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聚合作用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由DNApolⅠ逐个将核苷酸加上去,就是DNApolⅠ的聚合作用。酶的专一性主要表现为新进入的脱氧核苷酸必须与模板DNA配对时才有催化作用。dNTP进入结合位点后,可能使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促进3'-OH与5'-PO4结合生成磷酸二酯键。若是错误的核苷酸进入结合位点,则不能与模板配对,无法改变酶的构象而被3'-5'外切酶活性位点所识别并切除之。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这种酶活性的主要功能是从3'→5'方向识别和切除不配对的DNA生长链末端的核苷酸。当反应体系中没有反应底物dNTP时,由于没有聚合作用而出现暂时的游离现象,从而被3'→5'外切酶活性所降解。如果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以促进这种作用,这表明温度升高使DNA生长链3'末端与模板发生分离的机会更多,因而降......阅读全文

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聚合作用在引物RNA'-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由DNApolⅠ逐个将核苷酸加上去,就是DNApolⅠ的聚合作用。酶的专一性主要表现为新进入的脱氧核苷酸必须与模板DNA配对时才有催化作用。dNTP进入结合位点后,可能使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促进3'-OH与5

复制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中文名称复制聚合酶英文名称replication polymerase定  义编号:EC 2.7.7.7。大肠杆菌细胞内真正负责重新合成DNA的DNA聚合酶Ⅲ。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DNA聚合酶的基本特性

DNA聚合酶,又称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NA pol),它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分子聚合形成子代DNA的一类酶。此酶最早是美国科学家Arthur Komberg于1957年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被称为DNA聚合酶Ⅰ(DNA

D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和特性

也称耐高温DNA聚合酶。1988年,Saiki从嗜热水生真菌Thermus aquatics YT-1株中分离得到,该菌株于1969年从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火山温泉中分离出。特性良好的热稳定性;70℃ 2h,残留90%活性;93℃ 2h,残留60%活性;94℃ 2h,残留40%活性。5’→3’聚合酶

DNA聚合酶的特性

DNA聚合酶有多种,E.coli就有三种。通常DNA聚合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需要DNA模板,因此这类酶又称为依赖DNA的DNA聚合酶;②需要RNA或DNA作为引物(primer),即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催化; ③催化dNTP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其速率为1000nt/min,因而DN

DNA聚合酶的特性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最早在E.coli中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确定有5种类型,分别为DNA聚合酶Ⅰ、DNA聚合酶Ⅱ、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Ⅳ和DNA聚合酶V,都与DNA链的延长有关。 其中DNA聚合酶I、Ⅱ、Ⅲ研究得比较明确。DNA聚合酶Ⅰ是1956年由Arthur Kombe

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聚合酶(polymerase)又称多聚酶。是专门生物催化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一类酶的统称。1957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发现。

聚合酶的基本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个类群:(1)依赖DNA的DNA聚合酶;(2)依赖RNA的DNA聚合酶;(3)依赖DNA的RNA聚合酶;(4)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前两者是DNA聚合酶,它使DNA复制链按模板顺序延长。如在原核生物中仅就大肠杆菌中已被发现的就有三种(分别简称为PolⅠ,PolⅡ和PolⅢ等);DNA

聚合酶链反应的基本步骤

主要分为三大步骤: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分别添加引物、模板、Taq酶、dNTP和缓冲液等反应物混合,在约为95℃环境下,双链DNA氢键断裂解旋为单链;单链与人工设计的引物在约为60℃温度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结合;并升温到72℃左右,利用Taq酶延伸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

RNA聚合酶的基本信息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是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三磷酸核糖核苷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因为在细胞内与基因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