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才外流让某些学科伤筋动骨

“我是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东北人,我非常关注东北人才的流失现象。东北过去十年间流失了100多万人口,而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占了大多数。”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有些急切地说。会后,他还特意在微信中嘱咐《中国科学报》:“这个问题请你一定要呼吁一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同样心系这一问题:“在西部建成和发展好一门重点学科、培养一个人才实属不易,‘孔雀东南飞’的情况让人焦虑。在西部,有些专业甚至已经找不到学科带头人了。” 委员们的焦虑不难理解。一方面,人才的结构性失衡严重影响国家的区域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东北和西部本身有着巨大的科研资源和前景,是中国科研版图上不可缺少的板块。人才流动,绝不仅仅是科学家把办公室设在哪里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人们会去研究哪些问题,甚至有可能忽视哪些问题。 “人才外流对西部某些学校的部分学科来说,就是伤筋动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说。 去年,......阅读全文

人才外流让某些学科伤筋动骨

   “我是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东北人,我非常关注东北人才的流失现象。东北过去十年间流失了100多万人口,而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占了大多数。”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有些急切地说。会后,他还特意在微信中嘱咐《中国科学报》:“这个问题请你一定要呼吁一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

人才东南飞:人可以走,“帽子”得留下

   又一次,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来自西部的校长感慨起了人难留。  去年,发声的是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今年,则是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  刘仲奎开门见山:西部地区高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向东单向流动的态势一段时期内难以逆转。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等

武夷山:顶尖人才短缺外流仍然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称“思想实验室”(idealab),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许多理念(如“文化多样性”)都是由UNESCO率先提出,或是在其大力倡导与推介下才深入人心的。我曾参与翻译了UNESCO《世界科学报告1996》,组织翻译了《世界科学报告1998》,最近看到《2010年UNESCO科学报告》

学科“交叉”比交叉学科更重要

  ■王义遒  ◎ 形成交叉学科要有相对固定、共同且比较复杂的科学或技术研究对象。  ◎ 不同学科的领头人必须对母学科有相当深入的理解,能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处理问题方法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的融合能力。  ◎ 交叉学科成员应与母学科保持经常性联系,不断从母学科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滋养,并在交叉学科中发挥

岛津学科建设-学科特色技术应用

特色技术助您独占鳌头特色应用助您奇思妙想借您的慧眼一起来看看01 医学特色技术LCMS全自动样品制备系统CLAM-203002 化学化工化工能源催化岛津特色技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在一次能源转化成二次能源中,催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升为交叉学科一级学科!智能学科向何处去

2002年,北京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智能科学系,最早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智能科学与技术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前瞻布局20年,北京大学何以把握时代脉搏?智能学科向何处去?北京大学智能学科建设20周年大会暨2022全国

北京高校将在28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

  12所在京中央部属高校与20所北京市属高校18日签订《北京高校学科共建方案》,将在28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建艺术学理论、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建音乐与舞蹈学、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建外国语言文学等6个学科;清华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机械工程、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

岛津学科建设推荐方案-8大学科

还在为配套发愁?看过来,我帮您!医学、药学、生命科学、食品、环境、化学化工,材料、文博八大学科,全面解决方案。动动指尖,轻松选!1. 药学研究2. 医学研究3. 生命科学4. 化学化工5.环境科学研究6. 食品科研7.材料科学8.文博

北京高校将在28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

12所在京中央部属高校与20所北京市属高校18日签订《北京高校学科共建方案》,将在28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建艺术学理论、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建音乐与舞蹈学、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建外国语言文学等6个学科;清华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机械工程、与北京服装学院

学科评估评的不仅仅是学科

   前不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启动了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工作。从指标体系的设置来看,这轮评估相比以前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科评估对高校来说是大事儿,尤其是在国家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自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建议比较中肯,得到了采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