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晓东:开垦科研体制的试验田

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火星计划,这些曾突破人类科技极限的创新成果,常促使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海外(美国)20余年科研生涯中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是什么促使着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先进的科学文化或者科研机制,能够有利于这种原始的创新的产生?如果有,那么这种体制机制,所需要的文化、社会环境、人才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思考的王晓东,进行了了“试验田”上的十年耕耘。 相信自己的科学家 王晓东说,北生所这块“试验田”当时建立的初衷,就是“探索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怎样建立适合科研原始创新产生的体制机制。” 2003年4月,他出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简称“北生所”)所长,在北生所这块培育着希望的试验田间,探索着科研人理想中的科研体制。 因此,具有“体制外”特殊身份的北生所,在进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又肩负了“科技体制改革......阅读全文

《科学新闻》:“天山”上的科研

  科研人员对于科学的执著和热情,使得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阻碍都可以克服,他们坚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进行与地域特色契合的研究。   中石化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的重点探井   张利莉教授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可谓是小有收获:她所承担的“973”预研项目——“新疆连作棉田土壤

《自然》《科学》承认影响因子扭曲科研

  近日,《自然》和《科学》杂志在回应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提问时,都承认影响因子对科研界的影响已经走向了反面。   《自然》杂志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尼克·坎贝尔承认,目前科研界过度依赖期刊声誉以及影响因子。《科学》杂志高级对外联络官皮诺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杂志的首

首届科学数据大会探讨“科研大数据与数据科学”

  2月24日,首届科学数据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包括中科院院士郭华东、陈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内的400多名专家、青年科研人员参会。   中科院副院长、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丁仲礼向会议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科研大数据和数据科学的作用越来越

中国科学报:科研项目衍生物影响科研生态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前执行院长、水环境研究院前院长陈英旭涉嫌贪污和非法占有千万元科研经费被检察机关起诉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大学和整个科学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从学者的反应看,经常获得科研项目资助者,不论出于本能,还是利益攸关,都不自觉地捂紧了口袋,但他们更多地仍是从合理的一面去看待科研项目的

中国科学报:基金带动科研热情

  从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1)》和《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可以看到,2011 年(至11月底),基金委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2114项。其中研究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6063项,人才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5644项,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各类项

《科学新闻》:科研课题制“闸门”松动

  正在中关村示范区试行的科研课题经费改革,让现存的一些违规行为合法化,但尚未触及现行课题的根本问题   对于日前启动的中关村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经费试点工作,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反应平静,他说:“中关村试点涉及的机构和项目比较少,不会带来太大的震动。何况这只是科研管理体制

《自然》与《科学》梳理今年全球科研热点

   2016年到来之际,两大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和《科学》相继刊发文章,梳理今年全球科研热点。  中国科研受关注  《自然》杂志认为,中国“科学”系列卫星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值得关注。  《自然》说,中国于去年12月成功发射了5颗“科学”系列卫星中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

大科学装置科研联合基金Ⅱ期启动

  7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协议,双方共同设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简称大装置联合基金)Ⅱ期协议正式生效,协议执行期从2012年至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出席会议,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这是双方就大装置联合基金第二次签署协议

《科学》预测2010年科研热点

阿尔法磁谱仪   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对2010年的科研热点进行了预测,包括癌细胞代谢、细胞染色体外显子测序与疾病、多功能干细胞研究、阿尔法磁谱仪,以及人类太空飞行的未来等领域。   多功能干细胞。位于2008年《科学》杂志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的细胞重编程能把成人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

中国科学报:“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图片来源:昵图网     从事“冷门”科学研究的辛苦,不仅体现在研究环境艰苦,而且在项目经费上,与那些“热门”科研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然而有这样一批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着他们钟爱的事业。  “冷门”科研何时能迎来春天?   4月9日,星期一,80后博士王传超坐在办公桌前,QQ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