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种植术后术区肿痛病例报告2

2.讨论 2.1种植术后术区肿痛出血原因分析 2.1.1术中组织损伤 手术过程中组织的暴露时间和干燥程度都与患者术后肿胀和不适有关,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长,避免术中粗暴操作。在切口线上没有张力的初始闭合可以避免由于过大的创口张力引起的伤口开裂和坏死等并发症。这就要求预备拉拢缝合的松弛皮瓣能够被置于原始切口线之外3~5mm外。一般而言,在进行松弛切口时避免切入黏膜下层有助于减少术后肿胀和出血的量。小范围(3~6mm)的皮瓣移动通常通过骨膜下切口即可获得皮瓣的释放,但是当移动的范围大于7mm颊侧垂直释放切口和骨膜开窗都不能提供足够的皮瓣前移以实现无张力的一次闭合时,则必须更深地切入黏膜下层,但是一旦切开肌肉层,肿胀、出血和不适的并发症发病率会相应增加。 本病例中患者出现术后肿胀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考虑可能与术中为了完全覆盖骨移植材料以及获得良好的初级闭合而进行松弛切口时切入组织过深,垂直切口延伸......阅读全文

种植术后术区肿痛病例报告-2

2.讨论 2.1种植术后术区肿痛出血原因分析 2.1.1术中组织损伤 手术过程中组织的暴露时间和干燥程度都与患者术后肿胀和不适有关,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长,避免术中粗暴操作。在切口线上没有张力的初始闭合可以避免由于过大的创口张力引起的伤口开裂和坏死等并发症。这就要求预备拉拢缝合的松弛皮瓣能够被置于原

种植术后术区肿痛病例报告-1

各种原因导致的牙列缺损都会使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观以及心理受到影响。种植义齿的修复应用逐渐广泛。种植区有足够的骨量支持是保证种植体获得良好功能与修复效果的重要条件,当骨量不足时就需要在术区通过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来进行骨增量。对解剖结构不熟悉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术区水肿扩大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d、加重伴抽搐4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 术后4d,头痛加重,复查头颅CT示脑水

儿童腮腺区Castleman病病例报告-2

2.结果 目前患儿门诊定期复诊随访中,局部创面愈合良好,瘢痕隐匿,术区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面瘫表现(皱眉、闭眼可,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 3.讨论 发生于腮腺区的CD较为少见,而发生于儿童腮腺区的CD则相当罕见。据文献检索,共统计到9例此类患者,对其临床症状、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

数字化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近年来,如何实现精准、微创、高效、舒适的牙种植及上部结构修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口腔医学影像学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牙种植外科及上部结构修复诊疗的全过程中。本文报道1例后牙缺失患者,全程使用数字化技术完成种植及修复。 1.病例 患者,男,20岁。左下后牙因龋坏拔

种植体引起双膦酸盐相关性下颌骨坏死病例分析-1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强有力的破骨细胞抑制剂,目前临床主要用于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防治肿瘤相关性骨丢失及Paget病等,因其疗效显著,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药物。然而自2003年Marx首次报道该药导致颌骨坏死以来,关于该类药物可引起颌骨坏死的报道逐

病例分析:血尿、黑便、关节肿痛

  患者,男性,50岁,东北农民,因“血尿、黑便、关节肿痛40天”入院。   40天前患者因右下肢肌痛服“小活络丹及止痛片”,2天后出现血尿,呈洗肉水样,伴尿频、尿急,尿量增多,并有黑便、牙龈出血,无瘀斑、关节肿痛。停上述药物,当地医院给予氨甲苯酸(止血芳酸)及输注血浆后,症状缓解。1个月前患者发

颞下颌关节镜术后单纯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报告-2

2.结果 术后第1天,右眼视力恢复至0.3,矫正视力0.8。治疗后3d,患者颞侧视野片状缺损约10°范围,矫正视力1.0,再次行眼底照相(图3),可见阻塞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已恢复血运,OCT检查结果见图4。 治疗后第10天,患者右眼视力恢复至0.4,视力有所改善但视野缺损无变化,患者出院。截至目前已随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移位至舌下间隙病例报告-2

3.讨论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牙或牙根移位进入邻近的解剖间隙并不常见,有几篇文献报道了术中牙齿移位到颞下窝、翼颌窝、咽旁、下颌下及舌下等间隙。牙齿移位多数为牙根的移位,这是因为下颌第三磨牙通常是倾斜的,这使得拔牙时往往需要先将牙冠取出;而在处理位置较深的牙根时,因操作不当导致移位。移位牙重新取出

儿童腮腺区Castleman病病例报告-1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被称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并命名。CD是一种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罕见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好发部位主要包括胸部(纵隔)、颈部、腋下、腹部、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