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咽旁间隙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颈背部疼入院。体格检查:双侧扁桃体Ⅰ°大,右侧软腭较左侧膨隆低垂,无明显疼痛。口咽部MRI平扫加增强示右咽旁间隙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压脂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条状T1WI及压脂T2WI低信号影,病灶周围见环形压脂T2WI低信号影,DWI(b=800)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大小约2.4cm×4.1cm×5.0cm。增强扫描病灶早期局部强化,晚期病灶完全强化,呈明显的渐进性强化。病灶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口咽腔变窄。 术前诊断:右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与病理:全麻下行内镜辅助下右咽旁间隙肿瘤等离子切除术,术中见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右侧软腭隆起,口咽腔狭窄。右咽旁间隙肿物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肿瘤与咽旁间隙内血管神经无明显粘连,将肿物小心剥离。镜下所见:肿物由扩张的薄壁窦腔组成,管壁为扁平的内皮细胞,腔内充满血液,血管之间由纤维间质分隔。术后病理:右咽旁间隙海绵......阅读全文

咽旁间隙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颈背部疼入院。体格检查:双侧扁桃体Ⅰ°大,右侧软腭较左侧膨隆低垂,无明显疼痛。口咽部MRI平扫加增强示右咽旁间隙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压脂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条状T1WI及压脂T2WI低信号影,病灶周围见环形压脂T2WI低信号影,DWI(b=800

小肠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8岁。以“下腹痛、腹泻1月”为主诉入院。自诉1月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部间断性隐痛,无放射性疼痛,伴有腹泻,3~5次/日,呈黄色稀糊状便,无粘液脓血性分泌物,排便与腹痛无关,伴纳差,渐消瘦,伴乏力。辅助检查结果:血尿便常规、肿瘤标志物、传染病四项、凝血机制、甲功均未见异常。 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

病例分析: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种常见的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它们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它易发生少量、多次出血而引起症状,大量出血少见。 我院发现1例脑血管瘤伴出血病例:患儿,男,呕吐伴意

小脑海绵状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

1.临床资料 患者64岁,男性,平素体健,主因“头晕四天”入院,该患于4天前出现头晕,1天出现头晕加重,休息不缓解,为明确诊治就诊于某医院门诊,行头部CT提示“颅内占位病变(小脑蚓部)”,家属为进一步明确诊治,于我院神经外科门诊行头部MR检查示:小脑蚓部占位病变,遂收住入院。 病程中无意识障碍,未呕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策略

近日病房收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例,选择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仍有争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海绵状血管团。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位于海绵窦区,血运丰富,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密切,

颅内静脉性血管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57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3月余”于2018年11月入院。头痛性质为胀痛,以顶枕部为著,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频率1~2次/d,口服止痛类药物可缓解;头晕为间歇性,无明显规律。查体:精神欠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KPS评分90分。 头部MRI示:后纵裂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像海绵,故而得名。多数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口底,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生长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但常见软组织血管瘤、缺乏皮肤颜色的改变,临床上不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发展,软组织海绵状血

超声诊断胸壁血管瘤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42岁。发现左侧胸壁肿物24年,肿物呈一“鹌鹑蛋”大小并进行性增大,2年前增长速度加快,增至拳头大小,偶伴疼痛。体格检查:左胸壁肿物,大小约15.0 cm×8.0 cm×5.0 cm,皮肤颜色及皮温正常,活动度差,无压痛及其他阳性体征。超声检查:左侧胸壁皮下见一高回声,大小约18.0 cm×

心脏血管瘤超声心动图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女,58岁,因活动后气短,憋喘8年,加重5 d就诊。体格检查:颈静脉无怒张,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正常,心脏搏动位置正常,心率8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中度ST 段压低,T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MR表现病例分析

女,60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肋缘下可触及,质韧。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计数略低(115×109/L)外,其他血液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外院超声提示脾脏实质回声不均匀,呈结节样改变。 本院MR检查:脾脏内可见弥漫性多发小结节影,呈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