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城市环境所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宿主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宿主使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以减少对宿主的毒害。不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宿主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饮食可以导致有益双歧杆菌的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维持宿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分子毒理学研究组(董四君团队)针对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高暴露性,重点关注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生态对于城市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指示作用。该研究开展了PCBs相关污染物的研究工作,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紊乱和机体健康风险的关联性,并筛选出了与PCBs污染相关的特征性菌株(生物标志物),该特征菌株对于PCBs诱导相关疾病的......阅读全文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肠道微生物组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肠道微生物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utrition Reviews: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GW)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肠道菌群和人类疾病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体中最多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基因还是细胞呢?NO,NO,是机体的微生物!它们的数量与人体细胞的比例达到10∶1。仅在我们人体肠道中,就含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这些细菌有助于人体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以预防食物中细菌所诱发的疾病。  肠道菌群是指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总和,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

靠饮食减肥?肠道微生物或许是关键所在!

  全球的肥胖率正在上升--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超重,近五分之一的人肥胖。公共卫生政策主要集中在饮食上,以扭转这些上升的比率,但这些政策的影响是有限的。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了这一策略失败的原因:一种饮食并不适合所有人。因此饮食建议需要个性化。  一种饮食不适合所有人的原因可能存在于我们的肠道中。之前的

一文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重要成果解读!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6xc.com.au  【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

年终盘点:2018肠道微生物重要研究盘点

  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人体正常的肠道细菌种类有500~1000 种。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100万亿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体细胞总数也不过10万亿个,这意味着胃肠道内的细菌总数比人体细胞总数还多10倍。  肠道细菌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

2016诺贝尔奖预测: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每年诺贝尔奖预测已经成为了类似世界杯竞猜的欢乐节目,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教授屠呦呦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奖牌,不知今年又会有哪些惊喜呢?  预测之一: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从1901年到1997年,共有79位科学家因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

2016诺贝尔奖预测: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每年诺贝尔奖预测已经成为了类似世界杯竞猜的欢乐节目,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教授屠呦呦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奖牌,不知今年又会有哪些惊喜呢?  预测之一:肠道微生物研究会上榜吗?  从1901年到1997年,共有79位科学家因在微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

锻炼改变肠道微生物,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Sara Campbell告诉《科学家》网站,当她2010年第一次在PubMed上输入“锻炼(exercise)和微生物组(microbiome)”并按回车键时,搜索结果实际上是零。Campbell刚刚开始在美国罗格斯大学担任运动科学助理教授。作为一名运动员,她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研究胆固醇代谢、

过敏反应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过敏反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 Med:肠道微生物能够预防食物过敏  DOI: 10.1038/s41591-018-0324-z  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有助于防止牛奶过敏的发展。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健康的人类婴儿供体的肠道

脂肪肝,原来还有肠道微生物在作祟

  许多人的体检报告上都提示有脂肪肝。这种肝脏疾病通常与肥胖、酒精和糖尿病相关。不过,根据本周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肠道微生物似乎也促进了疾病发展,表明有望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来治疗。  肝脂肪变性(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肪滴。通俗

警惕!高脂肪饮食危害很多,你知道多少?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长期高脂肪饮食或可诱发机体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那么高脂肪饮食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关于高脂肪饮食和多种疾病发生关联的研究,分享给各位!  【1】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高脂饮食如何引发非酒精型脂肪肝?  DOI: 10.10

Nature揭示生命早期的TLR5表达影响长期肠道菌群组成

  虽然人们认为离婚、丧亲和失业是重大的生活事件,但是也许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发生变化就像他们出生的那一刻一样充满戏剧化。当婴儿离开产道时,新生儿失去胎盘支持,呼吸系统和肠道必须开始发挥功能。此外,婴儿遇到的有益微生物和致病性微生物将竞争着在他们的体内定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Marcus Fulde等人

保护机体健康 膳食纤维不可缺少!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通过改变饮食方式来改善人类的健康,膳食营养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其中膳食纤维对于改善人类机体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尤为重要,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多篇亮点研究,来阐明膳食纤维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1】Cell:缺乏膳食纤维,肠道细菌会反过来“吃你”  新闻

怀孕期间母亲高脂肪饮食或可影响婴儿肠道的微生物组

  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会影响“寄居”在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近日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怀孕期间进行高脂肪饮食的孕妇所生的孩子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组和非高脂肪饮食孕妇所生孩子机体肠道的微生物组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这项研究非常

肠道微生物究竟有什么可研究的?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数量超过10万亿个,而其中99%为细菌,是人体真核细胞数目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等,肠道微生物的组合以及菌群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使其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形成

中科院新研究: 抗生素滥用增强肠道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或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朱宝利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丹麦和西班牙人的肠道微生物耐药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肠道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类型较多,而且这三个国家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型都很高。科研人员据此推测,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可能与兽用抗生素

怀孕期间母亲高脂肪饮食或可影响婴儿肠道的微生物组

  近日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怀孕期间进行高脂肪饮食的孕妇所生的孩子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组和非高脂肪饮食孕妇所生孩子机体肠道的微生物组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肠道微生物组能够影响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

解读为何肠道菌群是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疗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曾经在研究中被他们所忽视的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被再次重视起来,多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和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联,比如风湿病、机体衰老、炎症甚至癌症等;当然了肠道菌群也是研究人员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关键靶点,科学家们往往会利用机体肠道菌群来治疗诸如肥胖、糖尿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研究领域成果!

  2005年6月28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和控制过敏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30%-40%的人群被过敏问题困扰,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有3亿人患哮喘,过敏

分析健康饮食对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过量使用防腐剂将对体内健康菌群产生致命危害-----研究健康饮食对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诺贝尔奖获得者里德伯格提出,人是一种“超级生物体”:人体内生活着大量的共生细菌,其中大部分在人的肠道里,称为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可视作“人的第二基因组”,是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后

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免疫学领域的先驱Elie Metchnikoff曾经说过:“死亡始于大肠”(death begins in the colon)。同样,健康也始于大肠。  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活性微生物,重达1.5公斤,它们共同分享我们所吃的食物,并在

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行为影响成研究热点

   很多发现常常让我感到吃惊。这个领域是开放的,它有点像“西大荒”。  自从Rebecca Knickmeyer与她最新的大脑研究项目参与者相识以来,时间已过去了1年。Knickmeyer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家,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和性格测试,她希望看到30名新生儿如何学会爬行,

Nature,Science两大顶级杂志聚焦“第二基因组”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微生物所在人体肠道细菌耐药基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数量超过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中(microbiome)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the second genome of human body)”。人体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人体自身的发育

口腔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对人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近10年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密切关联,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s,CVD)。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血管壁细胞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