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记中科院寒旱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牛清河在搜集数据 记者日前跟随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研究员屈建军探访了该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走进鸣沙山附近的一座小院,院内的地面被砾石覆盖,骆驼刺随意生长着。“我们到了,欢迎来到研究站!”站长屈建军说。记者心中不解,这分明是到了戈壁滩啊! 屈建军看出了记者心中的疑惑,解释道:“为了突出研究站以戈壁荒漠生态为主的研究方向,我们特意没在院子内重新铺地,而是保留了戈壁荒漠的原来模样。” 记者抬头一看,一座颇具设计感的两层小楼就在不远处,像是茫茫戈壁中的一座灯塔。 该站于2010年建成,是西北地区第一个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旨在探索风沙对文物古迹的成灾机制及戈壁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虽然研究站刚建立,但对于敦煌周边风沙灾害的研究早就开始了。”屈建军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莫高窟壁画的风沙危害,屈建军只身来到敦煌,开始研究莫高窟顶的风沙流。当时,一刮风,他就......阅读全文

中科院实验室开放 院士上阵做“导游”

  “探索塑造未来”是第十三届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的主题。在“5·20”这样一个时下日渐成为情侣间互致爱意的特殊“节日”,来自全市各界的3000余名公众一大早就涌入中科院近物所、兰州化物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等中科院兰州分院各家研究机构,与在兰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大名鼎鼎的“国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寒旱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召开

  8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在该所临泽站召开。来自研究所的16个野外台站的站长、科研骨干共30人就如何围绕冰冻圈环境变化、寒旱区能水平衡、荒漠生态系统演变三个问题开展协同观测研究进行了研讨。寒旱所副所长丁永建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

姚檀栋等: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整个地球,特别是欧亚的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最近,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西藏创新集群”。经过100多位国内外专家两年多的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

三所青促会2014联合学术论坛在地球环境所举行

  8月29日至31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青年创新促进会一行8人对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进行了交流访问,并举行了青促会2014年联合学术论坛。来自三个单位共13名会员分别就黄土高原过去400年气候变化、土壤干层、生态治理,兰州和泥河湾盆地古环境演变、青海湖介形虫和南海

寒旱所推进“一三五”规划深入实施

  为了学习贯彻中科院2013年度工作会议和中科院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的实施,3月7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召开了所领导和研究室主任会议,就“一三五”规划的实施与进展听取了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一三五”规划的深入实施进行了研讨。   三个重大

寒旱所四项成果获2010年度甘肃省科技奖

  日前,201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有四项成果获甘肃省2010年度科技奖,成为此次甘肃省科技奖的亮点。   据悉,由胡隐樵、吕世华等完成的“干旱区绿洲气候效应及维持机理研究”获自然科学三等奖,由苏培玺、王开新等完成的“绿洲农林复合系统

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平台认证研讨会在兰召开

  6月21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认证研讨会在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举行。中科院寒旱所所长马巍以及国家气象局、三峡大学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据介绍,特殊环境台站是指那些对高寒环境和山地灾害进行长期监测的野

基金委第十届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研讨会举行

  11月5至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届大气边界层研究战略研讨会在合肥举行,研讨会围绕“大气边界层探测技术及观测实验进展”的主题展开。  大会重点交流了“大气边界层的数学物理基础”、“大气边界层物理探测技术的前沿”、“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研究进展”、“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化过程研究对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寒旱所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继亮、李锋瑞等科研人员在黑河中游荒漠灌丛斑块地面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的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进一步解析气候变化

中科院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

  记者在1月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中科院共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2项。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是中科院时隔23年以来再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创性技术成果。  据悉,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访问寒旱所

  8月17日,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一行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访问,与寒旱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世华,副所长丁永建及有关专家、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   座谈会上,宾主双方就加强科技合作的事宜进行了交流。双方认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提升自主创

兰州超级计算分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10月9日上午,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兰州超算分中心建设项目验收会在兰州举行。   会议由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兰州分中心建设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甘肃省超级计算中心主任胡铁均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吕世华研究员首先对参加此次项目验收会

中科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首届学委会会议召开

  7月9日下午,在兰州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委员们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战略定位等进行了讨论。中科院院士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宋长青研究员、冷疏影研究员、

寒旱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获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有助于完整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为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正常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 开展陆地生态系

宁夏草业发展联盟、西北百合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7月22日,由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宁夏自治区农发办、盐池县政府、隆德县政府共同发起的宁夏草业发展联盟、西北百合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银川召开。   优质牧草产业是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的13个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发展优质牧草,能够有效解决围栏封育、生态移民、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种植结构等政策的实施

西藏高原变暖变湿将持续整个21世纪

不管是从近期(现今~2050年),还是远期(2051~2100年)来看,西藏高原的气候都将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换言之,西藏高原变暖变湿的气候特征将持续整个21世纪。这一说法出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近日在拉萨联合发布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 中科院院士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炉

  8月22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筹建的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组由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任组长,寒旱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吕世华,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继出席了论证会。  据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起介绍,该中心以甘肃省区域中心为重点,面向国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启动

  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973”计划项目“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在京启动。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寒旱所研究员拓万全介绍,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穿越我国四大沙漠,长约1000公里,是发育典型的沙漠宽谷,是黄河上游近3500 公里长的

黑河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获进展

寒旱所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锋瑞、刘继亮等科研人员在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项研究对于解析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季节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开展

寒旱所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批66项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日前揭晓,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有66项获得资助,资助总经费达3960万元,与200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项目数和资助额分别较2009年度增长了32%和55%。   今年寒旱所获资助的66项自然科学基金中,有59项来自地球科学部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秘书长  如果这个季节去西藏,站在拉萨河谷,可以看到两侧山坡上的青草已经长到了山顶,回到30年前,人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构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第三极”主体骨架,也是地球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