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园在淫羊藿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研究

淫羊藿,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研究表明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黄酮化合物,特别是C8-异戊烯黄酮醇苷类化合物,例如淫羊藿苷、淫羊藿素、朝藿定C等。另外,淫羊藿属植物因其具有奇特的花型、丰富多彩的花色及叶色又可当做观赏植物种植。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黄酮醇和负责花色多样性的花青素均属于类黄酮化合物。众所周知,类黄酮合成途径主要在转录水平上受到MYB、bHLH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并且不同MYB转录因子往往调控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不同分支。在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研究人员前期已分离鉴定了可分别调控花青素途径或者黄酮醇途径的MYB转录因子,但是可同时调控这两个分支途径的MYB转录因子还有待挖掘。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黄文俊在研究员王瑛的指导下,在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从箭叶淫羊藿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阅读全文

植物园在淫羊藿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研究

  淫羊藿,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研究表明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黄酮化合物,特别是C8-异戊烯黄酮醇苷类化合物,例如淫羊藿苷、淫羊藿素、朝藿定C等。另外,淫羊藿属植物因其具有奇特的花型、丰富多彩的花色及叶

植物所发现泛素修饰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

  类黄酮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组织着色、吸引昆虫传粉、抵御紫外线伤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类黄酮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备受关注。科学家对植物中的类黄酮合成途径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研究较为深入,但转录后、翻译及翻译后的修饰机制相关研究较少。在真核细胞中,目标蛋白

武汉植物园在淫羊藿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中获进展

  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当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存在基原植物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可以用于植物的系统分类、品种鉴定,但目前还没有对我国淫羊藿属植物开展过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张

武汉植物园在解析野葛异黄酮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糖苷是天然药物的一类修饰基团,能够增强小分子药物的水溶性,增大制剂成药的可操作性。野葛是一种多年生的豆科藤本植物,野葛的根(俗称为“葛根”)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深入解析葛根异黄酮糖基化修饰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野葛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

武汉植物园召开药用植物研讨会

  1月22日,武汉植物园就“十二五”期间药用植物研究的规划工作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和张本刚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陈凡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及原武汉植物园植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屠治本

武汉植物园等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基因转录研究获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一般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目前已在多种生物中发现了大量lncRNA,然而只有少数lncRNA的精细作用机理被阐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汪志伟博士在植物种群遗传学科组王艇研究员支持和中国科学院留学

植物园揭示WRKY蛋白通过赤霉素途径调控植物衰老进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余迪求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WRKY45 interacts with the DELLA protein RGL1 to positively regulate age-triggered leaf s

版纳植物园转录调控因子Alfin-like基因家族研究获进展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层次上研究特定基因家族的进化,进而揭示其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已成为目前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进化生物学研究组研究人员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近缘物种琴叶拟南芥(A. lyrata)和小盐芥(Th

版纳植物园在蒺藜苜蓿株型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调整农作物株型可提高作物的产量,用以缓解由于人口增多产生的粮食危机。在育种上,株高和分枝是决定植物株型和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植株过高则易倒伏,进而使作物产量下降;过多或过少的分枝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株高和分枝这两个农艺性状主要受植物激素调控。农业“绿色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寻找作物的半矮秆株型一直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叶片发育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中获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DAC通过去乙酰化作用移除核心组蛋白N-末端的乙酰基,增加 DNA与组蛋白之间的引力,使松弛的核小体变得十分紧密,从而抑制基因转录的起始与表达。研究表明,HDAC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