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3倍徘徊十年困局终被打破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突破了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10年来无法提升的困局,将其转化效率从1%提高到了3%以上,让一度沉寂的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研究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由于比传统材料更轻更薄更灵活,碳纳米管刚一问世就被认为是制造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但此后的尝试却让科学家们屡屡受挫: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永远都在1%左右徘徊。这个数字不但无法和目前主流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提并论,与其他新近出现的新材料相比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但这项新研究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4日(北京时间)报道,由西北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马克·汉森开发出的这种新技术让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1%提升到了3%,并成为首个被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的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 汉森说:“近10年来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甚至已经趋于稳......阅读全文

新碳纳米管天线可收集更多太阳光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碳纳米管制成了一种可捕捉和收集太阳光的“天线”,其收集太阳光的效率是普通光伏电池的100倍,该新天线可使用在太阳能电池中,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新技术有望使研究人员研发出更小更强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该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

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目前,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依然占据主流光伏市场,然而,限制硅基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生产成本偏高、制备过程繁琐。所以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积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已迫在眉睫。宏观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而且是柔性的。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可以获得高透光率(可达95%)

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转化率提高到3% 曾十年未有突破

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转化率提高到3% 曾十年未有突破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突破了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10年来无法提升的困局,将其转化效率从1%提高到了3%以上,让一度沉寂的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研究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由于比传统材料更轻

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3倍 徘徊十年困局终被打破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突破了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10年来无法提升的困局,将其转化效率从1%提高到了3%以上,让一度沉寂的碳纳米管太阳能电池研究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由于比传统材料更轻更薄更灵活,碳纳米管刚一问世就被认为是制造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理

美借鉴向日葵开发高效太阳能发电系统

    目前一些太阳能电池板能够通过追踪太阳的位置获得更高的效率,但基本都是采用GPS定位、发动机驱动等主动追踪模式,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但其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人员借鉴向日葵的被动向日性特征,结合液晶弹性体(LCE)和碳纳米管材料,无须

M13病毒可将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三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月26日在其网站上宣称,该校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可通过一种名为“M13”的病毒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近三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碳纳米管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理想的情况下,碳纳米管

中美合成最小碳纳米管结构富勒烯C90

论文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引起国际科学界广泛关注   近日,浙江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世界上最小碳纳米管结构的富勒烯C90,成果发表在2010年49卷第1期的德国《应用化学》上,被评为该期刊的“热点”论文,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

日本开发新型碳纳米管

  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小组在碳纳米管中成功植入结晶性硫原子链,制成导电性更加优良、在空气中更加稳定的新型碳纳米管,其导电性能更加优良,且在 300℃以下的空气中呈现稳定状态,可用于纳米级微型导线的制作和能量储存等领域。该成果属世界首次,已刊载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固体硫原子成环状,不通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蛋白质以及磷酸酯、碳纳米管等化合物,研发出了能够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机制进行自我组装的太阳能电池,新电池还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望大幅延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5日出版的《自然·化学》杂志上。   无数科学家试图完善太阳能电池

复旦研发纤维制太阳能电池

  不知你是否想过,有一天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头上的帽子、拎在手里的包都能够 “自我发电”,给你“奄奄一息”的手机充电呢?你是否能够想象,现在占地面积庞大的发电站,未来只需要一个桌子大小的机器就能发电?昨天从复旦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该校先进材料实验室、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最近成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