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时报:博士质量靠“研究”

8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的新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博士毕业生。其结果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而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6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压根儿没和导师交流过。 目前,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周光礼认为,我国博士生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 也有学者提到,目前博士生规模扩张很快,教育模式的调整、改进却不够充分,基本上都承袭了入学考试严格、淘汰机制缺乏、单一导师指导方式等特点。 所谓研究生,应该是正从事或尝试——最少也应该在学习——研究的学生。对真正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阅读全文

何毓琦:年轻人如何做科研

  学术界流行的笑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最高水平就是最近一篇论文”,“像爬抹了油的竹竿一样,为了待在原位你必须不停地往上爬,许多人都想拉你下来,因为他们都想要超过你”。  “从一开始,我一生就只有一份工作,一位妻子,一个家,所有孩子都在同一个学校完成了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  在201

白春礼:研究生培养规模发展必须服从质量要求

  白春礼论研究生培养:规模发展必须服从质量要求   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常抓不懈的永恒主题   10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其研究生院北京雁栖湖校区翻起了一抔新土。这个中科院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的动工,显得意味深长。六十年一轮甲子,中国科学院是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

美国学术界关注中国科学道德问题

  “我相信,永远不可能杜绝有人恶性造假,但通过教育,大部分人都会遵循基本原则。”——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  与中国科学院一样,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也要举行一次院士大会。但在今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上,却有一个特别举措:一批美国科学院院士聚集在一起专门召开半天会议,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月指导学生不超两次;“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提升  12月6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在武汉上市。《报告》披露,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其中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 国家严把“出口关”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  3月以来,江

专家热议:提升高教质量的切入点究竟在哪里

未来十年高教发展路线图已定  2010年7月,我国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述了未来10年教育的发展蓝图。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去年11月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

导学关系乱麻如何断

   2019年的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对于一些比较有把握的学生来说,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复试和导师的选择。而其中如何选到心仪的导师是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  在网上考研相关的帖子中,经常能够见到诸如“××导师如何”“××专业哪个导师好”的问题,更有一些“过来人”建议学弟学妹擦亮眼睛、仔细分析,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中国首批十八位博士谈科研:除了兴趣还是兴趣

  30多年前,中国首批博士优中选优,两弹元勋坐镇答辩委员会,是作为社会标杆的一群。30多年后,博士生们在校园里愁眉苦脸,忧心文章,成为常常被调侃的一群。不管是社会看法,还是博士生们自己,面对这18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大师兄”,总有那么点不自信。  “你觉得现在的博士生和你们当年有什么不同么?”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左铁镛:我最崇高的称谓不是院士而是“教师”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材料学著名专家,他曾先后担任两所重点高校领导职务长达15年,但他在谈到自己时常说:我最崇高的称谓是教师。  【人物心声】爱民族、爱国家的坚定信念,为民族、为国家富强的责任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 【人物简介】左铁镛: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家。

教育部: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使用自主权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

柯炳生: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是非与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目前,社会舆论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感觉上是肯定的很少,批评的很多。这导致了很多人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认为我国的大学今不如昔。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本文尝试着用一些具体事实和数据

申泮文:爱国是心灵深处的“化学反应”

  学人小传  申泮文,祖籍广东省从化市,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6—1959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员、副教授;1959—1978年任山西大学化学系副主任、教授;1978年起,任南开大学化

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精彩掠影】    1、获得过”百篇博士论文”的导师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权利选择学生,对导师看中的学生我们也应当给予特殊的放行;   2、给博士上课,应当更多地采取“讲座”的形式,让同个学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分别来给学生上课;   3、如果一个教授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热忱和

假论文被催生使研究生导师成新“高危职业”

   毕业季又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穿起学士服、硕士服拍照留念,也有一些人,在宿舍里紧盯电脑,等待毕业论文发表的结果。  这当然很重要,如果论文没能发表,很可能领不到毕业证。多年以来,因为一条“在核心期刊发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不少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他们的导师绞尽脑汁,东奔西跑。

不计辛勤一砚寒—记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开拓者王守融

  不计辛勤一砚寒 幽谷飞香不一般  ——记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 王守融  他出生于苏州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学冠诸生;  他16岁考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期间随校南迁,从未放弃科学研究工作;  他曾任加拿大帝国机器厂机械设计工程师,怀着赤子之心回国出任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博士质量折射培养制度矛盾 导师制被异化

  博士工   中国已成“博士生产大国”,最牛导师曾同时带47名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的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中的一系列数据犹如顽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生数量也跟着上升,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却又一时间显得不伦不类,怪相丛生。   博士生与博导

专家解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研究生教育要做好提高质量这篇大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 唐玉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与举措。笔者从影响质量的发展途径和关键要素出发,阐述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理解

20年步入世界一流 中国大学何以做到

  近日,列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纷纷公布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了2035、2050年的愿景目标与时间表、路线图,令人振奋的同时不免想多问一句: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真的可以在20多年的时间里集中产生吗?本文作者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鉴,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中国的一流大

教育部批复通过复旦、南大、陕师大章程修改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根据批复,经审核,这三所高校的章程修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现予核准,并将重新印发新修订的章程,向本校和社会公布。陕西师范大学章程修正案(2019年核准稿)  一、

王绽蕊:影响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编者按: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日前在出席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介绍,目前我国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数超过150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了110万,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 本文作者认为,和数量的迅速扩张相比,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却不容

九位中医大师和名家谈中医价值和出路

近年来不断有人指责中医是伪科学,还有的人提出要取消中医,中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 然而,吴仪副总理在即将退休之际,公开热捧中医药,并表示退休后要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大大鼓舞了国内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各界人士。 中医到底能治哪些病?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依附于西医? 3月13

剖示我国山地(山区)的现状及多元性

贵州黔西南山区的布依族山民在赶墟喊山:顺山横山仰山山都应该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们,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们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所后天练就——地势的空旷和高海拔,就是为他们天造地设的排练场和演习厅。  陕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国产博士太多了?不,是太少了

  博士是谁?  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  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  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李灵军:CASMS 薪火相传 让华人在国际质谱舞台上更闪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 ASMS举办期间,北美华人质谱学会(CASMS)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尤其是首次成功承办了第6届世界华人质谱会。为使大家更多地了解CASMS的工作特点,以及为每位质谱工作者提供的帮助,我们采访了现任CASMS会长李灵军

硕士毕业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否合理?

  研究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这一要求,近年来从博士研究生群体蔓延到硕士研究生群体,从发表普通期刊论文可以毕业进化为发表核心、C刊、SCI、EI等期刊论文才能毕业,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就取消

食品业19人获得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详细列举了有效候选人的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别是院士提名和中国科协提名。   据了解,有效候选人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来自企业和军队等。为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中

聚焦两会:委员、代表这么评价“双一流”

  2020年全国”两会“,已于5月21日下午正式开始。不少与会的代表委员们都对高等教育发展、“双一流”建设等热点问题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如何建设“双一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同样也成为高校领导们热议的话题。小编再度整理了部分涉及“双一流”建设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