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基本介绍

本病又称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称Hurler综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兽身塑象—承,前曾称谓承病。病因迄今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与异常的遗传基因促发有关。......阅读全文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基本介绍

  本病又称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称Hurler综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兽身塑象—承,前曾称谓承病。病因迄今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与异常的遗传基因促发有关。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疾病描述介绍

  本病又称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称Hurler综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兽身塑象—承,前曾称谓承病。  1、原因  病因迄今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与异常的遗传基因促发有关。  2、生理变化  病发病系突变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诊断检查介绍

  X线检查:颅骨呈舟状头形,前后径增大,额骨突出,蝶鞍线长,如鞋底状,鼻窦及乳头发育不全。肋骨、胸骨端膨隆如飘带,肋骨脊椎端细小畸形,脊椎胸腰段椎体呈楔状变形,其下缘突出似鸟嘴状,T12、L1、L2明显后凸。骨盆、髋臼不整齐,呈内陷或平浅畸形,股骨头不规则,常见髋外翻。婴儿期骶骨、坐骨切迹锐利。四

关于氨基多糖病的简介

  本病又称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称Hurler综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兽身塑象—承,前曾称谓承病。病因迄今未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与异常的遗传基因促发有关。

关于粘多糖病Ⅳ型的基本介绍

  尿粘多糖定性试验:收集晨尿,用吸液管将尿液0.1ml,一滴一滴地滴于滤纸上,使成6cm左右圆斑;(每滴一次尿后即用吹风机吹干)将已吹干的尿斑滤纸浸于0.2%甲苯胺蓝染液(甲苯胺蓝1g加蒸馏水100ml,再取该液5ml加丙酮20ml即成)染色45秒钟,取出使干,将上述已干的染色尿斑滤纸浸于10%醋

关于粘多糖病Ⅵ型的基本介绍

  粘多糖病Ⅵ型又称Maroteaux-Lamy综合征。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临床上分重型和轻型。本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在5号染色体长臂5q13.3区。酸性粘多糖以硫酸皮肤素(DS)沉积为主,约占尿排出酸性粘多糖的70%~95%,其余可能为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类肝素。  临床重型表

关于粘多糖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一组少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主要因降解粘多糖(现称糖氨聚糖)所需的溶酶体水解酶的缺陷,致使组织内有大量粘多糖蓄积,造成骨骼发育障碍、肝脾肿大、智力迟钝和尿中粘多糖类排出增多。粘多糖病I(H)型患者面容丑陋,形似中国古建筑屋檐下天沟(承)上的怪物,故也有承病之称。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近亲结婚者的

关于粘多糖病Ⅶ型的基本信息介绍

  粘多糖病Ⅶ型是β-D-葡糖醛酸酶缺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酶基因位于7q21.2-q22区。Ⅶ型临床上少见。  临床表现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特殊面容,眼距宽,鼻梁低平,上颌骨突出,眼内眦赘皮小。骨骼畸形可有鸡胸和鸟嘴形脊椎启弯,椎体扁平。上肢短,骨骼发育增速,皮肤粗糙,而松弛,肝脾肿大逐渐加重。

关于粘多糖病边缘性疾病的基本介绍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以及酶的代谢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又发现了一些异于上述六型的粘多糖病边缘性疾病,其症状与粘多糖病类似,但尿中排出粘多糖不增加,简述如下:  (1)类风湿型粘多糖病:Winchester等于1969年发现两例同胞病儿,他们的临床表现与粘多糖病I(H)型相似,而骨骼变化似类风湿性关节

关于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细菌中存在多种糖类物质,它们在细菌的识别、信号传递、黏附、感染及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与致病性相关的包括 CPS 及脂多糖LPS中 的 O 抗 原 多 糖O-PS等。由于多糖的免疫原性,可将特异性的多糖纯化后其制成的疫苗称为多糖疫苗。

关于脂多糖的基本介绍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英文简写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是由脂质和多糖构成的物质(糖脂质)。LPS的结构如右图: 左面为O抗原 ,中间为核心多糖,右面为类脂A.  脂多糖是一种内毒素(Endotoxin),当其作用于人类或动物等其他生物细胞时,就会表

关于茯苓多糖的基本介绍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药用部位是茯苓菌核,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近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该糖具有增强巨嗜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还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反应并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系统,其机制与激活补体有关。

关于粘多糖病的疾病介绍

  粘多糖沉积病是由于细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先天性缺陷所致。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骼畸型、肝脾肿大,智力障碍以及其它畸形。粘多糖沉积病产前诊断以测定培养羊水细胞内特异的酶活力最为可靠。两种较简单的实用的方法是甲苯胺蓝定性及糖醛酸法半定量测定。  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溶酶体贮积症,如糖原贮积症、脂质贮

关于粘多糖病的预防介绍

  本病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患者及其杂合子亲属的成纤维细胞培养中,可发现粘多糖增多。 对有阳性家族史者,孕妇可在妊娠16~20周做羊水检查,测定羊水中的粘多糖含量,也可做羊水细胞培养,测定酶活性。若产前明确诊断,及时终止妊娠,防止粘多糖病宝宝出生。

关于胞外多糖的基本介绍

  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的一类糖类化合物,有的依附于微生物细胞壁形成荚膜,称为荚膜多糖;有的进入培养基形成粘液,称为粘液多糖,它们都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产物。近几十年来,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在产品结构、性能及生

简述氨基多糖病的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侏儒症。患者智力迟钝,头大不对称,颈特别短,皮肤厚似粘液性水肿。面容丑陋、皮肤粗糙、舌大、驼背,腹膨似壶状。四肢运动障碍,角膜浑浊,心脏畸形,肝、脾明显肿大,脐疝。

关于粘多糖病的病理生理介绍

  粘多糖实名为氨基葡聚糖,是骨基质和结缔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由糖醛酸和N-乙酰己糖胺或其硫酸酯组成的双糖单位的重复序列大分子,是多阴离子多聚体的糖胺多糖,其中的主要成分有硫酸皮肤素(DS)硫酸类肝素(HS)流散角质素(KS),硫酸软骨素(CS)和透明质酸(HA)等。这些多糖的降必须在溶酶体中进

关于脱氨基的基本介绍

  脱氨基(英语:Deamination,亦可称为脱氨作用或去胺作用(台湾学术界说法))是指移除分子上的一个氨基。 [1] 人类的肝脏经由脱氨作用将氨基酸分解,当氨基酸的氨基被去除之后,会转变成氨。由碳及氢所组成的残余部分,则回收或氧化产生能量。对人体而言,氨具有毒性,因此某些酵素将会在尿素循环中将

关于氨基甲烷的基本介绍

  一甲胺(methyl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NH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比重为空气的1.07倍,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氨样臭味。  熔点:-93.5℃  沸点:-6.8℃  闪点:0℃  密度:0.669g/cm3(-11℃)  折射率:1.371  临界温度:157.6

关于伤寒Vi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伤寒Vi多糖疫苗,适应症为适用于成年人和2岁以上的儿童预防伤寒。  每个免疫剂量含:  -纯化伤寒沙门氏菌Vi荚膜多糖……………………………0.025mg  -含有酚、氯化钠、磷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钠和注射用水的缓冲液。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关于黏多糖贮积症的基本介绍

  黏多糖贮积症是由于人体细胞的溶酶体内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发生突变导致其活性丧失,黏多糖不能被降解代谢,最终贮积在体内而发生的疾病。该病是溶酶体贮积病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可分为Ⅰ,Ⅱ,Ⅲ,Ⅳ,Ⅵ,Ⅶ,Ⅸ型等7种型,其中Ⅲ又分为ⅢA,ⅢB,ⅢC,ⅢD四个亚型,Ⅳ型分为ⅣA和ⅣB亚型,虽然各型致病基因和临

关于酵母多糖的基本信息介绍

  酵母多糖是一种吸附病原菌,抗肿瘤,抗病毒, 减轻辐射损伤,激发、增进免疫功能的高分子多糖物质。   就分子量而论,有从0.5万个分子组成的到超过106个的多糖。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才称为多糖。比10个少的短链的称为寡糖。不过,就糖链而论即使是寡糖,在寡糖上

关于氨基己糖的基本介绍

  作为生物成分来说,N-乙酰的衍生物构成多糖的葡糖胺和半乳糖胺分布得最广,其他如甘露糖胺(N-乙酰甘露糖胺)则以N-乙酰神经氨(糖)酸的形态出现。但任何一种都是由于D-己糖2位的羟基可为氨基所代换,因此这些作为系统名而言,多被称为2-脱氧-2-氨基-D-己糖。经过果糖-6磷酸→葡糖胺-6-磷酸→N

关于氨基糖苷类的基本介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抑制蛋白质合成、为静止期杀菌性抗生素。其以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结核菌属和葡萄菌属为特点,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发挥抗菌作用时必须有氧参加,所以对厌氧菌无效。

关于γ-氨基丁酸的基本介绍

  γ-氨基丁酸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₄H₉NO₂,别名4-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是一种氨基酸,在脊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 [1]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

关于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基本信息介绍

  卡介苗多糖核酸是采用卡介苗经热酚法提取的多糖核酸类物质,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T细胞、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使用BCG-PSN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可明显升高〔5,6〕,BCG-PSN能有效地治疗由于MP感染后,引起的宿主细胞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BCG-PSN用药

关于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基本介绍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含有混合的高度提纯的23种最广泛流行、最具侵袭性的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它们至少代表了90%从血液中分离的肺炎球菌菌型和85%从一般无菌部位分离的肺炎球菌菌型。

关于粘多糖病的简介

  因蛋白聚糖降解酶先天性缺陷所引起的蛋白聚糖分解代谢障碍。其特征是过多的寡聚糖堆积与排泄。粘多糖病I(H)型患者面容丑陋,形似中国古建筑屋檐下天沟(承霤)上的怪物,故也有承霤病之称。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多有家族史。无特效治疗,只有对症和支持疗法。因酶缺陷的类型不同,预后不一

关于粘多糖病的描述

  粘多糖病(MPS)是由于溶酶体中某些酶的缺乏使不同的酸性粘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在各种组织内沉积而引起的不完全相等的一组疾病。多以骨骼的病变为主,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脾、关节、计件、皮肤等。粘多糖实名为氨基葡聚糖,是骨基质和结缔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由糖醛酸和N-乙酰己糖胺或其

关于粘多糖病Ⅲ型的临床表现介绍

  粘多糖病Ⅲ型(Sanffilippo综合征)其特点为Ⅲ型有不均一性。其酶的缺乏各亚型不同。ⅢA型为硫酸酰胺酶(旧名称类肝素-N-硫酸酯酶)缺乏,ⅢB为α-N-乙酰葡糖胺酶缺乏,ⅢC为N-乙酰基转移酶缺乏,ⅢD为葡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都是硫酸肝素降解所需要的酶,因此以上酶的缺乏均可引起硫酸(类