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首座数字微堆开发成功

图为数字微堆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在数字反应堆领域取得最新进展,成功开发出数字微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数字微堆技术,也标志着中核集团在数字反应堆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设计开发一个新的核反应堆通常是一个漫长、耗费巨大的过程。不仅如此,原子能院堆工部主任杨红义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为了满足反应堆技术对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对反应堆工程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延寿、退役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挑战。 “比如,需要开展大量的材料和燃料研究、热工流体和物理试验,进行协同设计和优化;希望降低初期建造投资并减少建造周期,降低燃料成本,减少核废料的产生,保证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需要开展大量的反应堆安全评价工作,优化退役流程,减少放射性废物和对环境的影响。”杨红义列举道。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杨红义认为,数字反应堆将成为未来核能系统的先进研究平台。 所谓数字反应堆......阅读全文

反应堆乏燃料贮存有了新工艺

  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子屏蔽用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日前通过成果鉴定。该工艺制备的新型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压水堆乏燃料贮存池、乏燃料干式贮存转运等国防军事核工程、大型科学装置等领域。    该所研究团队科技攻关中,建立了制备新型材料的高能球磨、粉体制备

机器人在沉没福岛反应堆处发现熔化燃料

远程操控机器人拍摄的沉没核反应堆内部图像。 机器人拍摄的橘色团块可能是核燃料的残留物。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代表人士称,一个水下机器人很可能在2011年福岛灾难现场发现了失踪的熔化核燃料。   在九级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因为灾难性事故而退役。随后而来的海啸损坏了核电厂的应急发电机

我国首座数字微堆开发成功

图为数字微堆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在数字反应堆领域取得最新进展,成功开发出数字微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数字微堆技术,也标志着中核集团在数字反应堆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设计开发一个新的核反应堆通常是一个漫长、耗费巨大的过程。不仅如此,原子能院堆工部主

福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废燃料池过热 释放蒸气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核安全局称,把对3号与4号核反应堆注水作为最优先工作。   该局同时称,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池过热,正在释放蒸气。   营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今天也表示,抢救站内3号反应堆是最高优先工作,其次是4号反应堆。   日本政

日有关方面推定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燃料熔毁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8日向内阁府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提交报告,推定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内的燃料熔毁。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说,由于从涡轮机房积水中检测出了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所以确认2号和3号机组出现了燃料熔毁。1号机组的燃料棒由于露出了水面,也存在熔毁的可能性。

福岛1号反应堆燃料棒70%已损伤 注入氮气防爆炸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6日为了防止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中氢气积聚引发爆炸,开始了向安全壳内注入氮气的准备工作,同时继续为转移2号机组的汽轮机厂房和竖井内的高放射性污水而进行作业。  据东电透露,将把氮气生成装置接到反应堆安全壳的配管上,在数日内注入大约6000立方氮气。由于安

国际微堆应用和低浓化会议:戴上VR眼镜一睹真容

  打开程序,点击“反应堆仿真运行”,便可在屏幕中看到反应堆正常运行状态时的各项数据;戴上VR眼镜,就能一路穿行,迈入大楼,登上台阶,一睹反应堆真容……7月27日,在国际微堆应用和低浓化会议上,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部主任杨红义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数字微型反应堆。   为什么要将反应堆

可再生燃料研究获新突破:枯木变身生物燃料

芬兰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新方法,可以将枯木转化为高质量的生物燃料,每升的成本不到1欧元,利用该方法,原木中一半以上的能量能够转化为生物燃料。(1欧元约合8.16元人民币) 虽然生物燃料并非无碳燃料,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其被视为化石燃料的替代选择。通过生物燃料,植物捕获的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日本承认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险情最重 核燃料已融化

  日本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内的冷却水位14日两度“严重下降”,造成炙热的核燃料棒反复整体暴露在空气中。如果这一险情持续发生,可能引起该反应堆内核燃料棒因温度过高而“融化”,进而突破15厘米厚的保护壳,酿成一场无法收拾的巨大灾难。  日本政府高级官员承认,福岛核电站(1号厂

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首次临界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先进研究堆5月13日16点58分实现首次临界。  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的中国先进研究堆占地面积约2.3公顷,反应堆功率为60MW,重水反射层最高未扰热中子注量率达8×1014n/c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