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肠道菌群不仅导致焦虑症!还会伤及肠神经系统!

近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一则重要通知,要求进一步限抗,这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趋势。除了“超级细菌”的威胁,抗生素所致的菌群紊乱也着实令人忧心。 6月4日,《PNAS》和《Mucosal Immunology》各发表了一篇肠道菌群相关文章,指出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伤及肠神经系统,还可能导致焦虑症,而抗生素滥用是肠道聚群紊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这两项研究让更多人正视了限抗令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当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时,整个肠道的微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被改变,而且影响巨大。 也就是说,抗生素滥用对肠道菌群的破坏是长久且不可逆的,而肠道菌群紊乱首要受创者就是我们的肠神经系统。 近日,哥德堡大学的Filipe De Vadder等人确定了肠道菌群和肠神经元之间的通信机制。 他们发现5-羟色胺(5-HT)释放和5-HT受体(5-HT4R)的激活是其关键,表明肠道菌群与ENS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还......阅读全文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病毒群

  肠道菌群早以已经成为热点科技新闻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肠道内细菌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肠道菌群自己身体内也有另外一种生命,就是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最近有研究发现,肠道内细菌感染的噬菌体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病毒无法裸露生活,都必须隐藏在细菌体内寄生。这里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的肠

肠道菌群移植术为慢性肠病患者铺“新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321.shtm 秦环龙(右一)与团队人员交流(十院供图) “肠道菌群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如今已变成慢病防治的宝库。”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

肠道菌群不仅导致焦虑症!还会伤及肠神经系统!

  近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一则重要通知,要求进一步限抗,这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趋势。除了“超级细菌”的威胁,抗生素所致的菌群紊乱也着实令人忧心。  6月4日,《PNAS》和《Mucosal Immunology》各发表了一篇肠道菌群相关文章,指出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伤及肠神经系统,还可能导致焦虑症,

肠道菌群诱发机体衰老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栖息于人类机体肠道中的不同细菌群落是如何对机体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包括机体免疫系统等;肠道菌群有时被称为“共生菌”,其存在于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动物机体中,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会诱发宿主机体出现共生失调(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现,比如疾病或

肠道菌群随季节改变

  对现存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狩猎—采集者群体开展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  来自“人类食物工程”的Jeff Leach及其团队用一年多时间收集了生活在坦桑尼亚的350名哈扎人的粪便样本。“人类食物工程”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旨在研究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的基本介绍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

肠道菌群的分类介绍

  根据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类在肠道菌群中,可以培养到的细菌有400余种,依据其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①主要(优势)菌群:指肠道菌群中数量大或种群密集度大的细菌,一般在10~10

肠道菌群“大有作为”

最近肠道菌群研究大热,肠道菌群并不安分在消化系统中,人们发现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今天,小鱼就跟大家盘点一下近期大牛杂志里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看看肠道菌群都干了些啥?    1.Cell:小小肠道菌“调教”大大免疫细胞    最新一期Cell杂志,刊登了两篇文章,皆是讲述肠道细菌对免疫

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人体自身的因素(肠道的酸碱性,胆汁及消化酶的分泌,肠道的蠕动,肠道黏液的分泌,肠道表皮的脱离等)以及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压力,出差等);人体摄入的饮食(可消化的食物与不可消化的纤维、药物等);细菌自身因素(细菌的黏附能力,繁殖能力,营养需求量,抗消化酶能力等);细

“肠道菌群—肠—脑”互作调控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机制

  冬季的严寒和食物短缺对于温带地区非冬眠哺乳动物的生存是极大的挑战。恒温动物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产热(非颤抖性产热)是一种高效迅速的产热方式,受交感神经支配,在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冬眠动物)的体温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