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代餐瘦身,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喝出好身材,月瘦5公斤”“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富含6大类42种人体必需性营养素”……在西安市民冯晓的微信朋友圈里,代餐食品的广告屡屡刷屏。 “我很想减肥,但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运动,听说喝了代餐奶昔就有饱腹感,不仅能够轻松减肥,还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9月12日,冯晓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某品牌的代餐奶昔,准备坚持喝一个月看看效果。 苗条的身材,对于爱美人士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当有商家宣称代餐食品对塑造苗条身材有神奇功效时,爱美人士自然容易心动。但是,代餐食品的功效真的像商家所说的那么神奇吗? 被夸大宣传的代餐食品 所谓代餐食品,是指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面上的代餐食品种类繁多,包括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饼干、代餐棒和酵素饮料等。 在微信朋友圈销售某品牌代餐食品的一名代理人员告诉记者,该品牌的产品主要是代餐奶昔,一个月的基础套餐需要1000多元,产品搭......阅读全文

代餐瘦身,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喝出好身材,月瘦5公斤”“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富含6大类42种人体必需性营养素”……在西安市民冯晓的微信朋友圈里,代餐食品的广告屡屡刷屏。  “我很想减肥,但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运动,听说喝了代餐奶昔就有饱腹感,不仅能够轻松减肥,还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素。”9月12日,冯晓告

减肥靠吃网红代餐?揭秘代餐食品的真相

  “好几天都没见你们吃饭了,你们在吃什么呀?”  “什么?吃饭?”  “现在流行吃代餐呀,我们吃的是代餐哦。”  我好奇她们为什么可以连续好几天不吃饭,闺蜜们骄傲地回答了我的疑惑。  现在,有一种号称是“纯天然、营养素全面、可以不用忍受饥饿,而且见效非常神速”的减肥代餐产品正在应运而生,迅速成为网

代餐食品走俏 监管不能怠工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代餐食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代餐食品”走俏监管不能“怠工”。应该从源头把好关,对“代餐食品”市场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绝不能让假冒伪劣“代餐食品”危害公众舌尖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着“天然、营养、低热量、能量持久”旗号,并宣称能够迅速有效减肥的代餐食品

看完这个你还敢吃代餐吗?

  “一瓶含30种营养元素,可饱腹5小时;有效减肥不反弹;6种口味换着喝。”近日,一位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售卖一款名为Smeal-NOTO系列的代餐奶昔。卖家称,这款代餐奶昔是“风靡全球的身体管理利器”,一瓶可提供200克生蚝的蛋白质、1000克蔬菜的膳食纤维,2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介绍页还写着

看完这个你还敢吃代餐吗?

  “一瓶含30种营养元素,可饱腹5小时;有效减肥不反弹;6种口味换着喝。”近日,一位主播在电商平台直播间售卖一款名为Smeal-NOTO系列的代餐奶昔。卖家称,这款代餐奶昔是“风靡全球的身体管理利器”,一瓶可提供200克生蚝的蛋白质、1000克蔬菜的膳食纤维,2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介绍页还写着

代餐食品真能当饭吃?不靠谱!

  眼下又到了“晒身材”的季节,不少爱美人士痛下决心,计划在一两个月内减掉十几斤肉。许多人想变瘦却又不想饿肚子,怎么办?于是,“不运动、不节食可快速掉肉”的代餐食品成为很多减肥者的选择。  近段时间,一些关于“代餐食品当饭吃,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案例频频被披露,引发公众对代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标准不

“新宠”代餐食品的乱与患

  从减肥药、减肥茶到瘦身霜,被体重困扰的刘荣(化名)一直站在减肥的“第一线”,最近她又迷上了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通常是指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能够快速为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通常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  法治周末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以“代餐”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商品种类繁多,

欧盟发布体重控制代餐品补充条例

  2017年9月6日,据欧盟委员会消息,2017年6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 2017/1522号条例,对(EU) 609/2013法规进行补充,规定了体重控制代餐品的组分和相关信息要求。    内容有9个条款和2个附件,具体包括主题事项、投放市场、组分要求、相关信息特殊要求、营养标签特殊

煤炭产能待“瘦身”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安全生产隐患加大,对经济发展、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

美科学指数亟待“瘦身”

自1972年启用以来,两年一次的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数报告》的内容已经增长了10倍。   科学家经常希望获得更多数据。但如果提供更少的数据就能够实现目标呢?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重新思考《科学和工程指数》时,正在斟酌采用这种看似矛盾的方法。这份指数是该机构每两年一次的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