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发布未来十年太空对地观测战略报告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近日共同发布《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实现繁荣——太空对地观测十年战略》报告。 报告将减少气候不确定性、提高天气预测能力和了解海平面上升列为未来十年优先科学目标,并建议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地质调查局实施协调的天基环境观测方法,以进一步推动未来十年地球科学和应用的发展。报告还建议建立美国太空地球观测计划,使各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战略性地推进科学研究和应用。 过去60年来,太空对地观测表明,由于种种原因,地球在各个方面正发生变化,其中气候、空气质量、可用水量和农业土壤养分的变化主要由人类造成。理解不断变化的地球,并建立一个强大的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未来十年的重要挑战。 本报告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开展的第二次太空对地观测科学和应用十年调查的成果,在200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十年美国天基地球观测的首要科学目标、观测需求和机遇。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里,空间地球观测已经改变了人......阅读全文

科学家观测到前所未见的太空爆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40.shtm

美国科学院发布未来十年太空对地观测战略报告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近日共同发布《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实现繁荣——太空对地观测十年战略》报告。   报告将减少气候不确定性、提高天气预测能力和了解海平面上升列为未来十年优先科学目标,并建议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地质调查局实施协调的天基环境观测方法,以进一步推动未来十年地球科

美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将观测太阳系“水世界”

  美国下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明年升空。美国航天局近日表示,韦伯的首批任务将包括观测太阳系内的两个“水世界”——土星卫星土卫二和木星卫星木卫二,以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  美国航天局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韦伯的科学目标之一是研究可能有助于了解生命起源的行星,但这不只是指太阳系外行星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最遥远恒星埃伦德尔

埃伦德尔(箭头指向)。图片来源: NASA/ESA/STSci/Coe, Welch et al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遥远恒星埃伦德尔,这颗恒星距离地球近280亿光年。据《科学》消息,7月30日,研究人员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再次拍摄到了这颗恒星

太空旅行破坏红细胞造成“太空贫血”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领导的一项世界首创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导致红细胞计数下降的,也就是所谓的“太空贫血”。该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破坏的红细胞数量比在地球上正常情况下多54%。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1月14日《自然—医学》。 自从第一次太空任务以来,宇航员

减少太空垃圾-美国制定外太空准则

计算机模拟出地球轨道上的物体,其中95%是垃圾碎片,而非运行中的卫星。   数十年来人类太空活动带来的垃圾污染了低地球轨道,而随着拥有航天器的国家不断加大太空活动,物体相撞的机会也大幅增加。   美国国务院负责太空与防务政策的副助理国务卿弗兰克●罗斯(Frank Rose)近日在第七届伊兰?

ICP光谱观察方式比较:垂直观测、水平观测、双向观测

  在ICP光谱仪炬管组件中产生的ICP光源,其观察方式有3种,分别是:垂直观测(Radial)、水平观测(Axial)和双向观测(DUO),下面介绍他们的区别:ICP光谱仪垂直观测:又称为垂直观测或者测试观察,是采用垂直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垂直;从光谱仪能够接收整

土壤湿度观测的观测方法

  ①重量法。取土样烘干,称量其干土重和含水重加以计算。  ②电阻法。使用电阻式土壤湿度测定仪测定。根据土壤溶液的电导性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测定土壤湿度。  ③负压计法。使用负压计测定。当未饱和土壤吸水力与器内的负压力平衡时,压力表所示的负压力即为土壤吸水力,再据以求算土壤含水量。  ④中子法。使用

ICP光谱仪垂直观测、水平观测与双向观测的区别

在ICP光谱仪炬管组件中产生的ICP光源,其观察方式有3种,分别是:垂直观察(Radial)、水平观察(Axial)和双向观察(DUO),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一、垂直观测  ICP光谱仪垂直观测:又称为径向观测或者测试观测,是采用垂直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垂直;从光谱仪

icp垂直观测和水平观测的区别

ICP垂直观测检测的只是最佳分析区给出的发射信号,其特点就是干扰信号少,但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不如水平观测的效果好;水平观测检测的是整个分析通道的发射信号,其特点是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大,但缺点是干扰信号比较大。

建造6人“太空豪宅”!他们让中国天宫闪耀太空

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0日7时33分,翘首以盼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中国空间站。至此,我国首次实现中国空间站6个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空间站组合体达到最大规模,航天员生活空间超过100立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

复杂的太空“变形”!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整个转位过程分成5个阶段,包括转位准备、两舱分离、舱体转位、侧向捕获以及转位后的状态恢复。此次实施的转位任务,是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转位至侧向停泊口,空间站在太空里要完成一套复杂的“变形”。 在转位任务开始前,梦

植物太空也生根

    图片来源:NASA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太空上缺少重力并不会影响实验植物生根。   2010年,研究者们将拟南芥两种特殊菌株的种子放在培养皿中,并将其放到了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宇航员对植物进行了生长实验——第一步是详细观察根部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们在根部生长的前15

移居太空的代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607.shtm   ?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能在几年之内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他们正在大力投资“阿尔忒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而更加宏

中国大洋观测网填补深海观测空白

  国家海洋局日前在杭州召开“中国Argo剖面浮标大洋观测网”建设运行技术评估会,旨在加快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动正在运行的Argo大洋观测网纳入海洋观测预报体系。   据介绍,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10年来,由美国、澳大利亚等 30多个沿海国家布放的约8500个A

日本科学家利用太空精子成功培育太空鼠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山梨大学特任副教授若山清香利用长期保存于国际空间站(ISS)的精子,成功培育出“太空鼠”。据悉,为调查宇宙放射线给哺乳类的生殖细胞带来的影响,日本山梨大学于2014年5月在地面上回收了在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太空舱保存了9个月的老鼠精子,并进行实验。   若山清香对外宣布,

上海都市菜园首播种太空蔬菜-吃太空菜安全吗?

  都市菜园首次播种太空蔬菜  今秋游客就能观赏到各种太空植物  上海首个对外开放的航天蔬菜育种基地都市菜园,日前撒下了第一批太空蔬菜种子,今年秋天,游客就能近距离观赏到各种太空瓜果。  把“会飞的农场”带到中国土地上,是我国农业科学家的创造。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开始将植物种子

常规荧光观测和定量荧光观测分别有什么优势

常规荧光观测的优点是速度快,非常适合做大数量统计 ,且样品只被检测一次,完全不用担心荧光淬灭的问题。荧光定量测定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国家航天局:将培育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1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布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系统介绍了2016年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学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介绍了未来5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航天局介绍,未来五年将培育壮大

“天眼”观测,遥感地球

  2012年9月,为加强对地观测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成立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迄今,遥感地球所已成立满五年。  溯其前身,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开拓了我国遥感事业;后者组建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宏伟蓝图下,

太空旅行加快骨骼老化

人类有一天会飞往火星吗?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围绕这个任务展开讨论,但这项任务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技术。“如果人类一次性在太空中呆3年,我们还需要关注相关的健康风险。”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FAU)的Anna-Maria Liphardt博士说,“这同样适用在太空中执行不超过6个月任务的宇航员

中国演绎太空生命传奇

在太空中绽放的花朵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物圈载荷手绘图搭载探空火箭进入太空的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来自网络)  对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大自然无疑是格外眷顾的,慷慨地赐予了适宜的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复杂多样、五彩斑斓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属于灵长类的我们人

“太空抽屉”里面有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57.shtm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工程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开展上千项科

太空中如何喝豆浆?

  从外表上看,“太空豆浆”更像是一袋全密封的蔬菜水果泥。与用黄豆直接加水打磨后形成的豆浆不同,“太空豆浆”无须粉碎,它是在地面生产的脱渣豆浆粉。这种豆浆粉可以用饮水机流出的适温净水直接冲饮,不存在加热问题。  屈指算来,神舟十三号的3位航天员即将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面。对李工来说,他既期待着航天员

美国今年将发射5个观测仪器-观测地球及大气

  美国航空航天局22日宣布,今年将发射包括3颗卫星在内的5个观测仪器,以观测地球以及地球大气。这也是10多年来美国航空航天局首次在一年内实施5个地球科学观测任务。   这5只“眼睛”包括3颗卫星以及两个将安装在国际空间站外的科学仪器,它们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降雨降雪以及海洋表面风力

如何观测?“天宫”空间站将进入适宜观测时期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过境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摄影爱好者也用记录下了“天宫”过境的美丽瞬间。天文专家介绍,从本月7日到本月下旬,“天宫”空间站将较为频繁地过境我国上空,是一段适宜我们观测的时间。来看专家教你如何观测“天宫”空间站。  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介绍,从12月7日起,到本月下旬“天宫

美国拟建设太空巨型太阳能站-从太空获得能量束

          美国海军工程师最新公布一项未来派计划——从太空获得能量束,他们认为,大型太空太阳能模块可发送太阳能至地面,这项基本方案可为军事设施甚至城市提供能量。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航天器工程师保罗·杰斐博士现已建造和测试了两种模块类型,用于捕捉并传输太阳能。这一方案使用“三明治”模块,

太空路权:未来太空交通国际治理体系的核心问题

日前,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同一个太空,同一个家园”,聚焦“和平、合作”与“科学、科创、科普”。大会邀请了科学家、宇航员、企业家、金融家、教育家,探讨“空间技术和平应用与转化、科技创新与发展、科学普及、人才交流与培养”等话题

代表委员谈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献智慧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里有不少科学家,在他们看来,中国可以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去月球背面:  为深空探测打下基础  “太空探索无止境,地球可能不会去‘流浪’,但人类一定会走向深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