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抗病小体:有望增强植物免疫,减少农药使用

植物具有复杂、精细调控的免疫系统,用于识别病原微生物、激活防卫反应,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侵害。植物细胞内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是监控病虫侵害的哨兵,也是动员植物防卫系统的指挥官。抗病蛋白被发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人们仍然不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队和清华大学王宏伟团队最近的联合研究,在植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合作团队发现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并解析其电镜结构,从而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为更好利用抗病蛋白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成果以两篇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于4月5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Wang et al., 2019a, b)。Science杂志同期发表了国际植物抗病研究权威科学家Jeffery Dangl和Jonathan Jones撰写的题为High five: a pentangular plan......阅读全文

抗病小体 揭示植物免疫秘密

  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的巨大威胁。以往,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又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能否在保护作物的同时,少打药或不打药?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有望发展出新的植物防病害手段,提高农作物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  日前,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冷冻电镜横空出世,2019年清华大学独自发表16篇CNS

  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冷冻电镜兴起于2013年,在2017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瑞

配体触发的变构ADP释放引发植物NLR/植物NLR复合物的重构

植物也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如抗性基因(R基因)介导的疾病抗性。R蛋白在病原体感染后被激活介导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TI)并导致局部程序性细胞死亡,称为过敏反应(HR)(见下图)。根据结构域组成,R基因至少可被分为五组。其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C末端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结构域(LRR)的NBS-L

科学家取得植物免疫研究领域新突破

  近日,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队、清华大学王宏伟团队联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两篇题为《Ligand-triggered allosteric ADP release primes a plant NLR complex》和《Reconstit

部分植物面对病菌为何毫发无损?

  在病菌面前,为什么有的植物被侵害,而有的植物“毛发无损”?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论文,揭示了植物抗病的机理。这一发现对于未来设计农作物抗病品种、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抗病基因的理论。1994年,科学家发现了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抗病蛋白,但是一

面对病菌,植物会开启“诱敌”模式

  在病菌面前,为什么有的植物被侵害,而有的植物“毛发无损”?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论文,揭示了植物抗病的机理。这一发现对于未来设计农作物抗病品种、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植物抗病基因的理论。1994年,科学家发现了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抗病蛋白,但是一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这项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

多篇文章解读线粒体在机体健康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期以来,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线粒体或许在机体健康的多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daily.jstor.org  【1】Nature:线粒体代谢在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doi:

Cell Research:一类全新植物异染色质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植物特有的新型组蛋白甲基化阅读器ADCP1,并确定其为动物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异染色质蛋白1)功能同源蛋白,揭示出其在植物异染色质维持和转座子元件沉默中的作用,彰显了不同生命界中表观机制的复杂性和保守性。  2018年11月13日,清华-北

药科大王琛组发现新型STING信号通路抑制剂

  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时,固有免疫可发挥保护作用并激发适应性免疫以清除病原体感染【1】。在宿主所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中,胞质DNA感受器(包括cGAS,DDX41,DAI,AIM2,IFI16等)的生理病理功能被广泛研究【2-6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叶片发育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中获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DAC通过去乙酰化作用移除核心组蛋白N-末端的乙酰基,增加 DNA与组蛋白之间的引力,使松弛的核小体变得十分紧密,从而抑制基因转录的起始与表达。研究表明,HDAC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AS

3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引导花粉管生长的化学引诱剂   本期封面所示为一个花粉管在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引诱剂LURE1引诱下按字母“N”的形状生长。精确的花粉管引导是开花植物成功受精的关键。花粉管引诱剂的概念是19世纪末提出的,当时人们发现花粉管朝介质上被切除的雌蕊组织的方向生

10月31日《自然》杂志精选

  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方法的成功应用   Wah Chiu及同事报告了利用ZPC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方法研究细胞过程而无须进行标记或切片的首次应用。他们用这一方法观察了“噬蓝藻体”Syn5在其宿主细胞内的成熟过程,识别出了亚细胞腔室和不同的Syn5组合中间体。   造血干细胞的细胞龛得到定性  

个人型流式细胞仪HPC-100技术原理、技术革新及应用

一直以来,流式细胞仪售价昂贵、维护和使用成本高、操作复杂,是制约其成为常规仪器的掣肘。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个人型流式细胞仪以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维护和使用成本低等优势逐渐成为实验室的新宠儿。但小流式的不稳定性是仍然其最大的问题之一。 Handyem公司在2013推出了革命性的新一代个人型流式细胞仪H

亚细胞(细胞器)构造的组成与功能

分离与纯化对象之一:“亚细胞(细胞器)”的构造与功能     上世纪20年代以Svedberg为首的欧洲科学家艰难研制的超速离心机原型主要目的是想分离和纯化病毒、细胞和亚细胞构造(细胞器),然而5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的*代及以后的各代超速离心机,在很长

遗传发育所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取得进展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的小麦遗传学家Moshe Feldman和Ernest R. Sears曾提出“未来的谷物改良寄希望于野生基因资源的利用”。小麦育种的最大瓶颈是缺乏新的、可用的遗传资源。为了拓宽与改良小麦遗传资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小麦与野生近缘

原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和免疫磁珠技术的发展,使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纯化变得相对简化。 1、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简述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已经培养成功的有:骨骼肌、心、脑、胃、视网膜、肺、皮肤、脉络膜、小肠、脂肪、肝窦、肾、关节滑膜、胎盘、骨髓、胰岛、角膜及食道等器官组织的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科学突破奖”华人得主最新Nature解决先天免疫的长期谜团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化学家陈志坚博士(Zhijian James Chen)刚刚获得了被称为“科学界奥斯卡”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这一奖项是目前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因此,又被称为豪华版诺贝尔奖。他荣获的是“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奖理由为通过发现DNA传感酶c

213项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1015201101100调控配体呈递培养高侵袭性的癌细胞用于开发高效靶向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研究帅心涛中山大学边黎明香港中文大学1025201101102涂层下航空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下的局部腐蚀演化规律及机理刘法谦中山大学邹芳鑫香港理工大学1035201101108绿化海绵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实时评估蓄洪

科学家揭示溶酶体生成的调控机制

  《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于9月12日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PKC controls lysosome biogenesis independentl

肖伟烈研究团队在天然活性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研究员团队综合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以及药物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从事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及新药研发工作。长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研究团队以及云南大学张洪彬教授合作,已在抗艾滋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