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支持下,以化石记录重现生物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约5.4亿年—2.4亿年,相当于寒武纪至三叠纪早期)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相关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也是《科学》杂志列出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地球上曾经生活的生物中99%以上已灭绝,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保存为化石。如何通过不完整的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是一个重大科学难题。 为建立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樊隽轩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领导的团队收集并遴选出3112个地层剖面,以及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支持下,团队自主开发了新算法,重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其时间分辨率约为2.6万年,较国际同类研究的精度提高了400倍左右。 该项研究表明,前人使......阅读全文

远古海洋生物身份敲定

    最新的化石研究表明,在十多年前曾被描述的一个神秘的海底居民不但穿着“铠甲”,而且比它们现代的亲属更为庞大。石莲桦属分枝花柱(Cotyledion tylodes)拥有高脚杯状的外形,杯体外环绕着U型消化道(图左化石的黑色特征,箭头表示流动的食物),这种动物往往将自己锚定在

墨西哥海洋生物恢复迅速

在卡波费国家公园,一群大眼金枪鱼正在产卵回游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科利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日前表示,经过十年努力,墨西哥卡波费国家公园的海洋生物数量增幅为460%,成为世界上最繁盛的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  该研究所从1999年至2009年对公园进行跟踪调研。当地居民曾

火山喷发阻碍海洋生物生长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即便是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工业化前水平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也面临着因火山爆发导致的排放浓度加剧、热浪和海洋酸化等重重危机,本被寄予希望向北增长的珊瑚礁和海藻森林,命运堪忧。  日本式根岛火山地处于温带和热

探秘海洋生物-赋能蓝色产业

  谈到我国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岛黄海之畔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它是发源于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研究机构。  今天,海洋所已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练就一支生力军,培育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从探秘生命奥秘到建设“蓝色粮仓”,从发展海洋生物高技术到开发利用蓝色基因资源,从这

海洋生物研究佐证气候变化

  海洋状态国际项目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为联合国气候变暖研究提供了论据。25名科学家们经过为期3天的讨论认为,不远的将来海洋生物将面临着大面积灭绝的危险。   全球气温升高、海水酸性化以及过度捕捞这三个原因会导致海洋中大型动物的食物减少,意味着生物将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面积死亡。   目前,

海洋生物酶研究取得突破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谧主持的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海洋酶可逆抑制剂分子库构建及酶稳定化技术联合研发项目,日前在海洋生物酶稳定化和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组初步获得了液体酶的稳定剂,其稳定性在5个月后仍保留92%的活性,并研发了

中科院: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

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组在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对海洋多糖材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海藻酸钠形成的聚合物具有抑制胰蛋白酶酶解这一新的生物学特性。  据介绍,以海藻酸钠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多糖材料来源广泛、生物安全性高、可降解,并且具有抗

福建海洋生物加工专项验收

  日前,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海洋生物综合利用及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该专项由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国家海洋三所及四家企业共同承担,是福建首个立项的海洋生物加工技术领域的重大专项。项目组以海藻为原料,研发出高纯度的天然藻红素食品添加剂,开发并生产了5

海洋生物“霸主”易位之谜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29.shtm在三叠纪以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在温暖的浅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底栖生物,比体型相似的双壳类繁盛得多。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迎头赶上并超越

海洋生物“霸主”易位之谜获揭示

  在三叠纪以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在温暖的浅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底栖生物,比体型相似的双壳类繁盛得多。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迎头赶上并超越腕足动物,遍布全球海洋的每个角落,而此时腕足类却全面衰败,成为海洋的边缘分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统治地位的转换?

海洋生物晶须让受损肌肉再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种5亿年高龄的海洋生物拥有的纳米晶须能修复人类受损肌肉组织。科学家表示,这一消息或许是身体遭受重创或终身残疾患者的福音。     生物材料专家斯蒂芬·爱松、朱莉·高夫以及詹姆士·杜根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出了被囊动物海鞘的纳

我国海洋生物毒素检测技术获突破

  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海洋生物毒素的生物芯片检测、芯片研制及其监控防范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对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样品进行毒素成分的提取分离,采用基因工程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以及

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之困

  今年3月,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海洋生物医药业以20.7%的增长率成为突出亮点。近1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然而有关专家坦言,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薄弱,海洋药物产业目前仍处于孕育期。一面是不断增长的数字,一面是数字背后

海洋生物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伪装

  栖息在中层水域的甲壳类动物有自己的伪装策略。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栖息在中层水域的端足纲亚目生物腿部和躯干上有抗反射涂层,可以抑制光线反射250倍,避免光线反射进入饥饿灯笼鱼的视线范围。  生活在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无处躲藏以避开捕食者。因此,许多生活在阳光无法企及的深海中的生物,进化出透明的身体

塑料垃圾严重威胁澳洲海洋生物

3/4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而非轮船所致 据《卫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沿海岸堆积的塑料垃圾日益增多,许多野生动物因吞咽或陷入这些垃圾而丧命。 科学家们走访了澳大利亚海岸170多个站点,发现大约3/4的垃圾来自陆地,而非海洋上的轮船,同时垃圾大都集中在城市附近。塑料的密

古美将共同保护和研究海洋生物

   近日,美国两个政府部门同古巴科学部“握手”,同意共同管理和研究海洋保护区。在到访哈瓦那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局长Kathryn Sullivan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美国的花园海岸和佛罗里达群岛海洋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以及古巴的瓜纳阿卡维韦斯国家公园、1处近海礁区纳入双方共同

研究显示全球变暖迫使海洋生物“逃离”赤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48.shtm 新华社惠灵顿4月9日电(记者卢怀谦 郭磊)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牵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变地理分布,“逃离”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迁移。 研究团队分析了20世纪

《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发布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的公告公告 2022年 第19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规范生态环境基准工作,现批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

泰晤士河塑料垃圾恐威胁海洋生物

  泰晤士河底清理出的塑料垃圾。   据英国《卫报》报道,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沿泰晤士河流入北海的塑料垃圾将对海洋生物产生长期严重的影响。   2012年年末,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科学家们沿泰晤士河口上游的河床进行调查研究,对7处地点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塑料垃圾采样

海洋生物技术高端论坛在青岛召开

  会议现场  1月21日,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生物技术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海洋生物技术高端论坛”在青岛召开。  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和湖沼学会海洋生物技术分会理事长、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副所长秦

欧盟拟采取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

  欧盟已确认,从2010年夏季开始,目前的海洋生物毒素生物检测法将被一套更为可靠的化学方法取代,即使用化学检测法取代小鼠生物检测法(MBA)来检测双壳贝类(如蚌类、海扇、牡蛎或扇贝)是否存在腹泻性贝类海洋毒素。  新检测机制预计于2011年7月实施。该提案已得到了欧盟食品链和动物卫生常设

人类丢弃药物催生抗药细菌-威胁海洋生物

  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水域畅游的柠檬鲨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临床兽医学教授马克-米切尔领导实施了这项研究。该研究表明,青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会辗转流入海洋,刺激抗药性细菌在海洋中不断进化和繁殖。米切尔说:“细菌之间基本上存在性行为。它们可以传播遗传物质。”米切尔和同事在七种鲸鱼(如

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支持下,以化石记录重现生物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约5.4亿年—2.4亿年,相当于寒武纪至三叠纪早期)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相关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也是《科学》杂志列

海洋生物医药:破解“世界性难题”

  利用海洋生物研发的人工眼角膜,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研发人员已建立了国际上唯一一个安全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系。该技术一旦成功,上千万患者将告别等待捐赠角膜的历史。  新型海洋新药“HS971”已进入到临床二期实验阶段,它所致力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  海洋寡糖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了全球领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课题通过验收

“十一五”国家863海洋技术领域“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课题通过验收        10月29日,国家科技部组织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相关专家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课题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海洋863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张元兴教授为组长的九位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

日发现陨石撞地球致海洋生物灭绝证据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约2.15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的证据。   日本熊本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该校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研究人员2013年在岐阜县等地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叠纪晚期(2.37亿年至2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的有力证据,研究人

青岛公共平台海洋生物仪器可全球共享

  “没想到鼠标一点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科研设备,”新年伊始,青岛爱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登录青岛科技城刚刚开通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生物能源所达成协议,用上了该所的荧光显微镜等实验设备,为公司节省了大批购买设备的资金。据悉,由青岛高科园管委建立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日前开通,该平

吴园涛: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任重道远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是一项极有发展潜力的希望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突破口,极有可能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不过,我国在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高值利用重大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原始创新和突破,关键设备技术

中科院最新文章: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