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最大卫星发现生命迹象40亿年后或取代地球

科学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就是“泰坦”,存在有原始生命体。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6日报道,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家,日前在土星的最大卫星泰坦(Titan)上也发现了生命的迹象,科学家甚至预言在40亿年后,宇宙生命的天堂就不再是地球,而是泰坦卫星了。 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土星探测船“卡西尼号”(Cassini)所传回来的信息,科学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就是“泰坦”,存在有原始生命体。其实泰坦卫星上有大气层、山脉、湖泊和河流,一直以来被视作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近的星体。 根据探测船的资料,科学家分析泰坦表面的流体并不是水,而是甲烷,也就是生命体的基础;另外,科学家也发现,氢气经泰坦的大气层向下流动,最后在地表上消失,这显示可能有虫类在呼吸,而泰坦表面也缺乏某些特定的化学......阅读全文

土星最大卫星发现生命迹象-40亿年后或取代地球

      科学家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就是“泰坦”,存在有原始生命体。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6日报道,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家,日前在土星的最大卫星泰坦(Titan)上也发现了生命的迹象

科学家造出迄今最小移动生命体

所有生物运动的起源,包括步行、游泳或飞行,都可以追溯到细胞运动。然而,关于细胞的运动性是如何在进化中产生的,人们知之甚少。为研究细胞运动,日本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迄今为止基因组最小的移动生命形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 大阪市立大学宫田真人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7种蛋白质引入一株合成

科学家揭秘宇宙中恒星总数

大约3乘以10的23次方之多,是人们原先预想数量的3倍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究竟有多少颗星星?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12月1日告诉大家,宇宙中恒星的数量至少达到了3乘以10的23次方之多,是人们原先预想数量的3倍。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夏威夷一天象中心潜心观测两年后发现,在银

“卡西尼”号证实土卫六有甲烷“海洋”

  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太空飞船拍摄到的土卫六上的北方海域。  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华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确认土卫六(“泰坦”)上有一个由纯液态甲烷组成的巨大“海洋”,海床上可能覆盖着一种富含碳和氮的泥泞状物质,其海岸可

我国科学家揭示生命体自我保护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

10月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的重要成果。通过海量的实验与计算,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解析与原核短Ago系统相关的高分辨率三维蛋白结构,同时彻底弄清楚了原核短Ago系统在病毒入侵前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原核短Ago中辅酶I

泰坦科技参展CPhi--BioPh-china-2012

  “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世界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CPhI, ICSE & BioPh China)展会由欧洲博闻展览咨询有限公司(UBM International Media)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协办,主要展出原料药、化工品与中间体、辅料与剂型

科学家“看见了”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一般意义上,要问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并不科学,因为根据大爆炸理论,时间本身便产生于大爆炸的那一瞬间,在此之前时间概念尚不存在。但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3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亚美尼亚埃里温物理研究院的瓦赫·古萨德扬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一种圆环结构

科学家使用类星体破解宇宙时间谜团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遥远且古老宇宙的运行速度似乎比今天观测到的慢得多,但追溯如此亘古的时间是极大挑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科学家使用类星体作为“时钟”破解了这个谜团。他们发现,在宇宙很年轻时,天体的运行速度似乎是今天看到的1/5,这是迄今对宇宙时间膨胀最早的观测。相关研究论文

英科学家首次发现多重宇宙存在证据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中显示的圆形图案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6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日前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我们所在宇宙很久之前曾受到其他平行宇宙“挤压”的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史蒂夫·菲尼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

美专家称外星生命外表如细丝-地球生命源自外星

  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胡佛声称,发现可以解释生命体如何形成的“外星生命”:它的外貌有如细丝,类似可追溯至逾40亿年前太阳系之始的“蓝绿菌”。他表示,如果研究属实,那将证明生命体的存在比想象中广泛,可以在外层空间生存并“殖民”于其它星球。  着份研究结果刊于3月份的

《自然》:科学家研发出绘制“宇宙结构”新技术

  据“中央社”报道,暗能量是用来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发出绘制“大尺度宇宙结构”的新技术,帮助科学家更深入探索暗能量,研究结果日前被刊登上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杂志。  据报道,此项跨区域研究计划由“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与

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宇宙最早恒星如何诞生

计算机模拟宇宙中第一颗恒星是如何诞生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宇宙中最早的恒星是如何诞生的。他们称,恒星诞生之初的原始物质仅是氢和氦,当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分钟内,氢、氦等物质将聚集在一起,它们是产生恒星的主要因素,在聚集过程中通过核聚变反应,恒星产生碳、氧、镁、

科学家从流动沙粒中发现早期宇宙景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经这样写道:一粒沙中包含一个世界。物理学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他们最近在流动的沙粒和宇宙诞生之间发现了令人惊讶的联系。 左侧三张照片(侧视效果)显示的是一串沙粒撞到一个平的圆柱体上0.5毫秒、2.5毫秒和9.5毫秒后的情形。

科学家确定影响人类文明宇宙事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刚刚过去的2012年经历了玛雅文明的“世界末日”,许多预言家认为古文明流传的世界末日传说可能影响现代人类的命运,但是根据宇宙学家的观点,天体事件更可能成为挑战地球轨道安全环境的因素。在最近三年,科学家们确定了数件影响人类文明的宇宙事件。   科学家认为危险级近地小行

科学家发明新型碳纳米管“橡胶”-极端温度下可复原

  日本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在任何极端温度下都不会损坏的特殊的“钢筋铁骨橡胶”材料。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据悉,这种新型碳纳米管“橡胶”其实是一种名为粘弹性物质传统材料,它的外表看起来很像泡沫耳塞,又像普通的橡皮擦。这种材料无论被怎样扭曲、拉伸,弯曲,甚至被穿透,到最后都

MIT科学家开发出可摄入机体的实时生命体征监测仪

  可摄入的药物监测目前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而首个结合该技术的药物今年早些时候也被FDA考虑过,早在去年FDA就批准了一种名为药丸相机(PillCam)的可摄入成像装置,PillCam的拥有者是美敦力公司,而监管机构所要监管的下一个可摄入技术或许就是生命体征监测仪了。  近日,来自MIT的科学家发表一

科学家发现弱核力导致生命体出现不对称性

        物理学家已发现一些细微的迹象表明,生命体的不对称性或许是由早期进化阶段核衰变产生的电子引起的。所谓生命的不对称性,是指大多数生物化学分子要么左旋,要么右旋。在一项持续13年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电子往往更加频繁地摧毁特定有机分子而非它们的镜像。 包括葡萄糖和大部分生物氨基酸在

不碰皮肤即可监测生命体征

  英国《自然》旗下新刊《自然·电子》杂志11月26日在线发表一项成果,美国科学家将身体外部和内部的运动转变成射频信号,研发出一种不直接接触皮肤便可监测人体生命特征的最新方法。该技术将来还可以同时监测多人,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高性价比且温和的方法,来监护住院病人。  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

烟酸对生命体的功效

烟酸是人体和动物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人体每天对烟酸的需求量为:成人10-20mg,婴儿4-11mg。烟酸也是猪、鸡等动物日粮中必需的,其所需的烟酸,除来自肠道微生物的合成和饲料中直接供给外,饲料中色氨酸在合成蛋白质并有多余的情况下,能在体内合成烟酸,所以饲料中的色氨酸含量,也是决定烟酸需要量的重要

不碰皮肤即可监测生命体征

  英国《自然》旗下新刊《自然·电子》杂志26日在线发表一项成果,美国科学家将身体外部和内部的运动转变成射频信号,研发出一种不直接接触皮肤便可监测人体生命特征的最新方法。该技术将来还可以同时监测多人,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高性价比且温和的方法,来监护住院病人。  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也是医

手性对生命体的意义

作为生命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也有手性之分。也就是说,生命最基本的东西也有左右之分。组成地球生命体的几乎都是左旋氨基酸,而没有右旋氨基酸我们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20多个种类,除了最简单的甘氨酸以外,其它氨基酸都有另一种手性对映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是手性的呢?答案是肯定的,检验手性的最好方法就

最新研究显示宇宙射线或许会杀死大部分外星生命

最新研究显示,宇宙射线辐射直接影响其它星球生命体的存活性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宇宙高能粒子射线将限制外星球生命体的存在。宇宙射线接近光速穿行太空中,且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是地面最强大粒子加速器能量的数亿倍,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绝大多数是质子,或者氢原子核。   当宇宙射线轰

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或来自于太空微生物

  这个理论是由严密的计算推导而来,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很久之前其他恒星星系的岩石碎片登录了地球,带来了生命。   依据专家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中所写的,一些岩石碎片可能携带着微生物。   研究发现休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存活下来,除非遇到了大量的

黄玲玲:在元宇宙追光的女科学家

春日午后,晴空万里。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粉色海棠正开得灿烂。穿过中心花园,在教学楼,记者见到了追光的科学家——黄玲玲。短发,浅灰色套头衫、深色牛仔裤、白色运动鞋,一身“学生打扮”的黄玲玲是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只有36岁,但是她的头衔却有一长串: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霍英东基金

多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

  多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微子,又称“幽灵粒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学家

加拿大科学家新实验佐证多重宇宙论

  在“宇宙泡沫”构成的海洋里,我们宇宙不过是其中一个“泡泡”?一种理论声称,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而加拿大科学家们进行的一系列新实验,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所谓多重宇宙论。研究人员希望,其可以成为多重宇宙测试的展示及原理证明。  多重宇宙这个术语在1960年12月份才被“发明”出来,它基

科学家使用微粒碰撞重现宇宙大爆炸壮观景象

欧洲核子研究会的科学家们运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拍摄出了最接近宇宙大爆炸的图片  这一系列图片看起来仿佛夜空绽放的烟火,不过这样的爆炸快照可能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宇宙起源的景象。据外媒8月1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会的科学家们运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拍摄出了最接近宇宙大爆炸的图片。   为了探

中国科学家尝试用“利器”破解宇宙元素起源之谜

我国核物理科学家将通过利器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探究宇宙中的元素起源和X射线暴现象的产生之谜。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由中科院近物所牵头,联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4家单位,共同申请的天体环境中关键核反应过程研究项目,最新获十

美科学家发现恒星在宇宙中诞生新途径

左图为地面观测站拍摄的Star 302,右图为哈勃拍摄的Star 302        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对Star 302的观测研究,密西根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大质量恒星可以在宇宙空间某处独立形成而不需要巨大的星系团培育。  12月20日的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

多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宇宙高能中微子来源

多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宇宙高能中微子的来源。这项突破性进展将为认识宇宙提供一种新方法,推动多信使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微子,又称“幽灵粒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由于中微子能自由穿过人体、行星和宇宙空间,难以捕捉和探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