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吸烟致脸部衰老英国研究有关图像促女性戒烟

女性大多不愿脸上显老,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可以用这一点来帮助那些抽烟的女性戒烟,因此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软件,可以模拟出吸烟造成的脸部衰老效果,试验中看了自己“变老”形象的吸烟女性大多立即表示要戒掉烟瘾。 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人像模拟软件,可以在输入一个人的相貌后,模拟出受试者长期吸烟会出现的脸部衰老效果,包括非常精细的皮肤细节。 研究人员邀请数十名年龄在18岁到34岁间的吸烟女性参与了试验,结果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在看了吸烟会把自己的脸部变成什么样子后立即表示要戒烟,一些反应强烈者还出现了恶心反胃的症状。 领导研究的萨拉・格罗根教授说,试验显示这种软件的效果非常好,大多数吸烟女性的烟瘾还是不敌爱美之心。研究人员接下来将跟踪调查这些受试者,确定她们最终有多少人戒除了烟瘾。 ......阅读全文

研究表明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易患肺癌

  近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更容易导致肺癌。该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袭著革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癌症通讯》杂志上首次发表了关于雌激素促进烟草颗粒物致癌的论文。   从2002年开始,袭著革团队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5种纳米材料、室内外空气悬浮颗粒物,系统

研究发现吸烟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12月11日报道,《循环:心率失常及电生理学》刊登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女性心脏猝死危险翻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吸烟女性相比,吸烟女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高出2.5倍。在烟瘾大和终生吸烟的女性中,心脏猝死危险更大。   研究人员表示,对

美国研究人员称“吸烟疫苗”有望问世

  美国研究人员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烟民可以注射“吸烟疫苗”,对尼古丁产生免疫力。这样,他们将无法在吸烟时体会到任何乐趣,从而很快戒烟。   这项研究当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吸烟疫苗”   隶属康奈尔大学的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他们为老鼠注射一种针剂,里面含有

女性和不吸烟人群成肺癌新高危群体

  本报讯 以往的经验提示肺癌的高危人群多以老年、男性、吸烟为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历时多年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研究发现:女性、不吸烟人群是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日前,该项目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女性和不吸烟人群成肺癌新高危群体

  以往的经验提示肺癌的高危人群多以老年、男性、吸烟为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历时多年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研究发现:女性、不吸烟人群是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日前,该项目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8月~2

吸烟致脸部衰老 英国研究有关图像促女性戒烟

  女性大多不愿脸上显老,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可以用这一点来帮助那些抽烟的女性戒烟,因此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软件,可以模拟出吸烟造成的脸部衰老效果,试验中看了自己“变老”形象的吸烟女性大多立即表示要戒掉烟瘾。   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了

中国首份女性吸烟行为研究公布 城市女烟民增多

  26日在此间举办的第2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发布会上,主办方公布的一份首次对中国女性的吸烟行为及原因进行的研究报告表明,近5年来,中国城市女性中吸烟者数量有所上升,尤其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水平较高、或供职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女性。  发布会由NGO组织超轶健康咨询中心

台湾研究人员发现“尼古丁受体” 证实吸烟致乳癌

  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公布一项医学新发现称,乳房上皮细胞的表面有某种尼古丁受体,此受体受到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就会导致细胞癌化。因此,抽烟或吸二手烟将会导致乳癌。  据“中央社”报道,台北医学大学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教授7月28日说,他和研究成员发现,乳房上皮细胞表面的尼古丁受体α

中国控制吸烟报告:54.6%女性受二手烟危害

  5月28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称,近几年中国女性、特别是大城市女性吸烟率显著上升;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立即采取综合措施,遏制烟草在女性中流行。  由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撰写的该报告指出:中

FCIM:女性口腔健康问题或受月经周期、吸烟等影响

  口腔微生物群构成了人体第二大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在正常情况下通常保持稳定。口腔作为消化道的第一道关口,寄居着数百种细菌,比如幽门螺杆菌,具核梭杆菌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与微生物的变化紧密相连。  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