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催乳素过高血症的基本介绍

催乳素过高血症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 HP在正常成人中发生率为0.4%,多半发生在妇女,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往,对女性出现闭经、溢乳者诊为闭经—溢乳综合征,直到1970年Frantz等才证明了人血液存在催乳活性物质。于1971年Hwang等发展了放射免疫测定PRL的方法,现已知这种综合征实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HP)是下丘脑—垂体失调所致内分泌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垂体催乳素瘤分泌过多催乳素(PRL)。由于血清PRL升高引起妇女卵巢功能紊乱而造成闭经、溢乳和不孕等,因此,HP现为妇产科医生所重视的疑难病症。高催乳素血症按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中医归属于“乳泣”及“闭经”等范畴。......阅读全文

催乳素过高血症的基本介绍

  催乳素过高血症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  HP在正常成人中发生率为0.4%

关于催乳素过高血症的诊断鉴别介绍

  一)症状常是本症的线索,并需详细了解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与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男性性功能改变,亦需注意患者所患的疾病是否与PRL水平增高有关。要注意除外生理性、药理性因素,对于相关疾病的病因也需初步鉴别。   二)血清PRL测定及PRL动态试验非泌乳素瘤所致的高PRL血症,PRL很少>2

催乳素过高血症的病机病理

  PRL分泌受下丘脑PRL释放因子(PRF)和PRL释放抑制因子(PIF)调节,正常时以多巴胺(DA)为代表的PIF抑制性调节占优势,任何干扰下丘脑DA合成,并向垂体输送以及DA与PRL细胞DA受体作用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高PRL血症。其原因可归纳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简述催乳素过高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溢乳与性腺功能减退高泌乳血症不管其病因如何,其典型的表现在女性为溢乳与闭经,在男性则为溢乳与性欲减退或阳萎。由于高水平PRL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产生孕激素,同时也可能促使下丘脑代偿性增多DA合成(特别是PRL瘤患者)而抑制LRH。故临床上轻度非持续性高PRL血症女病人(常

高催乳素血症的概述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系指持续泌乳素(prolactin ,PRL)血中增高,引起临床上以性腺腺功能减低和泌乳为主的综合征。PRL是应激激素,在各种生理情况及各种应激时其血清水平变化甚大,可以说是垂体前叶激素中影响因素最多、血清水平波动最大的激素。其正常分泌呈脉冲性

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

  对于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应想到高PRL血症的可能,通过测定血PRL可明确诊断。正常男性血PRL一般不超过0.68nmol/L(15ng/ml),女性一般在0.23~0.91nmol/L(5~20ng/ml)。由于PRL呈脉冲性分泌且受很多因素影响,故最好重复测定。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人清晨血

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催乳素血症最突出的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乃PRL水平升高所致,称为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女性病人可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在育龄妇女,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但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月经正常伴不育。溢乳是另一常见症状,见于30%~80%的

高催乳素血症实验室检查

  催乳素测定:早晨起床后1~2h空腹取血测定PRL。PRL空腹正常值为0.23~1.14nmol/L(5~25ng/ml)。女性高于男性,PRL有一个与睡眠有关的分泌高峰,一般在入睡后1~2小时。妊娠妇女PRL可升高10倍,婴儿的吸吮可引起PRL急性升高,2~3小时后恢复正常。产后4~6周,PRL

关于血脂过高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血脂过高症又名血胆脂醇过高症。血脂是人体里的一种柔软的蜡状物质,它是血液和人体所有细胞里的脂肪的一个天然的成份。一会儿胆固醇是健康人体一个必要的部份,血液里的高胆固醇(被称为血胆脂醇过多症)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的疾病的危险, 会引起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高尿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国际上HUA定义: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7 mg/dl),女性血尿酸>358 μmol/L(6 mg/dl)。  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称为痛风。没有痛风发作的HUA称为无症状HUA,因其没

瓜氨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位于9号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精氨琥珀酸酶合成缺陷。正常情况下,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结合形成精氨琥珀酸。要是后者不能裂解,瓜氨酸与氨便积累起来,结果便会发生失禁、失眠、出汗、呕吐、腹泻、惊厥、精神异常、甚至阵发性昏迷。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布

关于酮血症的基本介绍

  当畜体患有糖尿病,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大量动用脂肪提供能量,脂肪酸大量氧化,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导致血液中酮体堆积,含量升高,临床上称为酮血症。  在肝脏中脂肪代谢特有产物酮体 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酮体在肝内生

半乳糖血症的基本介绍

  半乳糖血症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有3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酶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杂合子者,上述半乳糖代谢的3种相关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1/2,而纯合子者酶活性则显著降低。控制上述3种酶的基因位点现已清楚,尿苷酰

诊断丙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丙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较高,对于原因不明反复发生的呕吐、惊厥、酸中毒、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昏迷患者,应考虑到本病,及早进行生化代谢分析及基因分析。  如果患者血甘氨酸水平增高,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C3/C2)增高,尿3-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橼酸增高,可诊断

关于高黏血症的基本介绍

  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一种或几种血液粘滞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

关于高铅血症的基本介绍

  高铅血症就是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u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症及其他血液生化变化即可诊断为“儿童铅中毒”。儿童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处理过程应遵循环境干预、健康教育和驱铅治疗的基本原则,首先寻找孩子身边的铅污染源,并尽快脱离铅污染源;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卫生指导,提出营养干预意见;对铅中

高赖氨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高赖氨酸血症(Hyperlysin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代谢紊乱疾病,由于分解赖氨酸的酶缺乏引起,其特征是血液中赖氨酸的浓度异常增高。高赖氨酸血症一般不会引起健康问题,所以大多数高赖氨酸水平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有这样的特征。在少数的情况下,高赖氨酸血症患者会表现出智力和行为障碍

关于高乳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高乳酸血症主要由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缺陷所致。丙酮酸的氧化代谢通过丙酮酸脱氢酶、Krebs循环和呼吸链完成,而无氧代谢主要通过丙酮酸羧化酶进行。这些途径中任何缺陷均可导致丙酮酸和乳酸从循环中清除障碍,产生乳酸血症。

关于小儿丙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小儿丙酸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患,由于丙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导致有机酸血症以反复发作的代谢性酮症酸中毒,蛋白质不耐受和血浆甘氨酸水平显著增高为特征。本病多在摄入蛋白尤其是富含支链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苏氨酸饮食后发作。患儿血中有大量丙酸积聚,白细胞中丙酸氧化障碍,成纤维细胞中羧化酶缺陷等。

氮质血症的基本症状介绍

  (一)全身浮肿:  1、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严重水肿会出现在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3、浮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或于整个病程中时肿时消。在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后,常使浮肿复发或加重。  (二)消化道症状:  因胃肠道水肿,常有不思饮食

关于高睾酮血症的基本介绍

  正常月经周期的卵泡期,血清睾酮浓度平均为0.43ng/ml,高限为0.68ng/ml,如超过 0.7ng/m1(等于2.44nmol/L),即称为高睾酮血症,或高雄激素血症。 卵巢、肾上腺皮质等都可从乙酸合成胆固醇,或从血中吸收胆固醇作为基质,合成甾体激素,分泌入血液循环。高睾酮血症,即是这几种

关于高碳酸血症的基本介绍

  最初报道PHY于1965年,由Bendixen和他的同事偶然发现,在pH值>7.20~7.25,PaO2正常、PaCO2>100 mm Hg情况下患儿存活了。此后Darioli和Perret报道了PHY第1次被用于严重的急性哮喘患者,采用低呼吸频率6~10次/min、低潮气量8~12 ml/kg

高胆红素血症的基本内容介绍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

高镁血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血清镁浓度超过正常值时即为高镁血症,指血中Mg2+>1.25 mmoL/L。除少数医源性因素导致进入体内镁过多外,大多是因肾脏功能障碍引起排泄减少所致。如同低镁血症一样,血清镁浓度也并非是镁增多的可靠指标,因为血清中镁25%与蛋白质结合,这部分镁并不发挥生理效应。镁离子主要在细胞内,因此当机体镁

关于小儿半乳糖血症的基本介绍

  小儿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酶的遗传性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半乳糖分解代谢中酶(激酶、转移酶和异构酶)的缺陷不同可分为3型,以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较为多见。

关于多血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多血症,又叫红细胞增多症,与平常见到的贫血症状相反,它是由于体内红细胞增多产生的。通常会伴有头痛、晕眩失眠等症状,其病程发展缓慢,患病期间也可能会出现其他疾病。  提起贫血,许多人都知道,但说到多血症,恐怕知者甚少。

关于脂血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由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疏水分子,也就是说它们不能溶于水中,所以它们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必须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类脂如磷脂一起组合成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复合物——脂蛋白(主要是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使它们能够完全溶于血液中以便于在体内转运。所以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治疗小儿半乳糖血症的基本介绍

  1.饮食治疗  限制乳类。控制饮食至少需要3年。立刻停用乳类,改用豆浆、米粉等,并辅以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必需物质。有人主张8岁后可不再限制饮食,但一般认为宜终身坚持。在患儿开始摄食辅助食物以后,必须避免一切可能含有奶类的食品和某些含有乳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红柿等。  2.支持治疗  静脉输给

关于高黏滞血症的基本介绍

  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促使血液内红细胞聚集形成缗钱状,血浆外移而使血液浓缩,致使全血黏滞度增高,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肾血流量显著降低,出现肾功能不全。此外,高度红细胞聚集及高黏滞血症可引起肾静脉血栓形形形形成,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虽然产生高黏滞综合征(hypervisco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