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在昆启动

2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名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周俊、孙汉董的大力推动下,一个在世界生物学界和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科研创新项目——世界上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在昆明正式启动。此举,将为云南省利用高科技实现对普洱茶的全新研究和推动做大做强中国普洱茶产业带来光明前景和产生重大影响。 据介绍,首创开展的对云南大叶茶的全基因组测序,是继人类开展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血吸虫基因组测序计划、家蚕基因组测序计划、黄爪基因组测序计划、大熊猫基因组测序计划等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计划项目之后,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启动的一项首次对树木开展的全基因组测序。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最大的一次树木基因组测序项目。 据承担此项测序计划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介绍:通过开展对云南大叶茶基因的测序和组学研究,将对揭示其各种农艺的基因组学基础......阅读全文

我国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作为最早饮料,其相关的可信记录可以推至公元前三世纪--商代时期。茶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日前,我国科学家经过七年研究,终于率先在国际上破解了茶树的基因组。   相对于“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中的咖啡和可可而言,茶树基因组具有高杂合、高重复和基因组庞大等特点。由中科

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破解

  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单位,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即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前者叶小,分布广泛,适制绿茶等六大茶类;后者叶大,主

昆明植物所等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广泛饮用的含咖啡因软饮料,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喝茶爱茶。普遍认为,茶树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在茶从中国起身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数千年的漫长历程里,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多元的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除了因为迷

陈亮小组茶树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只有不到25%的茶园栽种经过改良的品种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由于其自身特性的限制,茶树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功能基因研究相对迟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亮率先展开茶树功能基因组、茶树分子标记研究,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茶树生长发育、起源、

攻克基因组测序难题-探究茶树生物学奥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说明了茶的神奇功效。茶树起源于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在从中国向世界各地数千年漫长传播历程里,与全球多元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茶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有迷人的香气和令人愉悦的滋

龙井茶树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成功

   龙井43    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茶树全基因组组装和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该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主导并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

茶树不赏花

  茶花 茶树花■付雷  金华这座城市并不大,却有多处茶花园,不但有一个中国茶花文化园,更有一个国际山茶物种园,显得很有声势。茶花在冬春时节开得颇盛,让冬季的色彩不再单调了。  供人观赏的茶花是山茶科植物的花,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中。山茶属于双子叶植物山茶科山茶属,有灌木,也有小乔木。它的叶片很硬

国家重点实验室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

  当前,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 中国种和阿萨姆种。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团队,以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中国种)为材料,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采取杂合组装策略,获得覆盖基因组93

世界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在昆启动

2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名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周俊、孙汉董的大力推动下,一个在世界生物学界和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科研创新项目——世界上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在昆明正式启动。此举,将为云南省利用高科技实现对普洱茶的全新研究和

茶树和薰衣草精油成分的分析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茶树和薰衣草精油的成分,分别鉴定出58、42个组分。结果表明:两种精油成分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茶树精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类占39.61%,其中小茴香烷为33.98%,蒈烷为5.5%,其次是酮类化合物28.32%,其中反式-薄荷酮和薄荷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76%和7

小叶茶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图谱联合研究成果首次完成

  近日,生物学预印本服务器(www.biorxiv.org)在线发表了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团队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 Hi-C技术,在20多个代表性小叶茶品种中选用杂合度较低的小叶茶良种“碧云”,将组装获得的约2.85Gb 的基因组序列挂载到了15 条假染色体上,在国际上

我国科学家在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树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研究成果为茶树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研究,以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茶是世界性饮料。茶树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红茶、绿茶、乌

茶树的驯化历史和遗传机制研究新发现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特征是基因组大、杂合度高、物种多样性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基因组层面上对茶树开展合作研究。  该研究获得染色体级别高质量的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Longjing 43

叶绿素仪对茶树氮肥施用的分析

茶树的生长和品质产量都受氮素的影响,施用氮肥可以有效的提高茶树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但是如果过量的话,也会使茶叶的品质下降,造成环境的污染。对茶树进行营养诊断,了解其需肥关键时期,实现适时、定量供应养分,可以有效地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测定叶片氮素含量是诊断茶树氮素状况的重要方法,但是全氮 分析操作繁

种茶树也有基因密码了?生物学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成立

   记者24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标志着中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

科学家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密码

   记者24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标志着中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省实验室设立

   该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茶学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农业部、安徽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5年获批为科技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十二五”以来,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设立

该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茶学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农业部、安徽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5年获批为科技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省实验室设立

  记者3月9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日前设立。  该实验室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茶学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农业部、安徽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15年获批为科技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国

省部共建茶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安农大

  记者日前从科技部与省政府联合下发通知中获悉,安徽农业大学申报的“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  该实验室面向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学科前沿,定位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凝练形成了茶树生理生态与种质创新、茶树次生代谢与品质化学、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机制、茶叶质量安全与加

茶树应对干旱时叶肉细胞的生理调节机制

2018年初,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课题组,针对茶树叶肉细胞质膜H+-ATPase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调节钾稳态的研究成果,在The Crop Journal上发表题为Maintenance of mesophyll potassium and regulati

首款茶树高密度SNP芯片开发成功

利用茶树高密度SNP芯片发掘茶树重要功能基因。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基于“龙井43”基因组参考序列和茶树重测序数据,开发出一款200K茶树SNP芯片。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该芯片是首款

茶树遭受害虫袭击时会发出“求救信号”

  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传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同时首次发现并验证控制这一糖苷化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

生物肥料在茶树上应用获良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13.shtm

茶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和演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茶村病害有90余种,害虫、害螨约430种。病虫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生严重,为茶叶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或者地方广电级后期编辑的各级专业领域病利用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作设备能够把茶树的病虫害将要发 生趋势

叶绿素荧光成像应用于茶树育种与生理分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自远古时期,先人就已发现并利用茶树。我国是茶叶的主要产区,随着茶叶在国内及上的持续风靡,茶叶市场巨大,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值来源。茶叶产业链中茶树育种、种植栽培是关键一环,决定着茶叶的品质与产量。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对茶树表型的影响是茶树遗传育种与良种良方研

潘灿平:纳米硒叶面提升茶树植物品质

  近日,理学院农药创新研究中心潘灿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纳米硒叶面强化提升茶叶品质和缓解农药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较系统地揭示了纳米硒外源强化在提升茶叶抗非生物胁迫和品质提升上的核心机理,为实现纳米硒在茶叶抵抗农药胁迫并提升品质方面提供了理

质构仪测定茶树新梢茎杆的嫩度

新梢持嫩性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重要考察性状之一,是芽叶保持嫩度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的方法判断,给选种、育种工作造成困难。《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新梢“持嫩性”(shoot tenderness-keeping ability)解释为:新梢顶芽下第三叶纤维化的定性描述,是茶树在一段时间内保

质构仪测定茶树新梢茎杆的嫩度

  新梢持嫩性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重要考察性状之一,是芽叶保持嫩度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的方法判断,给选种、育种工作造成困难。《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新梢“持嫩性”(shoot tenderness-keeping ability)解释为:新梢顶芽下第三叶纤维化的定性描述,是茶树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住

中国农科院发现茶树新梢黄化产生原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茶树芽叶黄化变异的机理研究中发现了控制黄化变异品种的黄化产生原因及其高氨基酸含量的分子机理。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团队以正常绿色品种“龙井43”和黄化品种“中黄2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个品种的生化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