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阅读全文

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简述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和原理

  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

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的基本规律和临床意义

由于外周血液中的嗜中性白细胞、嗜酸白细胞、嗜碱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5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因此,在分析白细胞变化的意义时,应计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才有诊断参考价值。某种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总数×该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

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⑵空泡变性:常见

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

当红细胞数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具有哪些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增多年龄、精神因素、性别、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高原居民、新生儿等。●减少妊娠中后期、老年人等。2.病理性变化(1)RBC和Hb减少贫血: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量、Hb量或HCT低于参考值的下限。1)造血原料不足:如慢性失血者、先天性或后天性红细胞酶缺陷者、铁粒幼细胞贫血;某些药物,如

末梢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粒细胞增高,并可见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仅见杆状粒细胞>6%时,称为轻度核左移;杆状粒 细胞>10%,伴少量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时称为中度核左移;杆状粒细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如早幼粒细胞甚至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生理变化

   1、年龄:新生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000~30000/μL,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000 /μL,初生儿外周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      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驰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各项生理变化

   1、年龄:新生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000~30000/μL,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000 /μL,初生儿外周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      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驰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