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ence期刊精华,我国科学家同期发表一篇Science论文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月31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图片来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在神经元突起中,单核糖体偏好性地翻译突触mRNA doi:10.1126/science.aay4991 RNA测序和原位杂交揭示了神经元树突和轴突中存在意想不到的大量RNA种类,而且许多研究已经记录了蛋白在这些区室中的局部翻译。在信使RNA(mRNA)的翻译过程中,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占据单个mRNA(一种称为多核糖体的复合物),从而导致编码蛋白的多个拷贝产生。多核糖体通常在电子显微镜图片中被识别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核糖体组成的核糖体簇。多核糖体已在神经元树突中检测到,但是令人吃惊的是,鉴于存在于树突和轴突中的mRNA多样性,多核糖体并不常见。在神经元突起(neuronal processes,分为树突和轴突)中,翻译的特征和机制尚未详细探讨,这部分上是因为树突和轴突相对......阅读全文

《Science》VS《Science》:造假or结论不可靠?

  Byrareddy等人报道 [Science 354,197(2016)],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期间和之后用抗整联蛋白α4β7的抗体治疗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阳性猕猴,之后在停止ART治疗后,可以持续的进行病毒学控制。  然而,这一次有3篇Science 背靠背发表,表明α4β7

Science特刊:疼痛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这也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11月3日Science杂志围绕这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我们大脑中这一复杂的神经环路,虽然疼痛的分子机制已经困扰我们许多年,但是近年

Science:脑瘤复发之谜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类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瘤,科学家们一直认为GBM始于胶质细胞。而近期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Salk生物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包括皮质神经元在内的神经系统其他已分化细胞也能形成GBM。 GBM最具破坏性的脑瘤之一,尽管人们在遗传学分析和分类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Science:新型流感基因

  我可以写下存在于约一百种禽类中的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相比于人类基因包含超过30亿个碱基,它只有1.4万个碱基。然而这一微小的遗传物质却足够杀死成千上万的人。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序,对于它我们仍旧有许多的未知之处。   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极好地说明了我们无知的深度。来自爱丁堡大

Science:生命的力量

Jack Szostak正在调配地球早期起源生命的那一碗“原始肉汤”   Jack Szostak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科研目标前进,他要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人工合成出一个活细胞。   Jack Szostak知道他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他的终极科学梦想了。然而,用英国剑桥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

Science:学霸基因

真的存在学霸基因吗?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一些与学业成就有关的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nts),不过这些突变每一个单独发挥的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发现了可能对每个人的学业成就(educational

黄劲松重磅Science!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PCEs)在小面积单结电池中超过25%,钙钛矿硅串联电池超过29%。然而,各种刺激引起的降解仍然是PSC商业化的一个关键挑战。PSCs的降解从界面开始,包括钙钛矿-金属电极和钙钛矿-衬底,缺陷都在这些界面中富集。然而,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通过表面钝

Science,Science子刊两篇文章公布HIV研究重要突破

  HIV通常将将自己保守脆弱位点掩藏在难于捕获的糖类致密层和快速突变的病毒表面部分之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抗击这些病毒,因为它必须针对每种病毒毒株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去追击病毒。但到人体这样做了的时候,毒株已经变异成一种新的毒株,而原来的特定抗体无法攻击这种新的毒株。但是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可以找一些

Science:细胞的边境管制

   细胞膜不仅是维持细胞稳定的重要屏障,也是营养物质转运的重要平台,同时它还介导着外部环境与细胞内部的通讯。   细胞膜上存在着数以千计的蛋白,包括受体、转运蛋白和酶,他们有选择的控制着营养成分和信息的跨膜流动。蛋白互作是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方式,举例来说特定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一种营养物质进

Science揭示抗癌新思路

  根据西奈山Icahn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所说,他们在人类和动物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遗传变异,有可能为包括乳腺癌、脑癌在内的几种癌症类型带来一种有前景的新疗法。这种称之为PTEN-Long的变异可能有助于细胞的健康功能,抑制了肿瘤细胞形成。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发表在6月6日的《科学》(Science)杂

最新《Science》流感进化模式

  诺丁汉大学、剑桥疾控中心、国立卫生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在流感病毒进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最新的成果文章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Immune Escape on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Influenza发表在Scie

Science:揭开HIV身世之谜

2008年进化学大会上,根据科学家最新研究报道:大约100多年前,人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就是引起艾滋病的罪魁祸首,但是直到20多年前我们才确认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其实HIV-1还有个不怎么出名的表亲,HIV-2,以前的研究人员推测HIV-2在猴子身上已经潜伏了数百万年,实际上新的研究认

Science:狗也会得痴呆?

  如果陪伴你多年的狗狗不再认识你的容颜、不再熟悉你的气味,又或者它每天晚上都习惯在走廊附近徘徊,不是因为它生你气了,而很有可能是你的狗狗已经患上了痴呆病。  科学家们预测全美国年龄7岁以上的老龄犬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只,整个欧洲也达到了1500万只。这些老龄犬中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比例也十分显著:

Science:衰老细胞伤害心脏?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机体衰老的基本单位。个体细胞因经历损伤或者自然退化等原因而衰老后,会被免疫系统正常清理,同时相应组织器官会生成新的细胞弥补它们的空缺,从而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但是,当细胞在整体、系统或器官水平衰老时,则表现出组织结构衰亡、免疫系统衰退、营养代谢缓慢等生理变化

Science:为何宵夜吃不得?

  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令不少人爱上了宵夜,虽然说大部分人都认为宵夜吃多了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具 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何宵夜吃不得呢?  来自Salk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当果蝇停止在夜晚进食的时候,它们的心脏 衰老能减缓,除此之外,这组研究人

Science医学:抗癌组合拳

  检查点阻断(checkpoint blockade)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来治疗癌症的强大新策略。溶瘤病毒疗法则是利用病毒来消灭肿瘤的一种干预疗法。来自Ludwig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联合两者将有可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发表在3月5日《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

Science:跳跃的DNA螺旋

  研究人员证实DNA超螺旋是能够远距离“跳跃”的动态结构,这一现象有可能影响了基因调控。   科学家们对于长链DNA如何包装到狭小空间中的理解变得更为复杂了一些。一项关于单分子DNA的新研究证实超螺旋可通过沿着一条DNA链“跳跃”来移动。研究结果发布在9月1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Science:闻“香”寻爱侣

  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雄性小鼠生成了一种信息素,可以刺激雌性小鼠及竞争性小鼠记住并偏好它们曾接触过这种信息素的地方。   有些动物,例如蛾,是利用一种敏感的跟踪系统来追踪空中传播的性信息激素的源头。而另一些动物,如蛇,是跟随地上留下的信息素的踪迹。来自利物浦大学整合生物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

Science:破译味觉的密码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不过盐放得太多也让人无法下咽。当食物中的盐分过量时,舌头和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让我们停止进食,以免过量的盐分对身体造成危害。   Johns Hopkins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味觉感受细胞发出竞争性的信号,控制果蝇对盐分的反应。其中

Science:找回失去的记忆

  来自MIT的研究人员发现用光激活脑细胞可以让人找回丧失的记忆。通过一种称为光遗传学的技术,科学家们重新激活了那些被埋藏的记忆。相关结果发表在5月28日的Science杂志上。  这项研究由MIT生物系教授,理化研究中心主任Susumu Tonegawa领头。他认为,研究结果回答了一个神经系统科学

Science揭示免疫重要发现

  得益于发表在7月16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最终窥探到了防御激素在地上和地下塑造植物健康的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拟南芥防御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是如何在帮助植物保护嫩芽和叶子健康的同时,引导其根内部及周围的微生物群落生长的。 杜克大学生物学教

Science:花心乃是基因作祟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然选择驱动了一些雄性草原田鼠完全遵循一夫一妻制,而另一些则会寻求更多的伴侣。这些动物大脑惊人的差别是由于它们的DNA差异所导致。  发表在本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比较了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和广泛漫游以寻求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

Science揭示记忆形成机制

  一些记忆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的。想想你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你或许也会记起大约发生在那个时候的另一个经历,比如你在婚礼上交换誓言之后,你的朋友们在当晚的迟些时候跳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这两种记忆以某种方式似乎在你的脑海中关联到了一起。  由病童医院领导的一项研究探究了记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阐明了某

催化大牛Stahl再发Science!

  背景介绍  生物活性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结构修饰是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焦点。即使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提高候选药物的活性或药理性质。这个原理在“神奇甲基”效应中很明显,描述的是与单个甲基的加入有关的候选药物的效力、选择性、代谢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效价更高,毒性低、分子的稳定性增加的活性分子。  本文  

Science:突破免疫的防线

  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菌,会引发肠胃炎和伤寒症等疾病。日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阻碍细胞防御机制的详细机制,文章发表在十一月十五日的Science杂志上。   将较小的细菌吞噬是细胞抵御感染的途径之一,随后细胞会用溶酶体中所含的毒性酶攻击病原菌。而Science

Science突破:实时追踪RNA

  第一次,研究人员在单分子水平上实时观测了转录过程中的RNA折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又从中获悉了什么?   在一个隔音、温度恒定、振动控制的地下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实时观察了RNA的转录,注视着RNA新生单链变长――一个核苷酸一个核苷酸 ――并折叠形成一个调控核糖体开关(regu

Science:强效疫苗的秘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发的黄热病疫苗,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疫苗之一。Emory大学疫苗中心的科学家们,分析了黄热病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他们发现,在关键免疫细胞中GCN2基因的激活,标志着强免疫应答的出现。文章发表在本周四的Science杂志上。   GCN2编码的蛋白参与了细胞对氨基酸匮乏的感知,能

Science修订线粒体作用模型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负责从营养物质中提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可用的能源。2008年科学家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修订版的线粒体作用模型,他们对这一新模型进行了验证。文章发表在本期的Science杂志上。   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和吸收,是为了给机体内的细胞提供能量。消化道对营养物质进

最新Science:厉害了!溶剂!

  背景介绍  溶剂能够通过稳定反应中间体、改变反应路径或者提高溶解度来影响反应过程,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不同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源于溶解度或传质的差异,但也可通过改变与活性位点的结合以及加快质子的转移来影响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本文亮点  1.  本文研究了溶剂通过

Science:找到瘙痒的根源

  日前,美国国立口腔与颅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关键分子,所有的瘙痒受体细胞都需要这种分子以实现发出瘙痒信号所必需的脑神经回路的沟通。   该分子是一种叫做Nppb的小分子神经肽——将其去除就不会有瘙痒。但将其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注射时,瘙痒又会恢复。   这些发现显示,Nppb是感觉瘙痒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