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光信息存储又出“新星”

光信息存储要求所用材料具有长期稳定、成本相对较低、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响应速度快、可重复写入、储存容量大等特点,如金属纳米颗粒,石墨烯及稀土发光材料等都有报道用于信息储存。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董国平教授团队实现了以玻璃中形成的钙钛矿量子点作为关键材料,采用可逆3D激光打印技术来实现光信息存储,他们的工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光信息存储材料“新星” 董国平认为,金属卤素钙钛矿(MHP)在光电器件应用领域有两个特点。 “首先,与传统半导体相比,MHP最大优势在于其对缺陷的容忍度很高。” 董国平告诉《中国科学报》,MHP的各种缺陷能级很少处于带隙之中,因此缺陷对MHP的性能影响不大。多晶钙钛矿薄膜可以在低温下合成,并且即使其存在一定数量的缺陷,依然能用其制备出高性能的光电器件。 此外,MHP具有强光学吸收,长载流子扩散距离,高载流子迁移率,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阅读全文

光信息存储又出“新星”

   光信息存储要求所用材料具有长期稳定、成本相对较低、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响应速度快、可重复写入、储存容量大等特点,如金属纳米颗粒,石墨烯及稀土发光材料等都有报道用于信息储存。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董国平教授团队实现了以玻璃中形成的钙钛矿量子点作为关键

中国科大在光信息存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子学聚合物实验室与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合作,利用偶氮苯聚合物的光响应性,实现了偏振多阶及高密度光信息存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6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化学会J. Mater. Chem.期刊上。   偶氮苯聚合物作为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及衍射元件

研究利用“螺旋光”将图片信息存储能力提高100倍

  10日凌晨,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顾敏团队的“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以8页长文形式发表在光学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团队的方心远博士为第一作者。  该技术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轨道角动量光束作为光学全息过程中的信息载体,实现了超宽带的光学全息信

细菌DNA序列可作信息“存储器”

  阿根廷科学家近日成功将该国国歌旋律以人工基因编码形式植入某种细菌染色体中。这一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存储音乐旋律,还可能发展为一种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信息存储方式。   据阿根廷媒体报道,主持研究的阿根廷信息生物学家费德里克·普拉达介绍说,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即腺嘌呤、胸

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格哈德·瑞普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用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经过180微秒后将其读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并让其远距离联网

新型物质相可使信息存储时间更长

  美国物理学家受斐波纳契数列的启发,将这种序列的激光脉冲照射到量子计算机内的原子上,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时间物质相。研究人员在20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尽管只有一种单一的时间流,但该时段具有两个时间维度的好处,存储在该时段的信息比目前在量子计算机中使用的其他设置更能防止出错。因此,这些信

“记忆晶体管”可同时存储和处理信息

  《自然》杂志22日在线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被称为“记忆晶体管”的新型器件,能同时发挥存储器和信息处理功能,运行方式非常类似神经元。  计算机有单独的处理和存储单元,而大脑使用神经元来执行这两种功能。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凭借忆阻器和晶体管的组合特性,该新型器件包含

光胆红素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光胆红素英文名称photobilirubin定  义胆红素暴露于450nm附近的光源时构象改变的胆红素。水溶性增强,易排泄于胆汁中。是新生儿黄疸进行光疗的基础。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新陈代谢(二级学科)

用DNA存储信息能达数万年之久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MBL-EBI)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可将数字化信息存储数万年之久的新技术。其采用DNA作为介质,储存规模远远超出全球所有的信息量。该技术可以在大约一杯DNA里存储至少1亿小时的高清视频文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23日《自然

Science Advances:突破DNA信息存储技术关键性障碍

  信息时代的数据生成爆发式增长,速度超过了当前存储技术的承载力。DNA存储因其密度高、易复制、稳定和耐久的特性,成为非常具有潜力的信息存储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的科学研究在新的编码算法、自动化、保存和测序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但DNA信息存储投入实际使用仍存在很多挑战,最关键的障碍在于DNA写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