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抑郁产生的生物学因素新解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抑郁症。这后一个数字说明,中国自杀者大多是由重度抑郁引发的。一个严重的现实是,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而自杀。 抑郁的分级和后果 抑郁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不高兴或很不高兴,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或恶劣。但是,这种心情不好并非一时半会儿,而是长期的,这是区分正常人心情不好与抑郁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甚至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就基本可以判断患有抑郁症。 根据抑郁症表现的情况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如果以量化来分析,则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得分是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阅读全文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希望有令自己满意的性格。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有一女子天生“无所畏惧”,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对这名被称为“SM”的女性有超过1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SM”患有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类脂蛋白沉积症,这种病让她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体不起作用。即使别人

抑郁基因“变脸”记

  情感障碍(例如焦虑和抑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给病人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诸多困扰和障碍,严重者更会表现出自杀倾向。因此,研究情感障碍的机理显得尤为迫切。情感障碍具有较强的遗传性。早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高加索人(也称白种人) 中,编码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5-HTTLPR

Cell子刊:仇子龙研究员发表自闭症研究综述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员题为“Deciphering MECP2-associated disorders: disrupted circuits and the h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摘 要: 慢性应激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慢性不可预测应激( CUS) 能够诱导类似抑郁的行为,包括被动的行为应对、快感缺乏、以及许多其他情感上、认知上的行为症状。同时,慢性应激也表现出对成年海马神经的负面调控,应激可以使成年海马神经的细胞增殖降低,重症抑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 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清华大学 中科院Nature子刊 CRISPRi多重基因条件性敲低平台

   CRISPR应用广泛,其中一种叫做CRISPRi的方法利用了无酶活性的Cas9 (dCas9)融合KRAB转录抑制结构域,CRISPRi不切割靶基因,而是在dCas9靶向转录起始位点(TSS)时降低靶基因的表达。利用测序来读取sgRNA的相对富集/或耗竭,这一技术也被应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调查基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 氯胺酮是一种非选 择 性 N-甲 基-D-天 门 冬 氨 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常作为全身麻醉药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激质、AMPA

全球合作项目!揭示大脑灰质遗传结构

  大脑外层相对较薄、折叠的“灰质”层,对思考、信息处理、记忆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此前科学家怀疑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厚度的遗传基础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孤独症等多种精神特征有关,但目前还未得到太多证据。  十年前,为寻找200多个基因组区域和300多个影响大脑皮

人工合成大麻逆转小鼠抑郁样行为

  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团队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从而加深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识,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相关成果1月15日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李晓明团队关注的是一个叫作杏仁核的脑区。杏仁核位于掌管情绪的边缘系统中,因形状酷

回顾2018:中国大陆在CNS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

  即将过去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临床及技术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发表以神经科学为主体的研究论文共计19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最

今年我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超95亿!

  近日,韩国偶像演员崔雪莉抑郁自杀身亡的消息被刷屏。网民在痛惜偶像离世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抑郁症的恐怖。抑郁症患者就像是阳光下的泡沫,轻轻一碰便幻灭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全球至少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在中国,抑郁人群已达到 9000 万,平均每 11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抑郁

他们是怎样被“冻”起来的?

  随着“冰桶挑战”在互联网上风行,许多人第一次听说了渐冻人,以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这个佶屈聱牙的病名。这种怪病也引起了许多疑问,在此就把相关答案总结一二。  渐冻人到底是种什么病?  ALS,又称MND,也就是“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ALS

苏国辉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多运动可防治抑郁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负责的研究团队从动物实验证实,多做运动确实可以有效防治抑郁。该研究成果登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苏国辉解释说。  脂联素AD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克隆猴“五兄弟”失眠了!

节律紊乱克隆猴宝宝。中科院神经所供图  还记得去年萌翻了全世界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最近,两个姐妹有了五个“小兄弟”。  不过,跟它们的“姐姐”不同,这五只小克隆猴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要更加特殊一些,它们将为揭开人类健康的未解之谜作出贡献。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关于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欧洲发布了一份立场文件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一份关于抑郁和冠心病的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对冠心病共病抑郁的流行病学、机制、评估、治疗等进行了探讨。美国密歇根大学Melvyn Rubenfire教授对该立场文件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虽然美国的一些专家认为抑郁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一个

甘草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概况

摘要:探讨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从甘草抗抑郁活性成分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等方而分析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甘草治疗抑郁症应用广泛,在改善动物行为学和生化指标上都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改善下丘脑一重;体习肾上腺(HPA)

基因可预测人类死亡时间?

  [导读]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甚至能预测一个人最可能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死亡。   美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基因,不仅能够确定你能否成为一个早起的人,而且能够将你可能去世的时间预测到上午还是下午。这种特别基因控制着人体生理节律,或许是当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身体会还原到一种更加自然的

《Nature》:乙酰化不足,小鼠无法找到前一天放置好的东西

  宾夕法尼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建立新记忆时,大脑内一个关键代谢酶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和关闭。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杂志。  这种酶被称为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 2,ACSS2),小鼠学习后,这个酶参与了组蛋白的乙酰化,

成瘾药物心理依赖及复发的脑机制研究

摘 要 围绕学习、记忆、情绪及应激等心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应用阿片类物质心理依赖研究条件性位置偏爱,条件性位置厌恶,Morris 水迷宫量化觅药动机模型,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等多种动物行为模型,从情绪相关学习、记忆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不同神经核团与神经递质系统活动性的改变,应激相关因素易化

基因检测“剧透”人生?

  得知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后,吴峰(化名)如释重负。过去,他一直活在父亲抑郁症遗传基因的阴影下,甚至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有问题。“担心自己是生下来就被诅咒的人”。  直到他向一个小试管里吐了2毫升唾液,20天后拿到了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不易焦虑,偶尔抑郁,特别外向,宜人性高,尽责性高,共情性强。”1

Cell子刊:如何通过神经反应调控食欲

  近年来,肥胖已经开始取代传统问题(如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成为了公众健康最大的威胁之一。营养摄入调控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发现了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对胃口的影响,还有一些关键信号通路被发现参与了代谢综合症,科学家们开始了解禁食和限制热量的保护性作用。   近期Cell出版社推出专题:You Gonna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PNAS:基因决定了你的成败

  从博弈游戏到商业竞争,你的每一个决定和策略都关系到最终的成败,而这些行为都受到基因的控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巴胺调控通路中的基因突变会影响人们的策略性行为。  加州大学、Illinois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参与一个简单的博弈游戏,结果发现志愿者的行为受到了特定基因突变的影响。这项研究于六月十

不快乐是因为基因缺陷?

  虽然情绪与基因相关,但是如果将坏情绪都归结到基因头上,未免偏颇。因为基因对于情绪的影响并不如环境带来的影响大。  情绪的好坏与什么有关?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快乐或者沮丧时,首先想到的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她的情绪有如此大的起伏。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情绪不仅与环境有关,而且与基因也有关联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触发抑郁症的重要基因标靶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10月18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极有可能在抑郁症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因,以其作为基因标靶或将为未来抗抑郁症药物的研发提供一条新思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17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负责该研究的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和药理学教授罗纳德・杜马

Nature Medicine:miRNA有助于对抗抑郁症

  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群患上了心理疾病,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就是一类常见的情绪障碍疾病。目前已经不少药物用于治疗这种疾病,但是不同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却不尽相同,个体间的差异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在6月8日出版的Nature Me

Nature:谁决定了你的抗压能力

  在压力山大的时候,你是一蹶不振陷入抑郁,还是会很快走出阴霾?本期《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压力下复原的心理韧性(resilience)取决于大脑中的一种蛋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这项研究挑战了人们之前对抑郁症的认识,为治疗这种疾病带

新研究确认特定基因在抑郁症中起关键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每年影响超过3亿人。每年有近80万患者死于自杀,是15至29岁之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除此之外,抑郁症摧毁了数以千万计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尽管环境因素在许多例抑郁症中起作用,但遗传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了一个特定的基因是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