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家跨界攻克寨卡病毒抛出的世界疑问

图为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名研究人员在展示感染寨卡病毒的哺乳动物小鼠神经干细胞图像。 图为许执恒研究员在介绍小头畸形症状表现。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供图) 近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团队撰写的文章。该研究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团队合作,首次建立寨卡病毒小头畸形动物模型,并证实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导致小头畸形的发生。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我国已发现十多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人,引发多方关注。寨卡病毒是什么?它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状之间存在何种必然联系? 这一次,中国科学家团队跨学科合作,为我们找出答案。 疯狂病毒,扩散蔓延 曾几何时,寨卡病毒甚至还入不了科学家们的“法眼”。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家跨界攻克寨卡病毒抛出的世界疑问

  近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团队撰写的文章。该研究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团队合作,首次建立寨卡病毒小头畸形动物模型,并证实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导致小头畸形的发生。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爆发并在全

寨卡病毒不可怕

  在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首都圣萨尔瓦多,一名男子进行烟熏灭蚊,以遏制寨卡病毒传播。  6月3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北京发现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累计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已超过16例。而在此前,该病毒已在全球多国传播。  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

高福等发现寨卡病毒对男性生殖系统或有影响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寨卡病毒和由其引发的神经系统病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后,世卫组织将转为依靠长期机制,应对这一显着持续的公共卫生挑战。  虽然世卫组织已将寨卡病毒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名单中移除,但关于这种病毒的影响及背后的众多科学谜题,还在驱动着全球科学

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传播新途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寨卡病毒疫情暴发的罪魁祸首。3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怀玉等人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在病毒污染水体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这一途径让病毒传播周期大大缩短,可导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中快速流行。”

寨卡病毒传播出现新途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寨卡病毒疫情暴发的罪魁祸首。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怀玉等人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体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这一途径让病毒传播周期大大缩短,可导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快速流行。”程功对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特异性人源寨卡病毒抗体首现 有望成候选靶向治疗药物

  “这是从我国第一例输入性病例中成功分离到的3株保护性抗体。就像是别人给我们送来一颗原子弹或氢弹,我们不仅接住了,还把它成功制造出来了。”在1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高福院士如是描述这项关于寨卡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它说明病毒来了,中国人能够抓住抗体

2016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植入微电极阵列帮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美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报告称,借助大脑运动皮层记录信号,首次成功地让一名瘫痪患者恢复多个手指、手和手腕的运动能力。  研究团队在一位24岁四肢瘫痪的男性被试者的运动皮层中,植入了微电极阵列,随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码神经元的活动,并

寨卡病毒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中国科学家在寨卡病毒的研究上又往前迈出了一步。11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该校李向东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这一发现从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响人类健康的可能性。  北京时间11月2

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证实寨卡病毒是小头畸形的元凶

  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国际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了小头畸形。这为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相关治疗打下了基础。完成这项工作的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许执恒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所秦成峰团队。 

寨卡或将波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

   自从首次在乌干达森林的猴子身上被发现后,寨卡病毒已经与人类隔离了70多年,这次,它又卷土重来,而且气势汹汹,让人们不禁担心:这种病毒会席卷人类世界吗?  这的确是科学家们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今年8月初,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了多起本土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此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做出决定,在全国

中美科学家发现抗寨卡病毒蛋白质有望用于抑制艾滋病毒

  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简称“系统所”) 发表了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胆固醇 -25 -羟化酶 (CH25H) 及其酶促反应产物 25 -羟基胆固醇 (25HC) 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具有明确的保护效果,并

CRISPR:让寨卡病毒无所遁形

近日,一种快速检测寨卡病毒的试纸诞生,它的出现或许能够降低小头症婴儿的出生率。这种神奇的方法来自CRISPR技术。这个自2013年以来风靡世界的基因编辑技术正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引起一场巨变。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为了对抗它,科学家一边积极寻找预防的方法,一边也在开发快速检测的方法。

Cell Stem Cell公布年度最佳论文 多篇中国学者成果上榜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Cel

继高福之后寨卡病毒关键蛋白结构得以解析

  近期,研究人员揭示了寨卡病毒产生的一种蛋白质——NS1蛋白的分子结构,该蛋白质被认为参与病毒的复制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是由密歇根大学牵头,与普渡大学合作完成的。这些结果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关于“NS1蛋白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的新信息,并增进了科学家们对于虫媒病毒家族

我科学家分离出人源寨卡病毒治疗性抗体

  我国科学家从中国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抗体。动物实验表明,该抗体能够完全保护小鼠免受寨卡病毒感染,有望成为治疗寨卡感染的候选药物。这一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15日出版的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  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介绍,研究团队利用单

中国科学家破解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之谜

  为什么寨卡病毒会引发严重的小头症?中国科学家28日说,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  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等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最早于19

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机构揭晓

   5月8日,由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系列活动——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颁奖典礼暨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会场  这是继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2014和20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程功揭示登革病毒传播关键因素 提出抗登革热阻断策略

  登革热是目前世界上传播流行最为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由蚊虫携带并且传播给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现登革热的感染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大约由25亿人生活在受登革热感染威胁的区域,每年有3.9亿人被登革病毒感染或重复感染,有50-100万人入院治

Zika病毒!我国确诊5例输入性病例,专家称需保持高度警惕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泛美卫生组织(PAHO)、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等卫生组织机构最为关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当属Zika病毒(寨卡病毒)造成的疫情爆发。  2015年5月以来,Zika病毒在美洲中南部国家暴发,且疫情呈现蔓延扩大和跨境传播趋势。美洲共计23个国家都出现了本

老药新用!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诊疗效果

  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表示,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磷酸氯喹(图片来源于网

高福院士:“小”世界里做大事

   约到高福很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熟悉他的人都说,高福是所里最忙、最辛苦的人。  翻开高福的简历,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科大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数十个头衔加身的他,恨不得24个小时都拿来工作。  可他却笑

一场学术接力 多位学者加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战役

  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前线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科学家的身影。   -导 语 -  截至1月28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4535例,死亡病例为106例,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已经展开,全国上下一时间谈“毒”色变,纷纷“宅”在家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很多人可能对来自全国各

通过解码基因组,科学家开始在COVID-19上占据上风

  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的遗传密码只有大约3万个碱基,但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这些核苷酸隐藏了病毒过去的秘密,包括它的起源,它在家庭中的传播和它到遥远港口的旅程。他们通过感染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人来表明病毒已经扩散了多长时间,以及是否能够隐藏起来。他们可以为药物、疫苗和公共卫生战略指

2018“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京揭晓,20名科学家获奖

  2018年12月18日,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权威奖项,第十二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等四人荣获“杰出成就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获“科技

GIS技术让疾病防控“抵达”人心

  “GIS作为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然而很多GIS专家没有机会了解公共卫生的需求,同时公共卫生专家又急需GIS在本领域的强大技术支撑。二者在工作中的冲突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戚晓鹏博

余波未消!基因编辑婴儿携带CCR5-∆32突变显著增加死亡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名中国科学家在去年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婴儿中试图引入的一种基因突变在表面上有助于这两名婴儿抵抗HIV病毒感染,但这也会与生活后期的死亡率增加21%存在关联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6月的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全民测序时代 基因测序到底有什么用?

  近两年精准医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国家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