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肠癌的治疗

治疗 1.手术治疗 (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较结肠困难。常见手术方式有:经**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阅读全文

吴孟超院士发现:肝肠同切可有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领衔,杨家和等知名教授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经过12年的探索和努力,近期开拓性地提出了肠肝同时切除,再通过化疗、微创、生物等多种手段并举治疗,可解决困扰医学界多年的肠癌肝转移治疗难题。通过对近600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术后5年生存率上升到50%,达到国际

第八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举行

6月16日,第八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全球600余名代表参会,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就结直肠癌微创外科、化疗、放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报告。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先进微创手术治疗大肠癌已成为目前最好选择。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最新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

中国癌症诊疗差距在哪

  不同的国籍、肤色、人种,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共同的“杀手”——癌症。我们总是喜欢“晒”出自己的诊疗效果和五年生存率,来和欧美发达国家“比高低”。   今天,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早期检出率、科普教育入手,看看我们的抗癌之路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多少差距。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大肠杆菌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大肠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吃完夜宵就睡觉、久坐不运动等都会导致大肠癌。大肠癌早期易于治疗,但是患病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病症发展到后期,数据显示,患者的存活率很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大肠癌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吃完夜宵就睡觉、久坐不运动等都会导致大肠癌。大

二甲双胍可降低男性糖尿病患者大肠癌风险?

  根据日前发表于《肿瘤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男性糖尿病患者大肠癌风险降低有关。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选择,可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和肠葡萄糖吸收以及刺激外周葡萄糖摄取来改善血糖控制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一些体

片仔癀抗大肠癌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围绕“片仔癀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做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日前笔者从相关人员处获悉,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片仔癀抑制大肠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多条大肠癌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多方面共同起效的

“神奇”的香菇 不仅好吃还改善患者对肺癌化疗药的敏感性

  近日,我国青岛大学附属的疑难病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和海洋大学共同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香菇多糖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对肺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肺癌是现今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其发现率及诊断率以及大大提高。在肺癌的治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解析癌症与miRNA

  近日来自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第六人民医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大肠癌进程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miR-17-5p及其分子机制,相关论文 “Elevated oncofoetal miR-17-5p expression regulates colorectal cancer p

浙大研究揭示人大肠癌浸润γδT17细胞免疫抑制新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研究所黄建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严俊教授合作,发现了人大肠癌固有γδT17细胞具有重要免疫抑制作用,并揭示了以γδT17细胞为核心的InfDC/γδT17/PMN-MDSC免疫调控轴及其功用。该项研究于近日以封面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免疫》(

免疫治疗能帮肿瘤病人到哪一步?

  美国前副总统卡特脑中晚期黑色素瘤,原本以为只有几周的存活时间,没想到经过免疫治疗和放疗4个月后,没有发现此前在他大脑中出现的黑色素瘤或新的癌细胞。这在医学界可谓重磅消息!医学专家表示,这正是免疫治疗目前为止最鲜活的成功案例。   免疫治疗利用自身人体免疫系统反击癌细胞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

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粪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    临床应用的FOBT主要有化

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粪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    临床应用

什么是FOBT?其临床应用有哪些?

  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粪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最经典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  临床应用的FOBT主要有化学法和免疫法

免疫治疗能帮肿瘤病人到哪一步?

  美国前副总统卡特脑中晚期黑色素瘤,原本以为只有几周的存活时间,没想到经过免疫治疗和放疗4个月后,没有发现此前在他大脑中出现的黑色素瘤或新的癌细胞。这在医学界可谓重磅消息!医学专家表示,这正是免疫治疗目前为止最鲜活的成功案例。  免疫治疗利用自身人体免疫系统反击癌细胞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

科学家发现抵御消化道癌症的新型靶点药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他们可以利用常见的治疗血液疾病的疗法来治疗胃癌和大肠癌。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临床前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一种名为JAK抑制剂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胃癌

三种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肿瘤

      由于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多样,大多数肿瘤从病因上预防较困难;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治疗预后的关键。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医学影像学检查、内

中科院Cancer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南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一种特异性表达朊蛋白(prion)的CD44+癌症干细胞在大肠癌转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1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陈纾Quan Ch

Gastroenterology:消化链球菌促进大肠癌发病机制

  微生物对癌症发病的影响这一问题最早开始于研究者们发现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影响。而下一代测序技术则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研究,使得我们能够了解许多无法体外培养的细菌对癌症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大肠癌患者体内有大量梭菌属以及卟啉菌属的细菌。而最近另外一项研究则发现中国境内大肠癌患者群体中有大量消化链球菌属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早期发现和早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

2018人体微生态与健康论坛圆满闭幕

  11月11日,精彩纷呈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一片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作为此次年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组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筹)与商图信息BMAP共同主办的2018人体微生态与健康论坛聚焦近年来大热的微生物研究与产业转化,开展了12场精彩的专题讲演。中国科学院微生

癌症免疫疗法最新进展:免疫检查点阻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促进了癌症和免疫学的研究,以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的发展,比如说,高通量测序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癌症基因组,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内机制的了解,而且癌症基因组分析还揭示了免疫系统能靶向的抗原表位。同时测序也可以用于确定免疫组库,实时,高敏感地监控对肿瘤生长或治疗产生应答的克隆扩增和细胞群体浓度

癌症免疫疗法最新进展:免疫检查点阻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促进了癌症和免疫学的研究,以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的发展,比如说,高通量测序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癌症基因组,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内机制 的了解,而且癌症基因组分析还揭示了免疫系统能靶向的抗原表位。同时测序也可以用于确定免疫组库,实时,高敏感地监控对肿瘤生长或治疗产生应答的克隆扩增 和细胞群体

上海交大Sci Rep解析抑癌miRNA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大肠癌中miR-198通过靶向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 transferase 8,FUT8)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日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房静远(Jing-Yuan F

郑人高义,树木树人——活跃的“80后”郑树教授近年活动小传

  郑树教授简介:  郑树,肿瘤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协会副主席等职。2005年入选美国外科学

便血病人临床诊疗过程当中遇到的“坑”

在这么多年临床诊疗的过程当中,经常能遇到便血的病人,大便带血,便前或者便后出血,有的为鲜血,有的为脓血,有的为暗红色血块,有的是黑便。在以前,电子结肠镜检查还未普及,就会有漏诊的情况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对于肠癌的诊出率进一步提高。有效了减低了肠癌的漏诊风险。有的患者一有便血,

专访曹雪涛院士:肿瘤免疫疗法将迎来飞跃

  随着科研人员对肿瘤免疫学理论与免疫治疗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 不断深入,研究免疫疗法针对不同肿瘤的效应及机制、以及联合 应用不同的免疫疗法对肿瘤的抵抗效应和机制将带来生命科学领 域的巨大飞跃。  问:曹院士,您觉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最值得的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雪涛:肿瘤是困扰人

粪便检验及进展浅谈(二)

第二节  大便隐血实验的进展隐血实验是指检查胃肠道隐性出血的一类实验方法。对胃癌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持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其早期出现的唯一特征,且大便隐血检查属无创检查,试验方便、费用低廉,适合进行长期观察,因而大便隐血试验则目前仍旧是早期发现的较好试验。传统的隐血实验是利用血

粪便检验及进展

粪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经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残渣与消化系统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粪检验可以获得被检者消化系统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广泛的信息,具体来说,进行粪检验,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胆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症和出血等情况;二可以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