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海洋考察揭示大量新生命形式

在搭乘一艘纵帆船,对全球海洋微小生物进行了为期3年半的考察工作后,一个研究团队日前报告了这项调查的第一批成果,揭示了海洋浮游生物丰富而多样的面貌。 研究人员于2009年9月从法国洛里昂乘坐36米长的塔拉号出发。他们在航程中的210个地方采集了约35000件样本,该项研究旨在对地球的上层海洋建立一个整体认识。 科学家在5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上用5篇论文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包括一个超过4000万微生物基因的目录——大多数是之前未有报道的,以及约5000个病毒基因类型,同时还有对15万种真核生物(复杂细胞)的评估,这大大超过了目前已知的11000种真核浮游生物的数量。 伊利诺伊州阿贡国家实验室微生物生态学家Jack Gilbert表示,海洋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包含众多遗传多样性的生物体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最让Gilbert感到激动的是这些论文展示了一个基因数据库如何能够被用来预测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以及分析海洋生态系......阅读全文

基金委与山东省联合资助项目申请指南发布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完善科学基金制,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实现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签署协议设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海洋科学研究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一)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窥探海洋微生物的世界

   “大多数浮游生物种群沿纬度呈多样性梯度分布,最靠近两极的生物多样性最低。”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基因表达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对不同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近日,发表在《细胞》上的两篇论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间收集的样本和数据,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样性,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

唐启升:加强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适应性对策研究

  “蓝色国土”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着力拓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的不断突出,我国所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已成为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地——沿海地区以13%的陆地国土面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系统已成为

海洋生物医药:破解“世界性难题”

  利用海洋生物研发的人工眼角膜,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研发人员已建立了国际上唯一一个安全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系。该技术一旦成功,上千万患者将告别等待捐赠角膜的历史。  新型海洋新药“HS971”已进入到临床二期实验阶段,它所致力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  海洋寡糖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了全球领

中科院成立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日前,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揭牌,这标志着青岛市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进入国家队行列。该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海洋腐蚀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及海洋防腐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同时培养一批高层次海洋腐蚀专业技术人才,促

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海洋研究院

  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素有“生命的摇篮”之称。7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海洋研究院,将组建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全球气候变化、深海生命过程、海洋经济与管理等海洋科学、技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   据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周朦教授介绍,新成立的海洋科学研究院将组建物理海洋、化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二)

2.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随着海洋环境逐渐恶化和海水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子之一。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术的基础;同时,开展海水养殖生物分子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弄清海水鱼、虾、贝类的免疫

掘金“蓝土”:海洋生物技术助力药物研究

据预测,至2030年,将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海洋生物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群,达到中等海洋生物技术强国水平,为2050年全面建设成为世界海洋生物技术强国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海洋科技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困难亟待克服?当我们强调海洋经济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海洋有了深入

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通过阶段性评估

11月16日上午,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阶段性评估专家组对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海洋局 “908”专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评价和《中华海洋本草》编纂(908-02-05-04)”任务之一——海洋药用生物HPLC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进

2018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8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8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23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7部图书拟获优。现将拟获奖项目予以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

海洋先导专项:铸科技利器 探深海大洋

   8月29日,“科学”号圆满完成对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的考察任务返航。“这是人类首次对这座海山进行科学考察。”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徐奎栋难掩内心的激动,“我们采集到许多未知新物种,像高度超出1米的海绵和珊瑚……”  该航次执行的是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

国科大海洋学院院长孙松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日前,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大会选举推荐,并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审议,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正式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院士证书授予仪式将于2019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孙松,1959年12月出生,山东莱阳人,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海

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日前组织召开2017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  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20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5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6项成果拟获优。现予以公示

中俄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9月21日,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俄罗斯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俄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挂牌成立。该中心是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加深背景下成立的第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平台,标志着中俄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中俄

2015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5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6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海洋科技图书共有15项成果拟获优。现将拟获奖项目予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地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年会地学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报告会由学部常委会副主任焦念志、郭正堂、周忠和以及周成虎主持,百余位地学部院士出席本次学术年会。  外籍院士马库·库马拉作了题为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obser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创新药物前沿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第396次香山科学会议“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创新药物前沿研究”于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张立新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苏荣辉,科技部海洋863办公室处长张书军应邀参加了会议。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

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隆重召开

  2009年11月7日上午8时许,由中国质谱学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于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质谱界专家、质谱厂商技术专家、青年研究者和学生300余人。   2009年中国有机质谱年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

南海海洋所在海绵真菌中发现“皇冠”分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刘永宏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有机化学前沿》)上以封面文章发表最新研究论文:Phloroglucinol heterodimers and bis-indolyl alkaloids from the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香港6所高校组建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8月1日透露,香港正式成立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由本地6所大学合作组成,旨在协助解决中国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等迫切问题。  这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年底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建立,由香港城市大学领衔,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共同组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启动

  6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项目启动会在青岛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厦

汪品先: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年轻想做事情的时候做不成,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汪品先开玩笑说,“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那是1959年的夏天,一辆从高加索山上下来的卡车底朝天翻倒在黑海岸边,被压在底下的莫斯科大学地质队员里,有个叫汪品先的中国学生。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前面等待着他的,是要比翻车更糟

国内首个水下光学战略平台将启动

   今年5月底,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光机所)侯洵院士、副所长李学龙等一行人来到碧波环抱的青岛,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签订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要将双方在光学和海洋学领域的研究优势结合在一起。  经过6月底到7月的一系列建设方案、运行预算等研讨会,“海洋光学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