进程   有关转基因技术和安全的争议持续不断,甚至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转基因食品安全到底谁说了算?中国科协昨日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论坛上,多位专家称,应该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说了算,让科学回归科学。也有专家表示,口舌之争拖慢了产业化进程。   中

农科院专家: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实验标准更严格

  近日,农业部公开了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提案的回复。农业部表示,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权威结论,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  “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对该“权威结论”,农业部在回复中指向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欧洲农业生物技术遭遇重创

  “许多欧洲同行得知欧洲法院裁定后备感震惊和沮丧,毕竟他们有过转基因被政治绑架而失去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惨痛经历,如果今后再因基因组编辑管理失误而导致科技创新的更大挫折,那将是欧盟整个科学界的悲哀。”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位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25日裁定,

农科院专家:外形辨转基因“纯粹是忽悠”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夏季产的胡萝卜是转基因、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细长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关于如何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网上风传。   仅仅看这些外观形状,真的就能识别转基因吗,究竟什么样的食品才是转基因?昨日,多位专家表示,这些凭借外形辨别转基因的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美媒称中国担心玉米进口步大豆后尘

  资料图片: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民利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2013年9月28日摄)。   据《参考消息》2月16日报道,外媒称,说到玉米进口,中国领导人担忧它会重演另一种作物——大豆的历史。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2月13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说,中国

转基因技术决策沙龙:转基因作物发展困局待解

   “这么多年来,我做食品安全的报告时从来不谈转基因,因为我认为它不属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可是在互动时,总有人会提。”  4月29日,在北京市科协科技思想库转基因技术决策咨询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上台道出了这样一番话。  与其说这是陈君石个人的“困惑”,不如说这是当下中国关

海南转基因违规试验曝光:种业摇篮犯规谁之过

  3月30日,转基因作物违规试验的曝光,让种业基地南繁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两天,因为转基因作物违规试验的曝光,南繁,这个位于海南省的“中国优良种子摇篮”,一下子为国人所关注。  作为全国最大、最开放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南繁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承载

专家众说转基因:要科学不要民粹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一边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之声不绝于耳,公众该相信谁?   近日,农业部发放三种进口转基因大豆生物安全证书掀起的风浪尚未平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抛出的“转基因致癌说”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送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转基因大豆油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边是转基因

朱作言院士: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  听到“开个微博或微信公号来讲讲转基因”这样的提议,一些科学家脸色一黯。  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的科学问题或许有效,但要是谈转基因,恐怕处境难堪。  这种疑虑也许会在2016年有所改变。1月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在确保

院士专家热议转基因:站在战略高度权衡利弊

  近来,湖南的“黄金大米”、法国开展的小白鼠食用转基因玉米试验等,再次把转基因推于风口浪尖。在两院院士师昌绪的倡导下,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组织转基因作物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针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产业化等问题展开探讨。那么,院士专家究竟如何看待转基因?   保障未来粮食安全   农业部副

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日前,《环球时报》又刊登了彭光谦"转基因安全要用事实说话"的文章,新华网也报道了彭光谦的评论"靠转基因解决粮食问题是饮鸩止渴".郎咸平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的"警惕!转基因!",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的《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中,更是把权威机构已反复澄清过的所谓转基因食品致癌、影响

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日前,《环球时报》又刊登了彭光谦"转基因安全要用事实说话"的文章,新华网也报道了彭光谦的评论"靠转基因解决粮食问题是饮鸩止渴".郎咸平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的"警惕!转基因!",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的《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中,更是把权威机构已反复澄清过的所谓转基因食品致癌、影响

揭秘转基因:凭借外形辨别转基因不靠谱

  日,有媒体报道含有转基因成分BT63的大米混入湖北武汉部分超市。对此,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表示,对个别公司或个人违规种植、销售转基因作物的,已责成湖北省农业厅核查。   转基因大米事件再次让人们的神经敏感起来。国内市场上有哪些转基因产品?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向公众揭示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