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三)

⑸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等课题组通过将栽培棉与野生棉对比,绘制出了棉花表观遗传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图谱”,对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间超过1200万个的差异甲基化胞嘧啶进行分析,鉴定出519个表观等位基因(epialleles),这些基因可能在异源四倍体棉花的进化和驯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本研究还重点分析了光周期敏感基因COL2在野生棉和栽培棉中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光周期敏感性和适合种植区域,表明了DNA甲基化在棉花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育种上的用途。棉花甲基化基因图谱展示了棉花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变化的一系列特点,为帮助研究人员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线索。通过对318份棉花地方品种和现代改良品种(系)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揭示了现代改良棉花品种高产优质的遗传基础和演化规律......阅读全文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深圳开幕

  第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11月16日在深圳大梅沙拉开帷幕。这次大会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特拉华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康乃尔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各国的400多位基因组学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  当日(11月16日)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教授

协同创新驱动农业基因组学发展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最基础的学科,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不仅需要国内外科学家同行的协同创新,更需要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无缝衔接,才能发挥出农业基因组学的最大潜能。基于这种认识,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框架下,建立农业基因组学的协同创新联盟就显得十分迫切。”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表示。  7月24

香山科学会议综述:学科交叉为植物染色体工程注入新活力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标本中心收藏有药用植物蜡叶标本7万多份,数量居全国医药院校之首。除一般的标本外,还有许多地道药材和特色药材的专题标本和珍稀濒危的模式标本,为研究安徽和全国中药材资源,以及普及中药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物

Cell:王俊访谈——勇气是科学之源

  为了庆祝成立40周年,《细胞》期刊(Cell)邀请了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生物领域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见解、个人哲学、研究乐趣、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实验室外的生活。华大基因院长王俊也受邀分享他对科学的见解。   Q1:哪些问题在激励着你的团队?   王俊:最关键的一点是,基因组技术如何造福社会。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中美德科学家联名倡议 基因组编辑作物需要管理框架

  基因组编辑是对基因组进行定向改变的技术,其中CRISPR/Cas9最为有效。目前基因组编辑在医学中非常热门,已在治疗白血病上获得成功。专家预测,该技术将在作物育种上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1月27日,《自然—遗传学》发表了一篇由中美德3国科学家联名撰写的文章,旨在为促进该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

第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深圳闭幕

  11月18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Ⅴ)在深圳圆满闭幕。   这次大会为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基因组学在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方面的成果。会议期间还同步举办了水产基因组学、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研究与基因组学、园艺

中国农业科学院Nature Genetics发表测序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芜菁(Brassica rap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中亚基因组平行选择与形态多样化和作物驯化有关联。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研究指出基因组学引领生物育种变革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农业基因组会议暨深圳国际食品谷研讨会上获悉,现代农业研究已迈入生物组学大数据时代,特别是基因组学及其衍生技术在生物育种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所有基因进行集体表征、定量研究及不同基因组比较研究的一门交叉生物学学科。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路线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三方面的重大挑战。首先耕地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虫害、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   发展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小麦基因组测序 为第三代育种绘制“高清地图”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的论文称,该所研究团队已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绘制。这是继2013年,该团队成功绘制出小麦A基因组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基因组草图并发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研究解开冬瓜“保守”的秘密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吃的蔬菜水果可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样。  葫芦科作物的千变万化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很难想象,冬瓜、黄瓜、甜瓜、西瓜、葫芦、南瓜、丝瓜等葫芦科作物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是什么导致他们在历史长河里发展成不同形态大小和风味的?科学家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探究葫芦科作物“变异”的脉络

“十二五”国家计划农村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13年农村领域备选项目公开征集工作,按照科技部关于《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暂行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推荐领域与方向   专题1:生物种业   (一)研究方向:超级稻新品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公布测序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绘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组草图,为未来了解及改善许多重要的柑橘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相关成果发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

华中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新加坡基因组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绘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组草图,为未来了解及改善许多重要的柑橘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相关成果发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一)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8年度主要农

有关TILLING技术介绍及相关的文献下载

TILLING 技术是于上个世纪 90年代末期,美国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基础科学研究所的 Steven Henikoff领导的研究小组发展起来的( 1)。目前, TILLING技术作为种研究方法已经应用于多种生物中,如拟南芥、玉米、水稻、百脉根、小鼠、斑马鱼、果蝇、线虫等。对

我科学家倡导“基因组编辑作物”管理框架

  基因组编辑是对生物基因组进行定向改变的技术,目前在医学中非常热门。有专家预测,该技术在农业作物育种上也将呈现更加广阔的前景。然而,对于这一技术,世界各国尚处于观望状态,也无相关的管理标准。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上与国外科学家联合撰文,对基因组编辑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了管理

第57批博士后科学基金名单(生命科学类)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获得者名单。第57批面上资助决定北京大学张清正等2670人进行资助。其中一等资助868人;二等资助1762人,“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40人。现对获资助人员名单予以公布,军队系统获资助人员名单另行公布。  第57批面上资助一等资助

甜蜜基因的进化“殊途同归”

   吃瓜总是让人愉悦,因为它们的甜美味道。作为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作物,甜瓜和西瓜来自于葫芦科。  近日,《自然—遗传学》发表的两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外优势单位协作完成的瓜类作物基因组研究成果显示,甜瓜和西瓜经历不同的驯化过程,同样完成了令人着迷的“甜蜜基因”的进化,可谓“

甜蜜基因的进化“殊途同归”

  吃瓜总是让人愉悦,因为它们的甜美味道。作为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作物,甜瓜和西瓜来自于葫芦科。  近日,《自然—遗传学》发表的两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外优势单位协作完成的瓜类作物基因组研究成果显示,甜瓜和西瓜经历不同的驯化过程,同样完成了令人着迷的“甜蜜基因”的进化,可谓“殊

中国获首个染色体级别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利于育种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染色体进化

我国获得国际首个染色体级别的橡胶树GT1参考基因组图谱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

历时6年 获首个染色体级别的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6年,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Hi-C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GT1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并揭示大戟植物基因组的

专家呼吁:用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到400万吨,但2011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仅为169万吨。发展生物燃料如何破解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日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高立志博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多数木本油料植

科学家获取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图谱。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 )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在植物界大约2,500种产胶植物中(如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和橡胶草 Taraxacum kok-sagh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日前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