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绎太空生命传奇

在太空中绽放的花朵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物圈载荷手绘图搭载探空火箭进入太空的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来自网络) 对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大自然无疑是格外眷顾的,慷慨地赐予了适宜的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复杂多样、五彩斑斓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属于灵长类的我们人类。 人类不仅在努力增加对地球家园的认识,而且推进航天科技发展,进入浩渺的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在此过程中,一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被发射升空,进入地外空间,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外空间环境,也为我们将来长时间在那里驻留生活奠定了基础。 此时此刻,在距离地球家园约40万公里的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的撞击坑内,嫦娥四号着陆器静立于漆黑、荒芜、寂寥的月夜。然而,其搭载的微型生态圈中,生命正在悄然孕育萌发,它们将度过漫漫长夜,迎来月面壮丽的日出,在那特殊的昼夜交替中成长,演绎一段惊心动魄的月面传奇故事。 ①“嫦娥”带来月球第一抹绿色......阅读全文

中国演绎太空生命传奇

在太空中绽放的花朵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物圈载荷手绘图搭载探空火箭进入太空的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来自网络)  对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大自然无疑是格外眷顾的,慷慨地赐予了适宜的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复杂多样、五彩斑斓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属于灵长类的我们人

新证据表明生命或许起源于太空

  借助微弱的无线电波,科学家们从27000光年外的一个巨大星云里,如大海捞针般 “抓到”了一种具有特殊的分支结构的碳基分子。这些远在银河系中心的有机分子,暗示着人们,构成生命结构的氨基酸等有机结构或许起源于浩瀚的太空。   据9月29日(北京时间)每日科学报道,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

寻找外星生命答案可能在太空尘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80.shtm 科技日报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张佳欣 实习生苗青)日本科学家建议将地球以外生命的搜索工作扩大到对太空尘埃的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提出,太空尘埃中可能

建造6人“太空豪宅”!他们让中国天宫闪耀太空

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0日7时33分,翘首以盼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中国空间站。至此,我国首次实现中国空间站6个舱段组合体结构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空间站组合体达到最大规模,航天员生活空间超过100立

又一“中国星”闪亮太空

  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发射成功。这是风云气象卫星家族的第20颗卫星,也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发射的第6颗星。  作为中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特殊使命、特殊轨道、特殊外观  作为我国自主研

中国粮食安全出现新动向?-演绎国人吃饭新命题

  近期,一种马铃薯馒头——也称土豆馒头,在北京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热卖。据了解,到今年10月,其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这款看起来颜色略黄、与传统小麦馒头并没有太大差异的馒头的问世,并非简单地意味着一种食品新产品的出现,其背后是我国千百年来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变——土豆将

北京奥运演绎绿色经典

7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超越北京,超越2008——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环境工作进行独立评估。该报告对北京奥运会筹备中的环境成果表示了肯定,也同时对北京在赛事以后环境政策的持续出台和执行,中国其他城市的经验采纳以及国际奥委会的进一步政策制定提出了期望。 而

“马运之都”演绎平安奥运

一直拥有赛马传统的香港被誉为“马运之都”,8月9日,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正式开幕。“奥运”眼下已成为香港全城热话。走在香港街头,不期然就会看到奥运标志。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奥运”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香港市民用他们的热情和行动,演绎着对奥运的“倾城之恋”。香港警方也在以其周密精心的准备确保奥运

为太空探索镌刻更多中国贡献

  从“天眼”到“嫦娥”,从火星到暗物质,星空浩瀚无垠,中国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从“一曲星梦东方红”,到“嫦娥奔月创奇迹”,航天梦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动能  目送嫦娥四号升空,见证嫦娥玉兔互拍成功,一个多月来追踪采访“月背着陆”的经历,让人心潮澎湃。  1月11日下午4时许,嫦娥四号着陆器

“中国之翼”太空熠熠生辉

此时此刻,寂寥无垠的太空中,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高速飞行。如果用天文望远镜去捕捉它的身影,可以看到组合体有一对巨型、闪着橙光的 “翅膀”,特别引人瞩目。这就是问天实验舱那对超大型柔性太阳能翼。它向着太阳,把光能高效转化为电能,为天宫空间站组合体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能源。超大尺寸薄如蝉翼 与其他航天

中国空间站:“太空,我们来了!”

10年前,有人在网上发帖问:“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下面一条回复霸气十足:“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间站!” 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2021年4月29日,随着“天和”核心舱发射,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组建阶段。按照计划,2021年至2022年,我国会通过11次航天发射完成空间站建设,包括4次

未来可分析外星生命?太空测试基因测序装置

  据每日邮报报道,最近到达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凯特·鲁宾斯(Kate Rubins)将使用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研发的基因测序装置MinION,在太空环境下首次完成基因测序工作。这种口袋大小的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深空宇航员生存下来,将来或可被用于解析外星生命。

月亮将牵手群星演绎“星月童话”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张漫子)天文科普专家介绍,6月16日过后的十余天内,每天日出前,金星、天王星、火星、木星、海王星、土星将与露出真容的水星,自东向西“连珠成串”,上演“七星同现天空”的罕见奇观。18、19日起,月亮也将加入“七星连珠”的朋友圈,在夏至后的一周里,牵手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

双星系统内部演绎天文奇观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沃里克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一台名为ULTRACAM的天文摄影机,发现了一个行为异常的星级系统,而整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斯诺克台球案。相关论文刊登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双星系统不是只有两颗星,而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星级系统。这

合作项目遍及东盟十国-中国电建演绎“海外传奇”

        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电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为,以东盟国家为跳板,实施走出去战略,演绎“海外传奇”。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范集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近日落幕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电建集团与东盟国家新签合同41个,合同金额达20.0

代表委员勾勒中国太空探索新图景

今年是我国航天发射的大年,新年伊始就紧锣密鼓进行了数次发射,而在当下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中国航天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高频词语。 不管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月球基地的规划、火星探测的计划,还是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重型火箭、商业航天卫星星座等研制进展,会场内外传递着一个个有关航天的最新

中国空间站“太空变形”如何实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3日9时32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那么,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变形”是如何实现的? 梦天实验舱此次转位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包括转位准备、两舱分离、舱体转位、侧向捕

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07.shtm

美2018年发射太空望远镜-寻找外星生命

   举世瞩目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将在2018年升空  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已经发现银河系内至少存在十亿颗以上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地外生命的存在。美国宇航局及其他机构的专家们在7月14日的会议上描述了未来系外行星与地外文明的调查路

太空给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平台

  “我们已向国际空间站发送样本并成功开展太空实验,研究发现,在太空中生产类器官稳定可靠、质量高而且可标准化。”在11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苏黎世大学太空中心重力生物学首席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科拉·泰尔介绍。  实现这一点有赖于太空特殊的环境。科拉

用太空尘埃质谱研究宇宙起源及探测外星球生命

  自从在陨石撞击地球的残余物中发现有机物后,人们猜测有机物可能在促进生命起源的化学、生物大分子和早期的生命诞生方面做出了贡献。太空的研究证实了存在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哈雷彗星的尘埃颗粒和土星的外环冰粒,使我们更加明白了这个问题。   如果来自太空的有机物给地球带来生命的话,它有没有可能为宇宙的其它

用太空尘埃质谱研究宇宙起源及探测外星球生命

自从在陨石撞击地球的残余物中发现有机物后,人们猜测有机物可能在促进生命起源的、大分子和早期的生命诞生方面做出了贡献。的研究证实了存在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哈雷彗星的尘埃颗粒和土星的外环冰粒,使我们更加明白了这个问题。 如果来自太空的有机物给地球带来生命的话,它有没有可能为宇宙的其它地方带来生命呢?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发射场载荷装配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  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  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

MiniTest-600涂镀层测厚仪全新演绎NEW

MiniTest 600 涂镀层厚度测量           耐用、经济的统计型涂层测厚仪l  用于钢铁上的所有非磁性涂层镀层,如油漆、塑料、搪瓷、铬、锌等。l  用于非铁金属(铝、锌、铜等)上的所有绝缘涂层,如阳极氧化膜、油漆、涂料等。全新数据统计分析方案!两用探头自动切换到正确的金属基体:铁/非

航天日将至-看这些中国“星”闪耀太空

52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壮举,我国将“中国航天日”定在了每年的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7年前,中国科学院第一颗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

“嫦娥”告诉世界:中国完成最远的太空“长征”

以嫦娥一号卫星11月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图表:“嫦娥一号”——第三次近月制动(新华社发) 中国国家航天局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换班”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胜利“会师”太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时刻,首次实现了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新突破。期盼已久的“天宫相聚”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天宫相聚”。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启程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穿上了精心设计的衣服,迫不及待地想见到队友。

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或来自于太空微生物

  这个理论是由严密的计算推导而来,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很久之前其他恒星星系的岩石碎片登录了地球,带来了生命。   依据专家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中所写的,一些岩石碎片可能携带着微生物。   研究发现休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存活下来,除非遇到了大量的

中科院2个生命科学“小立方”搭乘飞船进入太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获悉,由该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研制、昵称为生命科学“小立方”的2项科学实验的样品及实验单元——“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网络研究”,搭乘29日夜间成功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前往中国空间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