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病程,特殊的脑电图改变,脑脊液中γ球蛋白升高,以及血清和脑脊液中麻疹病毒抗体升高,可做出临床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脑活检发现全脑炎的病理改变,并发现细胞内包涵体或麻疹病毒颗粒,或从脑组织中分离出麻疹病毒。 2、治疗 抗病毒药物已证明无助于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阅读全文

关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病程,特殊的脑电图改变,脑脊液中γ球蛋白升高,以及血清和脑脊液中麻疹病毒抗体升高,可做出临床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脑活检发现全脑炎的病理改变,并发现细胞内包涵体或麻疹病毒颗粒,或从脑组织中分离出麻疹病毒。  2、治疗  抗病毒药物已证明无助于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支

关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大多数病例免疫球蛋白增高,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寡克隆IgG带阳性,其被认为代表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发现血清和脑脊液中抗麻疹IgG抗体滴度增高。PCR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中麻疹病毒RNA,有诊断意义。  2.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显示周期性复合波,在SSPE病程中,不同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简介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又称为Dawson病、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是一种以大脑白质和灰质损害为主的全脑炎。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早期以炎症性病变为主,

简述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早年有麻疹病毒感染史,2岁前感染麻疹病毒后发生SSPE的危险性最大。SSPE 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出现于麻疹病毒感染后7~11年,通常以轻微智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隐袭起病,缓慢发展。根据病情演变大致可分为4期:第1期为行为与精神障碍期,以健忘、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人格改变及行为异常

关于全脑炎的临床诊断介绍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  1、起病缓慢,先有精神、智力衰退,然后出现肌阵挛发作等运动症状,并进行性恶化。  2、脑电图异常属于爆发抑制波形。特点是周期性出现弥漫、同步的高幅慢波和棘波,持续0.5~2秒,经过4~8秒的低幅抑制波形的间隔,再重复出现上述高幅波形。这种脑电图改变虽非特异,

关于全脑炎的临床检查和治疗介绍

  1、临床检查  ①脑电图。  ②血清α2球蛋白增高,但γ球蛋白量正常。  ③脑脊液约半数γ球蛋白增高,金胶曲线呈麻痹型。  ④头颅CT可有脑萎缩或多发性软化灶。麻疹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均无疗效。大剂量激素治疗对少数病例病情缓解可能有一定作用。干扰素、转移因子也可试用。  2、临床治疗  SSPE目前

关于风疹性脑炎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风疹性脑炎需要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所致的脑炎、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相鉴别。  3、治疗  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可试用免疫球蛋白、左旋韦林等或能缓解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接种疫苗,

关于全脑炎的致病机理介绍

  现已证明本病时脑组织内有麻疹病毒抗原,从而确定是麻疹慢病毒感染。测定病毒抗原的方法有数种,其一是用原位杂交测得麻疹病毒基质蛋白的核苷酸顺序。本病的发病机制与麻疹病毒合成基质蛋白有关。基质蛋白是麻疹病毒的一种多肽。SSPE病人虽然对麻疹病毒的其他多肽类有高滴度的抗体,但缺乏对基质蛋白的抗体。SSP

关于脑炎的治疗介绍

  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昏迷患者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精心护理可防止继发感染。  1.对症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于5%葡萄糖液内静滴。由较大剂量开始,逐步递减,疗程不超过1个月。  (2)脱水利尿 20%甘露醇静滴,疗程视病情而定。  

关于脑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起病急骤,早期即以全头剧烈疼痛起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有时在持续性头痛的基础上有炸裂样强烈的头痛发作,这种头痛常放射到肩颈、背部,每当活动身体用力、咳嗽时都可使头痛加重。  2.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大多缓慢,多见于儿童与青年,起病前常有为时2~3周的结核中毒症状,可表现

关于全脑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弥散性脑炎,约半数在麻疹后5~8年发病,脑组织可分离出麻疹病毒。经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缺损型麻疹病毒有关,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总的特点是隐袭起病,亚急性或慢性进展,最后死亡。本病主要侵犯12岁以下儿童及少年,18岁以上

关于森林脑炎的治疗的介绍

  治疗  患者应早期隔离休息。补充液体及营养,加强护理等方面与乙型脑炎相同。  1.对症治疗  高热的处理可采用空调室内降温的方法,或输入低温液体的方法降温。对于上升型森林脑炎,出现周围性呼吸麻痹,如能及时施行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器,部分患者治后呼吸肌功能可能恢复,患者能获得生存。而对混合型患者,尤

关于麻疹后脑炎的诊断介绍

  麻疹后脑炎多发生在麻疹后2~6天,与麻疹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多数经1~5周恢复正常。另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

关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鉴别诊断介绍

  1.铜缺乏性脊髓病  其临床表现可与维生素B12缺乏性亚急性联合变性十分相似。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为血清铜、铜蓝蛋白降低,可伴有贫血及粒细胞减少。脊髓MRI颈胸髓后索T2高信号。补铜治疗后症状可能有部分改善,预防性补铜无效。  2.脊髓压迫症  病灶常自脊髓一侧开始,早期多有神经根刺激症状,逐渐出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脑脊液蛋白电泳介绍

脑脊液蛋白电泳介绍:  脑脊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梅毒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的诊断。脑脊液蛋白电泳正常值:  滤纸法 白蛋白: 0.55-0.69 (55%-69%) 球蛋白α1:0.03-0.08 (3%-8%) α2:0.04-0.09 (4%-9%) β: 0.10-0.18 (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的诊断检查

  本病多在20岁发病,行为改变、认知障碍[2]和痴呆常为首发症状,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不如SSPE明显,可有癫痫发作。无头痛、发热和颈强等,病程与SSPE相似,发展至昏迷、脑干受累于数年内死亡。

关于慢病毒脑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CJD的精神和智力下降需与Alzheimer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遗传性进行性舞蹈病相鉴别,前者病情进展迅速,有其他局灶性损害表现,而后几种疾病多进展缓慢,脑电图检查无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  锥体外系损害需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鉴别。这些病无肌阵挛,脑电图检查中无典型周期性三

关于色素膜脑膜脑炎的诊断介绍

  根据色素膜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以后渐出现眼部症状、耳鸣、听力减退、发眉变白、白癜风、斑秃等一系列典型症状,结合腰穿CSF检查、EEG及MRI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  青或中年人,双眼同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的葡萄膜炎,有或曾有脑膜刺激症状,无其他眼部或全身症状和体征时,即

关于麻疹脑炎的治疗和预后介绍

  1、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加强护理和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原则同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2、预后  与麻疹病情轻重及脑炎发病迟早无关。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而后遗症的发生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长期高热、反复抽搐、昏迷时间较长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24%,多数于1~5周后恢复。约30%可留有

关于硬化性腹膜炎的诊断介绍

  1.病因   有引起硬化性腹膜炎的诱因。   2.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包块、腹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或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3.体征   腹部触及柔软无触痛的包块。   4.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CT检查,剖腹探查等可确诊。

弥漫性硬化脱髓鞘疾病的介绍

  以脑白质弥漫大片的炎性髓鞘脱失为病理特点的脱髓鞘脑炎。1912年P.F.希尔德首先描述,并命名为弥漫性轴周性脑炎,故本病又名为希尔德氏病。但希尔德所描述的疾病实际上包括了白质营养不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共 3种不同的疾病。目前诊断的弥漫性硬化指属于急性脱髓鞘脑炎者而言。多于少年儿童期发病、亚急性

关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与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或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相鉴别。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出血出到结节时不难鉴别,因为此时可以触及甲状腺上有无触痛的结节;而出血至单个甲状腺结节时,则鉴别较困难,上述两种类型的出血中,病变以外的甲状腺组织的

关于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介绍

  早期病例应与某些发热待查疾病相鉴别,首先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中期应与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出血鉴别。晚期病例应与甲状腺癌和纤维性甲状腺炎鉴别,需靠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此外,需与CLT、Graves病和AST鉴别。根据甲状腺有无疼痛、甲状腺功能状态、自身抗体的RAIU检测进行区别。但在病程

关于葡萄膜大脑炎的诊断介绍

  根据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以后渐出现眼部症状、耳鸣、听力减退、发眉变白、白癜风、斑秃等一系列典型症状,结合腰穿CSF检查、EEG及MRI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  1、鉴别诊断:  早期应与各种原因的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腰穿CSF检查:C

关于单纯疱疹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本病少见,主要侵犯和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或脑细胞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极少侵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变的程度轻,预后较好。病人多有胸腰部的带状疱疹的病史,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该病毒抗原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介绍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确诊有赖于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  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多见于7~9三个月内,南方稍早、北方稍迟。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2.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

关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  病毒直接侵犯脑部,大多数表现为脑膜炎症状,亦可出现偏瘫、四瘫,视力丧失,耳聋,失语等。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诊断不难,无腮腺炎者可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诊断。经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二)带状疱疹脑炎:  很少见,个别病例在出现躯干或头面部疱疹后发生脑膜炎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介绍

  患者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

关于色素膜脑膜脑炎的全身治疗介绍

  治疗的关键是病程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抑制渗出物机化,终止淋巴细胞进一步致敏,尤其重要的是抑制致敏的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滴,如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每天200~240mg,同时并用甘露醇每天250~500ml。甲泼尼龙需每两天减量10~20mg,到每天用量为5~10mg时

关于森林脑炎的诊断简介

  依据流行季节(春秋季5~7月),在疫区曾有蜱叮咬病史,或饮生奶史。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肌瘫痪;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质轻度增加;血清学检测补体结合、血凝抑制、ELISA试验阳性,或RT-PCR检查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