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质地球所华北克拉通两期古元古代基性岩墙研究获进展

自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之交以来,广泛出露于世界各克拉通的基性岩墙群在全球陆壳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岩石圈伸展过程中短暂的幔源岩浆活动产物,它们通常形成于地幔柱驱动的陆内裂谷环境、弧后扩张背景或造山后伸展环境。在这些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作用下,地幔源区的物质组成与热状态直接决定了基性岩墙群的几何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特殊性与多样性。因此,精确厘定基性岩墙群的侵位序列,不仅可以示踪关键地球动力学过程,也有助于恢复支离破碎的克拉通地体的构造属性,从而促进区域构造和全球超大陆重建。 在国家基础科研规划(“97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博士研究生袁玲玲及其合作者对华北克拉通辽宁省发育的两期古元古代基性岩墙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来自辽东半岛的海城辉长岩侵位于2125 Ma,其SiO2含量变化于46~52%,具有拉斑质特征,中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呈现放......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华北克拉通两期古元古代基性岩墙研究获进展

  自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之交以来,广泛出露于世界各克拉通的基性岩墙群在全球陆壳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岩石圈伸展过程中短暂的幔源岩浆活动产物,它们通常形成于地幔柱驱动的陆内裂谷环境、弧后扩张背景或造山后伸展环境。在这些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作用下,地幔源区的物质组成与热状态直接决定了基性岩墙群的几何

鲁西龙宝山碱性杂岩体岩石学壳-幔相互作用的制约

地质地球所发现鲁西龙宝山碱性杂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壳-幔相互作用的制约   碱性岩是一种富钾和/或富钠的特殊火成岩,在岩相学上通常含有硅不饱和矿物或碱性暗色矿物,而在地球化学成分上根据各种碱度指数(如钙碱指数、碱度率、里特曼指数等)判别属于碱性。碱性岩一般产于拉张环境

华北17.8亿年大型岩墙群可能是地幔柱成因

 华北17.8亿年大型岩墙群成因模式图  华北克拉通在17.8-17.7亿年前后分布着一期大型基性岩墙群(也称太行-吕梁岩墙群或华北岩墙群),对于这期基性岩墙群的成因存在争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彭澎副研究员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和成因

地球所通过岩浆活动记录分析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演化史

  板块构造体制制约下的“俯冲-碰撞-伸展-跨塌”造山循环过程,控制着汇聚大陆边缘壳幔作用和大陆地壳演化的基本图景,并形成了一系列携带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印记的岩浆记录。区域大陆构造重建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以这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纽带,恢复呈支离破碎状态的大陆边缘地质演化

翟明国院士详解华北克拉通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翟明国的研究领域——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是一门很基础、很古老的学科,是地质学“基础之基础”,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地球、利用地球、保护地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翟明国致力于研究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地形,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他作了题为《克拉通

克拉通并非传统认为的那样稳定

  传统观点认为,克拉通作为地球表面的最古老的陆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远离活动构造边界,且极少受到底层地幔动力学的影响。但是,来自伊利诺伊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克拉通可能并不是那么稳定,在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克拉通会由于底部冷地幔的原因使得浮力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异常高的地形。因此,研究认为岩石圈

ICP测定超基性岩石样品中的磷、锡、钒、铬、锰

测定超基性岩石样品中的磷、锡、钒、铬、锰称取0.25g试样(精确至0. 000 1 g)于30m1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量水润湿,慢慢加人5 ml硝酸、l 0ml氢氟酸、1 ml高氯酸,盖上增祸盖,置于带孔的电热控温铝板上120℃预热分解1h,取下增涡盖,慢慢升温至220℃,冒尽高氯酸白烟,趁热向坩

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优先发展领域。重大研究计划以专家顶层设计引导和科技人员自由选题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

变质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旧庙地区变质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对华北板块北缘的区域构造研究一直以来是众多地质学者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在华北板块北缘陆续发现了许多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地层、变质火山沉积地层、蛇绿混杂岩、同碰撞花岗岩等[1-3]。一些学者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相比白云

地球所发现华北板块晚古生代大陆地壳增生再造过程

  大陆地壳的形成是通过适当地点从上地幔到地球表层传输物质的岩浆过程来实现的。作为固体地球科学最关注的基本主题之一,地壳生成机制、有利的构造背景以及可能的岩浆记录之间的多重关联是全面认识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与分异演化过程的核心内涵。作为世界各地主要显生宙造山带普遍特征之一的后碰撞/后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