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骨粘连蛋白的丧失导致自体免疫B细胞的转化

表达突变CD95(Cd95lpr/lpr小鼠)的小鼠会发育出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包括淋巴结病和对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的产生。自身免疫性涉及到二级淋巴器官(SLO)——如脾和淋巴结——的B细胞和T细胞增生。SLO具有高度的组织结构,使免疫细胞联网从而诱导一个适当的免疫应答,尽管这些结构被膨胀的自身免疫细胞群所扭曲,但免疫细胞的划分依然是完好无损的。Mario Colombo和同事如今发现,脾和淋巴结中细胞外基质(ECM)的损坏能够将自体免疫B细胞的增生转化为淋巴瘤 SLO中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DC)产生了SPARC(分泌性蛋白的酸性,并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又称骨粘连蛋白),这是ECM的一种重要成分,是胶原成熟和FDC功能以及免疫细胞网络化所必需的。Colombo和同事使Cd95lpr/lpr小鼠与Sparc-无效小鼠杂交,进而发现 Cd95lpr/lpr;Sparc–/–小鼠比Cd95lpr/lpr;Sparc+/+......阅读全文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 从梦想走进现实

  2016年03月28日,深圳特区报A13,科普周刊版面介绍了深圳免疫细胞治疗部分龙头企业目前所开展的肿瘤免疫治疗业务,采访了恒瑞源正周向军博士及汉科生物张明杰博士;详见以下报道:  免疫细胞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方法,已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

综述:肺癌免疫时代到来

  来自印度开罗大学的 Don G. Morris 教授等在 Frontieirs in oncology 上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系统地概括了目前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进展,以及近期一系列临床试验进行的现状。  摘要  关于炎症 / 感染 / 免疫激活与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许多研究都从原因和结果的不

免疫疗法的理想与现实

  著名历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在5月7日上午新开了微博,聊的不是历史,却是“免疫疗法”。  一周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视频会议中重申,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规定中,属于临床研究,不能进入医疗临床应用。  曾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免疫细胞疗法就这样被“一剑封喉”。  这让曹

免疫疗法的理想与现实:像“捉内奸”一样困难

  著名历史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在5月7日上午新开了微博,聊的不是历史,却是“免疫疗法”。  一周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视频会议中重申,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规定中,属于临床研究,不能进入医疗临床应用。  曾在我国遍地开花的免疫细胞疗法就这样被“一剑封喉”。  这让曹

一年25个里程碑!免疫疗法“战胜”癌症,靠的是实力

  近几年,免疫疗法的成功使癌症治疗进入了新的时代。无论是科研界,还是商业界,都丝毫没有掩饰对这一领域的热情。2016年,Cell杂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论文中,免疫疗法占两席。事实上,这两项成果只是去年癌症免疫疗法重要突破进展中的“冰山一角”。  刚刚过去的2016年,科学家们在Cell、Natur

身体的防火墙——非“免疫系统”不可

  冬日已至,此刻的小编好想吟诗呢,咳咳咳...不能跑题,正事要紧....    寒冬时节,无论是在大雪纷飞的北国,还是料峭清冷的南方,试问有多少小伙伴已经拜倒在流感的“魔爪”之下了呢?瞅瞅那些依旧吃嘛嘛香,健壮如牛的 “铁人”们,只叹自己的 “防火墙”-免疫系统为何如此薄弱,连个小小的细菌病毒都

肿瘤免疫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肿瘤免疫疗法或许会导致胸腺异常  根据在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后会出现更加普遍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  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手段,已成为治疗某些类型癌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干细胞与人体的关系 (一)

干细胞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保护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利剑、盾牌和清道夫,能抵御尘埃、异物、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毒素等,清除衰老、损伤、病变、死亡或突变细胞,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组织器官(如骨髓、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因子等的总称

PCR Array产品介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免疫细胞的定向迁移是机体免疫应答发生和完成的必须条件。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控制着各种免疫细胞在循环系统和组织器官间定向迁移, 使之到达感染、创伤和异常增殖部位, 执行清

《Cell》:PD-1靶点的境外战场-肿瘤外泌体与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一种革命性癌症免疫治疗方法,然而该疗法只对10-30%患者有效果。为了探索背后的机理,来自旧金山加州大学Robert Blelloch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颠覆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理论的答案,并发表在2019年4月4日Cell上。  Robert Blelloch认为

免疫学检验——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将2份6%聚蔗糖蒸馏水溶液与1份34%泛影葡胺生理盐水溶液混合,其比重为1.077±0.002,可作为常规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即Ficoll分离液。  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是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稀释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CRISPR/Cas9技术,热度背后的冷思考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DNA倍体分析及细胞周期分析    在细胞周期内,DNA含量随细胞内时相发生周期性变化,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细胞处于休止期(Go), G1期细胞虽有DNA合成,但DNA含量仍为2N,为二倍体细胞,;处于活跃的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DNA含量为2N-4N;正经历细胞分裂(G2/M期)的细胞

FCM对外周白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

外周血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标本。FCM分析外周白细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种白细胞的数目与分群情况。这些数字的变化与临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多种识别白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发现,以及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直接或间接荧光标记物的出现,使得利用FCM的荧光组织化学分析获得被测细胞的多指标的更

FCM对外周白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

外周血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标本。FCM分析外周白细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种白细胞的数目与分群情况。这些数字的变化与临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多种识别白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发现,以及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直接或间接荧光标记物的出现,使得利用FCM的荧光组织化学分析获得被测细胞的多指标的更

癌症免疫是肿瘤细胞还是宿主免疫细胞表达PD-L1起作用

  PD-1/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为癌症的免疫治疗开启了新的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篇章。PD-1/PD-L1抗体药物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治疗毒性。目前,针对PD-L1的治疗性抗体先后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近年来的报道显示,PD-L1不光表达在肿瘤细胞上,而且还组成性的(constitutiv

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1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

免疫细胞的向导:维生素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维生素A所提供的方向指示,一组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的关键免疫细胞,可能将会迷路。  来自普渡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驻留在肠道内的三种先天免疫细胞,其中两种细胞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必需视黄酸——来自维生素A消化的一种代谢物。  普渡大学兽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Ch

国金医药:细胞治疗,资本躁动

  一、为什么市场开始关注细胞治疗  我们看一下近期的上市公司公告,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产业内的动向。  2014年3月3日,香雪制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合作建立T细胞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中心。  2014年6月6日,姚记扑克拟参股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其22%股权。  2014年6

现代免疫学时期概述

  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藉以维持机体稳定性的生物学概念。这一发展时期自60年代迄今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确认了淋巴

用泡一杯方便面的时间读懂免疫细胞治疗

  美国生物学家乔治戴利曾经说过,如果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和/或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

16色人类免疫细胞亚群的抑制性受体特征

                                          &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一)

  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比较  高等动物的机体是由诸多系统的机组合而成的结构和功能性整体。这些系统可粗略分为二类:一类主要执行着机体的营养、代谢及生死等基本生功能,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而广泛分布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三大系统则起着调节上述各系统的活动,

白细胞分化抗原

机体免疫系统是由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它介质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间或细胞与介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和其它分子。细胞膜分子通常也称为细胞表

Nature子刊:新型免疫细胞促进抗体生成

  科学家们首次在人体脾脏中发现了先天淋巴样细胞ILC,研究显示这些细胞对于抗体生成非常必要。这项研究由巴塞罗那IMIM(Institut Hospital del Mar d'Investigacions Mediques)的Andrea Cerutti教授领导,文章于二月二十三日发表在N

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一)

实验方法原理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