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媒体评论:新技术用于人类须经伦理把关

有些技术看上去很不错,使用起来还是要考虑一下究竟能带来什么。像亲子鉴定这种与大众伦理相关的技术,应该在应用上严格一点为好。 据《东方早报》报道,台湾有一男子的母亲被医生登记错了血型,结果当这个男子出生以后,颇有医学常识的父亲看到孩子的血型,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母亲生不出这个血型的孩子,就一直不认为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而且因为这个原因与孩子的母亲离婚。20多年过去,母亲重新验血才发现了真相。该男子把鉴定书送到已与母亲离婚的父亲跟前,希望还母亲一个清白。 这个故事首先证明了前贤所说的“生活永远比小说精彩”,实在是至理名言。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其实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为好。 也是古人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话放在公共生活里自然是不对的。因为在公共生活里,老百姓有权知道政策的制订与执行的情况,这是现代社会中必要的程序。但在私人领域里,有些时候确实不能让人知道得太多,尤其在很多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nb......阅读全文

“体外配子”新技术引发伦理担忧

   美国布朗大学医学科学教授艾利·阿达西、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格伦·科恩、医学院院长乔治·戴利在日前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讨论了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制造出精子和卵子——所谓的“体外配子(IVG)”技术的理论意义和可能会引发的伦理问题。  文章指出,最近已有多项实验证明,科学家们能在实验鼠身

媒体评论:新技术用于人类须经伦理把关

有些技术看上去很不错,使用起来还是要考虑一下究竟能带来什么。像亲子鉴定这种与大众伦理相关的技术,应该在应用上严格一点为好。 据《东方早报》报道,台湾有一男子的母亲被医生登记错了血型,结果当这个男子出生以后,颇有医学常识的父亲看到孩子的血型,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母亲生不出这个血型的孩子,就一直不认为这个孩

引发伦理争议和忧虑 基因编辑CRISPR/Cas9新技术路在何方?

正在生物体内发挥功能的CRISPR/Cas9系统  ■新视野  CRISPR/Cas9这项新技术使人们能更精准地对DNA代码进行控制,引发了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革新,科学家们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它的力量,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并进一步解开人类细胞身上笼罩的谜团。  但这一基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

科研伦理现状调查:尊崇科研伦理不能只是说说

  编者按 近年来,“转基因”“黄金大米”“受试者权益保护”等话题,引发人们对科学家、公众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在科研伦理方面的责任和角色的关注。为准确、客观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伦理规范的认知和遵守状况,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国科协组织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对该调查报告的深入解读,以

一场伦理辩论的核心!关注计算机科学伦理学

  在公众对人工智能(AI)、隐私和数据使用的担忧日益加剧之际,计算机学家Brent Hecht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提议:计算机学界应该改变其同行评议程序,以确保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披露其成果存在的任何潜在社会负面影响,否则就会面临被拒稿的风险。 图片来源:Saul Loeb/AFP/Getty

开元仪器: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1月06日讯   开元仪器(300338)1月6日公告, 开元仪器于2015年1月5日收到了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家税务局、湖南省地方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牛津仪器荣获“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近日,牛津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荣获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批准并颁发的“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牛津仪器在英国、德国、美国设有研发中心;在中国,牛津仪器依托总部技术支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改善研发条件、组织技术人员

众学者齐聚南京分享新仪器与新技术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17日-19日,2016年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在新仪器与新技术分会上,中科院大连物化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关亚风、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何彦、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方群等10余位近期开发了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专家学者为在场参会代表带来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