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碳谷多款石墨烯产品亮相世界移动大会

在30日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碳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石墨烯产品与一批应用成果,成为此次大会最大的亮点。 该集团首席专家戴加龙介绍,碳谷科技拥有多名在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和研发人员。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宏量制备工艺的研发,以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公司借助研发团队多年在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领域的经验积累,开创了独特的非液相功能性剥分工艺。同时,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入高端人才从事石墨烯的制备、检测和下游应用的研发工作。 中国科技网记者了解到,开发石墨烯项目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石墨烯的制备工艺。8年来,戴加龙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先后试制了多套工装设备,尝试了业界普遍采用的多种石墨烯制备方法,但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一个偶然的机会促发戴加龙创造了一套名为“微机械剥离工艺”的工业技术,这一世界领先的剥离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石墨烯产业的“定性不能定量”难题,产率高、工艺线路短、能耗......阅读全文

中国碳谷多款石墨烯产品亮相世界移动大会

  在30日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碳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石墨烯产品与一批应用成果,成为此次大会最大的亮点。  该集团首席专家戴加龙介绍,碳谷科技拥有多名在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和研发人员。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宏量制备工艺的研发,以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尤其是

青岛高新区打造中国碳谷发展石墨烯产业

   近日,“青岛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揭牌暨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青岛高新区举行。   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基地,青岛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致力于石墨烯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应用,重点包括石墨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材料宏量制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现石墨烯材

石墨烯研究院落户厦门 打造国际影响力的“碳谷”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据说,它的被发现将改变整个世界乃至全人类的生活,比如今后给手机充满电估计只需5秒。前天下午,一家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厦门,并提出以美国“硅谷”为目标,在厦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谷”。   该研究院由厦大、英国BGT Materials

中国首个纯石墨烯产品——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研发成功

  近日,记者获悉贵阳正式宣布推出中国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贵阳市政府有关领导、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导、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专家等10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中国首个石墨烯粉末应有产品是由贵州新碳高科研发和生产,由上海新池能源科技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池产品发售

   9月9日,东旭光电接连发布了3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宣布和6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石墨烯的一些应用研发、产品采购、建设生产线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同日,公司宣布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正式全球发售。  此外,东旭光电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7亿

从石墨烯热到科技强国梦

  中国正处在石墨烯淘金热之中。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石墨烯产业园。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打着石墨烯旗号的产业园接近20个,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堪称一场石墨烯产业化运动,让人联想起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   石墨烯号称新材料之王,其无与伦比的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中国拥有最庞大的石墨烯研究队伍,

全球首款石墨烯光催化网在在无锡江阴问世

  由中国碳谷科技集团(允升国际HK1315)与中国科技开发院江苏分院、江苏康润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专业治理水质的石墨烯光催化网日前在无锡江阴正式问世。  目前,城市黑臭水治理主要是运用传统技术如截污纳管、面源控制、清淤疏浚、人工增氧、清水补给等,不仅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据市场预期20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的石墨烯粉体成功应用于石墨烯产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石墨烯团队成功开发高质量石墨烯粉体,并通过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中试量产,所生产的石墨烯粉体成功应用于中国首个纯石墨烯粉体产品-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   4月2日,贵州新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贵

新型碳基平台石墨烯纳米孔设备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个纳米级的碳基平台,可用于电子探测单个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该技术最终有望在快速DNA电子测序方面发挥“用武之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纳米快报》。   这个纳米平台由石墨烯制成。研究小组利用电子束技

石墨烯产品为医护人员“加温”

  春寒料峭之际,武汉气温呈断崖式下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通风条件,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在工作、休息区域开启空调加温。他们身着憋闷的防护服,衣服汗潮极易受凉,这是抗疫医疗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日前,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郑南峰、萨本栋微纳米研究院副教授吴炳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