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预防治疗介绍

对HIB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肌肉注射HIB偶联菌苗。芬兰赫尔辛基于70年代后期在0~4岁儿童中HIB脑膜炎的发病率为43/10万。注射上述菌苗后到1991年发病率降为0。HIB的特异抗原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可与4种蛋白载体(变异性白喉杆菌蛋白-Oligosaccharide-CRM197protein,HbOC、白喉杆菌类毒素-Diphtheriatoxoids,D、脑膜炎双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 membraneproteincompound,OMPC和破伤风杆菌类毒素-Tetanustoxoid,T)偶联,分别构成4种类型的偶联菌苗:PRP-HbOC、PRP-D、PRP-OMPC和PRP-T。至少有25个国家将HIB偶联菌苗列入儿童的免疫计划。具体的接种方法为:婴儿从2月龄开始接种,每间隔1~2个月1次,共3次;6~12月龄的婴儿需注射2次,每次间隔1~2个月;1~5岁的儿童只需注射1次。鉴于Hi......阅读全文

关于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预防治疗介绍

  对HIB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肌肉注射HIB偶联菌苗。芬兰赫尔辛基于70年代后期在0~4岁儿童中HIB脑膜炎的发病率为43/10万。注射上述菌苗后到1991年发病率降为0。HIB的特异抗原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可与4种蛋白载体(变异性白喉杆菌蛋白-Oligosaccharide-CRM19

关于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简介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简称“HIB”HIB,即b型流感嗜血细菌,是儿童鼻咽部常见的共生细菌,是主要通过脑膜炎和肺炎每年估计造成约300万人严重患病并估计造成38.6万人死亡的一种细菌。几乎所有患者都是5岁以下儿童,年龄为4至18个月的儿童尤为脆弱。在应用疫苗前,大多数儿童都会在某段时期携带H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主要病症介绍

  Hib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肺炎和脑膜炎,在尚未开展大规模Hib疫苗接种的地区,Hib疾病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至少有300万严重病例发生,约38.6万死亡。Hib发病与死亡多见于发展中国家,疾病负担在4-18月龄儿童最为严重,但小于3月龄和大于5岁儿童也偶有发病。在未免疫人群,Hib是1岁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传染方式介绍

  HIB多寄居在鼻咽部黏膜,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新生儿可通过母亲的产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只引起人类感染,对动物无致病性。同样,寄居于禽类、猪、犬的嗜血杆菌也不感染人类。  有研究表明,人群对流感嗜血杆菌普遍易感。新生儿由母体抗体被动免疫,3个月~3岁儿童的抗体水平最低,对该菌最

关于流感嗜血杆菌的预防治疗介绍

  接种HiB结合型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其中某几种疫苗已经广为使用。除预防以外,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相关信息

  绝大多数Hib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肺炎比脑膜炎造成更多的死亡。但是,Hib脑膜炎在这些国家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死亡率高许多倍;该病使15%至35%的存活者患有终身残疾,例如精神发育迟滞或耳聋。与流感嗜血杆菌的名称暗示的相反,这种细菌不会引起流感。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的生物特性

  HIB为需氧菌,培养较困难,由于该菌氧化还原酶系统不完善,生长时需要“X”和“V”两种生长辅助因子。“X”因子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可耐高温。“V”因子存在血液中,耐热性较差。在血液中“V”因子处于被抑制状态,加热75~100℃,5~10min,抑制物被破坏后才被18~24小时,菌落微小,无色,透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功能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是由纯化的Hib荚膜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共价结合生产的Hib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为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可导致多种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心包炎、脊髓炎等。全球每年约300万儿童受到感染,造成40~70万儿童死亡。在我国,化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禁忌

  在患儿发热、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活动期应暂缓使用;已知对疫苗成分之一有过敏反应,特别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病者禁用。本品仅限于婴幼儿接种,孕妇禁用。  不能经由血管进行接种,务必确保注射针头不在血管内。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功能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适应症为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简介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是一个病症名称。  临床特征:在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Hib感染表现为脑膜炎,伴发热、头痛及颈项僵直。其它的Hib感染还可表现为蜂窝织炎、关节炎或败血症。在发展中国家,Hib感染也是儿童细菌性肺炎死因中位列第二的疾病。

怎样预防治疗流感嗜血杆菌病毒

  接种HiB结合型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其中某几种疫苗已经广为使用。除预防以外,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

简述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效用

  在美国,当前根除Hib策略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同源疫苗在幼童体内免疫原性和抗体持续时间可能性的不同。以此提出了5岁以上人群如何保持长期有效的问题、最佳的用途以及计划等问题。尽管Hib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但是Hib同源疫苗的费用限制了疫苗在这些国家的使用。  对Hib疫苗在运输和

关于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诊断和预防介绍

  1、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痰培养。  2、预防  主张2岁以下儿童,尤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慢性疾病患儿,积极接种Hib疫苗或

关于流感嗜血杆菌b多糖疫苗的简介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是由纯化的Hib荚膜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共价结合生产的Hib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为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可导致多种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心包炎、脊髓炎等。全球每年约300万儿童受到感染,造成40~70万儿童死亡。在我国

关于流感嗜血杆菌b多糖疫苗的使用方法介绍

  2~6个月儿童,接种3剂,间隔2个月,并推荐于第2年加强1剂。冻干疫苗复溶后(0.5ml)用于上臂肌内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大腿前外侧或上臂外侧,绝不能静脉注射。Hib疫苗可与其他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后任何时间或同时接种,但需接种于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  基础免疫  2-14月龄的婴幼

关于阴道嗜血杆菌的基本介绍

  阴道嗜血杆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为小而短的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 [1] 。在新鲜的湿片中常可见到无数成堆的这类杆菌,少量脓细胞及大量的阴道上皮细胞。  阴道嗜血杆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多于乳酸菌100~1000倍,便会产生阴道发炎的症状,引起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关于阴道嗜血杆菌的发现介绍

  在新鲜的湿片中常可见到无数成堆的这类杆菌,少量脓细胞及大量的阴道上皮细胞。在成熟的阴道上皮细胞表面,由于细菌的粘附而呈点状或颗粒状,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这种细胞称为线索细胞(cluecells),为本病的特征。 此类细菌常伴有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G.vag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用途与用途

  本疫苗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由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不能预防由其它型别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也不能预防由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脑腊炎等。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成分及性状

  本品系用纯化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共价结合而成。为无色透明液体,含防腐剂,不含异物或凝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主要功用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适应症为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成份与性状

活性成份每0.5毫升疫苗所含活性成份为7.5微克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和125微克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载体蛋白)的偶联结合物。辅料每0.5毫升疫苗含有225微克稀释剂羟基磷酸铝硫酸盐和0.9%生理盐水。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作用与用途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成份与性状

简述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症状特征

  病原因子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发病率 在1980-1990年间,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是40-100/10万。1995年由于Hib同源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率降为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基本信息

主要功能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适应症为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活性成份每0.5毫升疫苗所含活性成份为7.5微克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和125微克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载体蛋白)的偶联结合物。辅料每0.5毫升疫苗含有225微克稀释剂羟基磷酸铝硫酸盐和0.9%生理盐水。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的凝块,有异物,瓶有裂纹,制品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2. 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缺陷可减少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3. 本疫苗可与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接种但应在两个不同部位注射。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剂量

[u]供肌肉注射使用[/u][u]勿静脉注射[/u]2-14月龄2-14月龄的婴儿最好在2月龄时接种第一针疫苗(0.5mL),间隔两个月后(或此后尽早)接种第二针疫苗(0.5mL)。若在12月龄之前已完成两针基础免疫接种,还须加强免疫接种一针(见下文)。15月龄15月或超过15月龄的幼儿只须接种一针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应用注意事项

恶性肿瘤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或存在其它免疫功能缺陷者,若接种本品,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免疫保护效果。接种本品后若出现过敏反应,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急救。与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品后可能不会立即诱导机体产生达到保护作用水平的抗体。与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品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药物相互作用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种本品后,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免疫反应。与其它疫苗同时使用临床研究证明,本品与初次免疫和/或加强免疫的DPT(白百破三联疫苗)和OP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接种,或与M-M-R II(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活疫 苗,MSD)同时接种(采用不同的注射部位及不同注射器),对

关于阴道嗜血杆菌的分类位置介绍

  在最早期的研究中,由生长表面及型态特征为依据,是将Gardnerella vaginalis归类为Haemophilus或Corynebacterium这两属之一。 经由现代的rRNA序列及DNA比对技术,便将之独立为一个属,并为了纪念在1955年首次发现该菌的Gardner及Dukes,就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