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微生所发现大丽轮枝菌核定位效应分子调节植物免疫抗性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寄主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每年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一样,该真菌依赖于其分泌的效应分子(effector,或效应蛋白)克服植物先天免疫,从而定殖寄主。而抗性植物往往能够识别效应分子、激活更加强烈的植物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或ETI),抑制病原菌的成功定殖。目前大丽轮枝菌中已发现能够被植物识别、引起ETI的效应分子极少,并且尚未发现能够直接进入植物细胞核调控免疫反应的效应因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惠珊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以及作物对黄萎病抗性机制的研究。在对大丽轮枝菌小分子外泌蛋白的研究中,发现一种作用机制比较特殊的效应分子VdSCP7,可以通过从植物质外体到细胞核之间的转运调节植物免疫;使得植物对病原真菌、卵菌等病原物产生不同抗、感性变化。 VdSCP7在大丽轮枝菌外泌蛋......阅读全文

植物多层次免疫和防御机制研究新进展

  植物时刻面临多种微生物的侵染威胁,在与微生物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多层次的防御机制。一些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策略克服植物多层次的免疫机制,引发病害。农作物病虫害导致的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损失较大,威胁粮食安全。为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化学农药的施用给环境带来负担,威胁人类健康。深入理解植物免疫机制

Science:一场磷酸化的争夺战

  Sainsbury实验室、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Illinois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免疫受体的磷酸化是植物感知病原体并激活免疫系统的重要途径,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还在文章中阐述了,病原体抑制上述机制从而引起疾病的过程。   植物的生存环境非常复杂,长期以来一直面临

研究发现触发植物免疫激活的分子机理

   近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黎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BAK1)缺失后触发植物免疫自激活的分子机理,并解释了其生物学意义,在植物免疫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BAK1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应对病原菌入侵

生物技术还土壤“黑油油”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质量、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正困扰着我国农业发展。稳粮增收战略的实施,要求农业走环境更友好、生态可持续的道路,而研发生物综合集成技术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编者  近日,第一届“土壤质量建设和植物逆境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认为,在目前的

发现大丽轮枝菌核定位效应分子跨界调节植物免疫抗性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寄主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每年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一样,该真菌依赖于其分泌的效应分子(effector,或效应蛋白)克服植物先天免疫,从而定殖寄主。而抗性植物往往能够识别效应分子、激活更加强烈的植物免疫(ef

抗病小体 揭示植物免疫秘密

  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的巨大威胁。以往,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又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能否在保护作物的同时,少打药或不打药?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有望发展出新的植物防病害手段,提高农作物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  日前,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上海生科院合作发现植物免疫反应新的信号传递途径

  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王水副研究员和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实验室合作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了植物免疫反应的一个新的信号传递途径。这一新的发现不仅将细胞周期和植物免疫两个最基本的生命现象联系起来,而且为深入地研究和调控

植物所发现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新机制

  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免疫反应的拮抗作用。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同时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的调控,环境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并伴随植物自身的基础免疫反应抑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环境温度如何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与福建农林大学唐定中团

晚疫病菌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揭示了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即晚疫病菌RXLR效应蛋白PITG20303通过靶向并稳定马铃薯丝裂原蛋白激酶激酶StMKK1,抑制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该研究以 “Phytophthorainfestans RXLR effector PITG2

植物抗病小体:有望增强植物免疫,减少农药使用

  植物具有复杂、精细调控的免疫系统,用于识别病原微生物、激活防卫反应,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侵害。植物细胞内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是监控病虫侵害的哨兵,也是动员植物防卫系统的指挥官。抗病蛋白被发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人们仍然不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

研究人员发现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新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胡玉欣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发现TCP转录因子参与温度调控的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一条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途径,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认识。相关成果于1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和环境》。  TCP

遗传发育所植物天然免疫机制合作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植物通过细胞表面免疫受体和胞内免疫受体感受来源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激活天然免疫,抵御病原物的侵染;而病原细菌通过向植物细胞分泌效应蛋白,干扰后者的细胞活动,增加其感染能力。大部分效应蛋白的生化功能和分子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这些效应蛋白在宿主体内的靶蛋白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

科学家发现miRNA和效应蛋白新功能

  与人类一样,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长期共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防御体系,而病原微生物也发展出对抗寄主抗性的多种多样的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郭惠珊团队发现miRNA和效应蛋白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战役中调控免疫和抑制免疫的新功能,并详细解析了它们的作

新型农药: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力

  植物病毒病是危害较大、防治较难的一类病害,也被称为植物“癌症”。传统的抗病毒药剂,大都以钝化侵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抑制其对植物细胞的干扰破坏能力为主,但药剂的持效期较短,药效也不太稳定。随着农药行业研发创新的不断进步,科技工作者已经找到另一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该类药剂通过激发植物自身

揭示植物TIR结构域是一种促进细胞死亡的NAD+切割酶

  像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进化出复杂的免疫系统来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但与许多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缺乏抗体赋予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这意味着每个植物细胞必须自我抵御所有潜在的病原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隐藏在每个植物细胞内的由疾病抗性基因编码的蛋白复合物就像睡眠的军队,当检测到真菌或

《Cell Host & Microbe》:周俭民等新发天然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2012年10月份,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周俭民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合作,在《Science》上发表天然植物免疫机制的重要成果:清华大学、中科院Science文章揭示天然植物免疫机制。在今年3月12日,周俭民研究组又在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

上海生科院在作物免疫和抗病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为An E3 Ubiquitin ligase-BAG Protein Module Controls Plant Innate Immunity and B

杰青研究员发表Cell子刊文章解析免疫动态平衡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为An E3 Ubiquitin ligase-BAG Protein Module Controls Plant Innate Immunity and B

上海生科院在作物免疫和抗病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为An E3 Ubiquitin ligase-BAG Protein Module Controls Plant Innate Immunity and B

研究揭示鸟苷酸交换因子OsSPK1正调控水稻免疫反应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组完成的题为Resistance protein Pit interacts with the GEF OsSPK1 to activate OsRac1 and

植物所揭示植物免疫反应调控新途径

  为成功侵染植物,病原菌往往通过向植物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而植物的NOD类受体(NLRs)可特异识别效应蛋白,并激发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但在无病原菌侵染时持续激活免疫反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不利的。SUMO化修饰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蛋白质活性、稳定性、相互

遗传发育所合作研究发现植物免疫新机制

  植物通过细胞表面免疫受体识别来自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激活天然免疫;而病原微生物通过向植物细胞分泌效应蛋白,这些蛋白往往通过翻译后修饰宿主蛋白,抑制天然免疫反应;植物通过进化,利用动植物中保守的、定位于胞质的NLR类型的免疫受体识别效应蛋白,重新激活免疫反应。研究胞内免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效应蛋白

我国“生物农药”工业化获突破

  :农药残留让人心存疑虑,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农药使用问题?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朱玉亮教授生产的一种“生物农药”,将让人们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   说是“生物农药”,其实它是用纯葡萄糖做成的一种植物免疫激活剂,学名叫寡糖激活剂。这种植物免疫激活剂是由植物自身产生,通过激活植物的自卫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

董欣年院士Cell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来自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核孔透化是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中一个会聚信号传导事件。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杜克大学知名华人女科学家董欣年(Xinn

研究发现防御青枯病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Th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csp22 peptide, but not flagellin-derived peptides, is perceived by p

刘俊课题组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期刊The EMBO Journal 以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生物农药发展前景探析

        沸沸扬扬的山东“毒姜”案,再一次刺激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其实,这背后凸显了国内化学农药违规使用的困局。而事实上,尝试采用生物农药,或可成为突破“毒姜”围城的一条有效途径。  毒豇豆、毒韭菜、毒姜……一波波化

周俭民Cell子刊发表病原菌效应蛋白最新机制

  病原微生物在侵染植物过程中,需要分泌效应蛋白,干扰宿主细胞活动,以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和定殖。但是植物通过进化,能够识别监控效应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化活性,从而激活免疫反应。效应蛋白因此会“背叛”病原微生物,导致宿主产生抗病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组发现,丁香假单胞菌效

病原菌效应蛋白阻断植物免疫信号的新机制

  病原微生物在侵染植物过程中,需要分泌效应蛋白,干扰宿主细胞活动,以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和定殖。但是植物通过进化,能够识别监控效应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化活性,从而激活免疫反应。效应蛋白因此会“背叛”病原微生物,导致宿主产生抗病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组发现,丁香假单胞菌效

我国学者揭示植物细胞膜上3-羟基脂肪酸免疫通路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著名期刊The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刘俊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yr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