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概述急性缺氧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一)脑血流改变:当窒息缺氧为不完全时,体内各器官血流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等组织血流量,如缺氧继续存在,这种代偿机制失效,脑血流灌注下降,出现第2次血流重新分布,即供应大脑半球的血流减少,以保证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灌注量。此时,大脑皮质矢状旁区及其下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灌注的边缘区)最易受损,如窒息缺氧为急性完全性,上述代偿机制均无效,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部位(丘脑、脑干核),而大脑皮层不受影响。 (二)能量代谢障碍:被认为是其主要机理,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氧化,缺氧时无氧糖酵解使糖消耗↑,乳酸增加,导致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ATP↓、细胞膜钠泵、钙泵功能不足,使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原性脑水肿,钙离子还可激活受其调节的酶,引起胞浆膜磷酯成分分解产生大量花生四烯酸;进一步产生血栓素,前列腺环素ATP↓→cAMP↓①影响突触之递质传递;②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③许多依赖cAMP的血管活性物质功......阅读全文

概述急性缺氧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一)脑血流改变:当窒息缺氧为不完全时,体内各器官血流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等组织血流量,如缺氧继续存在,这种代偿机制失效,脑血流灌注下降,出现第2次血流重新分布,即供应大脑半球的血流减少,以保证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灌注量。此时,大脑皮质矢状旁区及其下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灌注的边缘区

急性缺氧性脑病的相关介绍

  发病一般较急。轻者可有烦躁不安、欣快、激动、反应迟钝、领悟力和定向力不良,且有呼吸、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腱反射亢进。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限性痉挛发作。如昏迷加深,则四肢厥冷,大汗,血压进一步下降,心音微弱,眼球固定或游动,深浅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病理反射阳性或蹠反射呈中性,并常

急性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分析

  常见病因,如:  1、被沙土掩埋、胸部创伤、神经毒气、癫痫持续状态、呼吸肌麻痹和麻醉意外等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和氧吸入不足。  2、各种原因所致的喉头水肿或痉挛、严重肺水肿、异物误入呼吸道以及昏迷患者的严重舌后坠等所致的呼吸道阻塞和氧气不能进入肺泡。  3、一氧化碳或亚硝酸盐类中毒等所致血红蛋白的

关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介绍

  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

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概述

  HIE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治疗方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国内对HIE的治疗确有改进,HIE预后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对HIE的治疗,越早开始越好,对一些重度窒息儿,复苏后如出现兴奋激惹,或嗜睡抑制,便应仔细检查肢体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有无改变,若符合HIE的临床诊断依据,便应立即开始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虽

简述急性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依据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如胎动明显减少,胎心↓

简述急性缺氧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1.尽量争取早治疗:窒息复苏后出现神经症状即应开始治疗,最好在24小时内,最长不超过48小时开始治疗。  2.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先保证内环境稳定和各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其次是对症处理和恢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以及促使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治疗应及时细心,每次治疗措施都应在规定时间内

关于急性缺氧性脑病的预后介绍

  1.评估时间及内容:在不同的病期有不同的评估内容。  (1)生后24小时内:HIE是否发生;  (2)72小时左右: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初步估价;  (3)10~14天: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估价;  (4)28天:全面恢复情况,并制定干预治疗计划。  2.临床及辅助检查的参考价

关于急性缺氧性脑病的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血气分析 了解缺氧及酸中毒情况;血糖、血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可判断代谢紊乱及多脏器损害;磷酸肌酸激酶脑同工酶(CK-BB)、神经烯醇化酶(NSE)等可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  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部位及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动态系列检查对

关于急性缺氧性脑病的初期治疗介绍

  此阶段治疗主要针对窒息缺氧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积极控制各种神经症状,治疗重点是三支持、三对症。  1.三项支持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6小时,有青紫呼吸困难者加大吸入氧浓度和延长吸氧时间;有代酸者酌给小剂量NaHC

概述老年人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二氧化碳对脑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脑血流的主要调节者,PaCO2增高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过高的PaCO2有类似于笑气(N2O)的麻醉作用,引起昏迷。  2.脑细胞酸中毒 临床上常见PaCO2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仍不发生肺脑性脑病症状,但若脑脊液的pH一

概述脑甙沉积病的发病机制

  溶酶体(lysosome)是一种细胞器,即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为单层包被的囊泡,外面是一层脂蛋白膜。它是细胞的处理与回收系统。内部液体呈酸性,含有60多种酸性水解酶,可降解各种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脂质、黏多糖及糖原等。组成细胞的各种生物大分子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不断被分解又不断被再合成。通过

概述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1.缺氧史  新生儿HIE临床主要有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如脐带绕颈、绕身、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母亲有严重妊高征,及产程延长等。而成人HIE主要有明确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史,如呼吸心跳骤停等。  2.症状  新生儿HIE可表现为宫内窘迫,如胎动明显减少、胎心减慢

关于急性缺氧性脑病的中后期治疗介绍

  主要针对重度HIE对上述治疗不满意者,以防止产生神经系后遗症。重点为:  1.丽珠赛乐◎、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反复用2~3个疗程。  2.有条件者可加用脑细胞生长肽。  3.加强新生儿期干预,如抚触、肢体被动活动等。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足够的奶量和热量。  5.新生期的干预。  (1)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

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简介

  临床诊断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依靠产科病史和新生儿期神经症状,具体如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如脐带绕颈、绕身、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母亲有严重妊高征,及产程延长等。  2.有严重的宫内窘迫,如胎动明显减少、胎心减慢

急性缺氧性脑病中期治疗方式介绍

  应用促N细胞代谢药物或改善脑血流的药物,消除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使受损神经细胞逐渐恢复其功能,以下各种药物可任选一种。  1.CDPC:生后24h便可100—125mg/d或丽珠赛乐(2~5ml/d+50ml液×10~14天),上述二药可任选一种。  2.复方丹参注射液:生后24h便可

概述血色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推测可能在基因异常的基础上,铁代谢紊乱导致小肠不适当地吸收过多的铁在小肠黏膜细胞中,二价铁经氧化成三价铁后,与β球蛋白结合成运铁蛋白转运到全身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各脏器而致病。环境因素,如摄入过量铁过量乙醇(酒精)以及肝病,对发病起一定的作用。  1、原发性血色病患者中某

概述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细菌肠毒素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许多感染性腹泻病的致病菌粘附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刷状缘的特殊受体上,使细菌在上皮细胞外繁殖,释放出毒素作用于上皮细胞而致腹泻,根据肠毒素的作用机理,可分为:①细胞激活性肠毒素:由部分ETEC、沙门氏菌及亲水气单胸菌产生者为不耐热肠毒素(LT),经60℃10分钟处理即可

关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基本介绍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常见的原因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也常见于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少数可见于其他

关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后介绍

  新生儿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生儿期如何正确判断HIE患儿的预后,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属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报道经过治疗后,HIE后遗症发生率在25%~35%之间。若继续改进治疗,则后遗症的发生尚可减少。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对症处理介绍

  对症治疗可防止已经形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受损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可缩短新生儿期病程,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惊厥、脑水肿和脑干症状的处理应积极和及时,一旦出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控制或消除。  (1)降低颅内压HIE的颅压增高,最早在生后4小时便可出现,一般在第2天最明显。生后3天内应适当限制

简述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电图检查

  新生儿HIE脑电图波形特点是低电压、等电位和爆发抑制波。脑电图轻度异常表现为背景节律呈持续性5~25LV低电压的D波,无正常足月儿脑电图常见的在D波上重叠的快H波和A波。中度异常是在抑制背景上爆发高电压波,波幅可高达180LV,抑制时间持续2~4秒。重度异常中爆发波降至50LV左右,抑制时间持续

脑包虫病的发病机制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随狗的粪便排出,污染牧场、蔬菜、饮水、土壤、皮毛,人吞食污染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六钩蚴虫脱壳逸出,借助六个小钩吸附于肠粘膜,然后穿过肠壁静脉而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到肝脏及肺中发育成包虫囊。由于颈内动脉较粗,因此,幼虫常易进入颅内,特别是大脑中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1.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血压升高时,脑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内水分外渗增加,可导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1.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血压升高时,脑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内水分外渗增加,可导

急性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期后治疗的相关介绍

  1.有下列情况者需继续治疗  (1)治疗28天,神经系症状仍未消失,NBNA评分

概述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从糖尿病代谢紊乱、病理生理、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以及病理解剖资料等发现,认为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加速形成的,它是糖尿病病人心肌梗死、中风、肢端坏疽发生增加的原因。糖尿病病人动脉硬

概述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

  由于其淋巴结滤泡中存在一个以上的血管生发中心,部分病例还有血管脂肪瘤成分,且病变也可发生于正常时不存在淋巴组织的部位,故曾认为是一种错构瘤,血管造影的图像也类似于其他的血管错构瘤。以浆细胞增生为主的CD被认为和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炎症有关,因其病理上呈炎症样改变,如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毛细血管

概述小儿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大量证据表明IBD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人群,CD高出30倍,UC高15倍。单卵双生报道134例中16%有一、二级直系亲属患有。IBD这种家族聚集现象提示与遗传有关。但这种遗传不符合简单的盂德尔遗传规律。UC及CD的单卵双生子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