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柳氮磺胺吡啶的用法用量介绍

1.初始剂量为每天2~3g,分3~4次服用,吞服勿嚼。无反应时渐增至每天4~6g,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每天1.5~2g,直至症状消失。总疗程可达1年。2岁以上儿童初始量为10~15mg/kg,维持量为7.5~10mg/kg,每天4次。 2.直肠给药:重症患者每天早、中、晚排便后各用肛栓剂1粒;中或轻症者,早、晚排便后各用肛栓剂1粒。症状明显改善后,每晚或隔日晚用肛栓剂1粒。栓剂塞入肛门后侧卧0.5h。 3.灌肠:柳氮磺吡啶2g研粉加白及粉3g,锡类散1支和氢化可的松、普鲁卡因适量,温开水100~200ml混合后作保留灌肠,每天1~2次。......阅读全文

柳氮磺胺吡啶的用法用量介绍

  1.初始剂量为每天2~3g,分3~4次服用,吞服勿嚼。无反应时渐增至每天4~6g,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每天1.5~2g,直至症状消失。总疗程可达1年。2岁以上儿童初始量为10~15mg/kg,维持量为7.5~10mg/kg,每天4次。  2.直肠给药:重症患者每天早、中、晚排便后各用肛栓剂1粒;

柳氮磺胺吡啶的基本介绍

  本品为磺胺类抗菌药。属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药,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

柳氮磺胺吡啶的不良反应介绍

  1.可出现发热和皮疹,严重者引起皮肤坏死(Lyell综合征)。  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多见。有纤维性肺泡炎的报道,但应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增多、肺浸润相区别。这类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服药后1~6个月内,停药后即可恢复,但也有死亡报道。对这类患者可用偶氮水杨

柳氮磺胺吡啶的用途简介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该品口服后很少吸收,在肠壁中分解起治疗作用。有抗炎和抗菌的双重作用。近年的许多资料表明,它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及类风湿因子的合成,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损伤发生影响。该药用于治疗炎性肠病及类风湿关节炎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柳氮磺吡啶以往多为短期和非对照应用,因此人们

柳氮磺胺吡啶的药代动力学介绍

  柳氮磺吡啶的吸收随个体而异,一般较差。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少,通过胆汁可重新进入肠道,药物在服用后1~2h于血浆中出现,3~5h可分解释放出磺胺吡吡啶,未被吸收部分被回肠末段和结肠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吡啶,残留部分自粪便排出。5-氨基水杨酸几乎不吸收,大部分以原形由粪便中排出,在粪便中

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的注意事项

  1、  (1)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2)孕妇最后1个月和产妇第1个月慎用。  (3)慢乙酰化者;  (4)肝、肾功能损害;  (5)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用药;  (6)纤维化肺泡炎。  2、其他:对磺胺药过敏患者对柳氮磺吡啶也会有交叉过敏。对呋塞米、磺酰基类、噻嗪类利尿

简述柳氮磺胺吡啶的药理作用

  柳氮磺吡啶是水杨酸与磺胺吡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具有抗菌、抗风湿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肠道内被该处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吡啶(SP)与5-氨基水杨酸(5-ASA)。SP有微弱的抗菌作用,它在药物分子中主要起载体作用,阻止5-ASA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吸收,仅在肠道碱性条件下,肠道微生物使重氮键破裂而释出有效成分

概述柳氮磺胺吡啶的药物相互作用

  1.与保泰松合用时,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可能加强。  2.柳氮磺吡啶与丙磺舒合用时,可降低肾小管对磺胺的排泌量,使血中磺胺浓度上升,容易引起中毒。  3.与抗凝药、苯妥英钠、口服降糖药、硫喷妥类、甲氨蝶呤等合用时,柳氮磺吡啶的作用延长,毒性增加,要注意调整用量。  4.利鲁唑有潜在的肝毒性,与柳氮磺

关于柳氮磺胺吡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介绍

  适应症  1.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即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并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2.肠道手术后预防感染。  3.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2] 。  禁忌症  1.对柳氮磺吡啶及其代谢产物、磺胺类药物或水杨酸过敏;  2.血小板、粒细胞减少症;  3.肠道或尿

一例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诊疗分析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获得性表皮下水疱病,以学龄前儿童为多。本病病因不清,可能的诱因包括药物反应(如万古霉素)、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国内外没有大样本的治疗经验,治疗缺乏统一标准,一般使用氨苯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